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表格式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表格式教学设计(3课时)

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
(三)年级
单元名称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单元课时数 3
设计者 霍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学业要求:能收集、整理具体实例中的数据,并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数据,分析与表达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教学提示: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感悟收集数据的意义和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达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学业质量描述:能分析与表达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图) 单元核心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分类和统计活动,如整理自己的文具、统计班级同学的生日等,对数据有初步的感知。
2.学生能力: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具体、直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3.学习困难点:自主选择合适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以及从统计结果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呈现的简单方法,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2.经历收集、整理、表达、分析数据的完整过程,积累统计经验,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发展应用意识。3.经历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与设计调查表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丰富收集和整理、表达、分析数据的经验。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主动经历收集、整 理、表达、分析数据的完整过程,进 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 法,能通过分类或分段整理数据,选择简单的调查表收集数据。难点: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调查表收集数据, 用自己的 式表示数据整理的过程和结果,进 利 整理的结果回答问题。
单元作业设计 1.端午节快到了,下面是三(1)班同学喜欢吃粽子记录单。 (1)把记录的数量填在表格里。(每个小朋友只能选一个口味)。粽 子种 类白水粽豆沙粽枣子粽肉丁粽人数(人)(2)喜欢吃( )味的人数最多,喜欢吃( )味的人数最少。(3)一共调查了( )人。2.下面是某地6月份的天气情况。(1)请你用画“正”字记录天气情况。 ( )天最多,( )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 )天。(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3.下面是某城市2025年5月1日至5月18日空气质量情况记录表。日期污染指数日期污染指数日期污染指数日期污染指数日期污染指数日期污染指数1632130331241505124678718981109891095112091213513451468156816901730018127(1)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目前进行常规大气监测的主要指标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固体颗粒等。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的污染指数与质量状况、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空气污染指数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300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ⅠⅡⅢⅣⅤⅥ根据上表将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或空气质量级别)填写在下表中。天数(2)你认为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怎么样?你有什么感想?4.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发出“周末我来动手做家务”的倡议,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家庭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小强收集了本班16位同学在上周日做家务的时间(分钟),如下:54 74 16 75 10 35 12 7323 36 95 52 42 50 26 39(1)16位同学中,做家务时间最长的是( )分钟,最短的是( )分钟。(2)根据做家务的时间,整理相关数据,完成表格。时间合计30分钟以下30分钟~1小时1小时以上人数(人)(3)你对这些同学有什么想说的?5.校园活动调查,学校下周要办社团活动日,有书法、手工、足球、朗诵 4 类社团活动。请你在班级里调查统计同学们想参加各类活动的人数,用自己的方式整理结果,再分析:参加人数最多和最少的活动分别是什么,给学校安排场地提条小建议。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类别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1)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了解数据收集的常见方法(如调查、观察、实验等),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收集方式;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分类、排序、统计等),会用表格或简单图表呈现整理结果,培养初步的数据意识。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任务,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合作交流能力。3.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及选择;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分类、统计)与表格呈现。难点: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得出结论。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1:明确数据收集的意义1.情境呈现:例1班级举办国庆联欢会,需要做哪些准备?提问:“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2.小组讨论:结合案例,小组内交流对“数据”的理解,以及数据收集在生活中的作用。3.成果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任务2:探究数据收集的方法并学习数据整理的步骤1.方法讲解: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如举手表决、投票、分类整理、问卷调查等2.案例分析:活动1:给出具体问题(如“了解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水果、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最喜欢的运动”“统计校园内不同种类树木的数量”等)提问:“应该选择哪种收集方法?为什么?”收集本组同学最喜欢水果的数据。提问:如何记录收集的数据?讨论并汇报小结:用符号记录(符号不唯一)用画“正”字记录(1个字代表5个数据)等活动2: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整理收集的数据?1.数据整理演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这些数据更清晰?” 演示整理步骤:分类:按水果种类分类;统计:数出每种水果的数量;制表:用表格呈现统计结果 2.小组实践:按照“分类—统计—制表”步骤对本组同学的数据进行整理。种类合计苹果橘子香蕉葡萄人数三年级(1)班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统计表 月 日 任务3:学习对数据的分析数据简单分析:1.根据整理后的表格,提问:“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提出什么问题?讨论后分享分析结果。2.解决提出的问题。全课总结:回顾调查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评价1:能否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性,表述清晰、逻辑合理。评价2:能否根据问题选择调查表,准确记录收集的数据,并进行整理。评价3:能否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议,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统计知识的积极意愿。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确定调查对象 收集数据 记录数据 整理数据 解决问题
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选择一个身边的问题(如“家里一周内每天的用水量”),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说说你收集数据时选择该方法的原因。提升能力 2.针对“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籍类型”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根据表格数据,简单分析哪种类型的书籍最受欢迎,为什么?拓展应用3.设计一个关于“校园环保问题”的小调查(如“同学们是否经常随手扔垃圾”),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学校提出一条合理的环保建议。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数值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2)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2.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整理数据的方法,对简单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与表达数据中蕴含信息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分段整理数据。难点:理解数据差异的成因。(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等身高标准不同)。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1:分组调查身高出示例2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信息,要知道全班同学中有多少人身高处于中等范围,可以怎样做?先得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再与我国正常儿童8~9岁中等身高范围比较。活动1:分组方法全班同学比较多,按男、女生和年龄(年龄按周岁计算)分成四个小组:8岁组男生 8岁组女生 9岁组男生 9岁组女生活动2:填写记录单(8)岁组(男)生身高情况记录单姓名身高/cm姓名身高/cm姓名身高/cm王湘博130.5李书辰128曹栩源127.5刘诺一125郭 旭138.9赵梓沣132.5朱宣澎123.5张宸瑜137.3焦琪程124.2注意强调测量规范(脱鞋、直立、尺子贴墙)。 活动3:将数据分段整理8岁男生的中等身高范围是124.5~136.9cm,可以将收集的数据分为3组:第一组是低于124.5cm的,第二组是在124.5~136.9cm的,第三组是高于136.9cm的。将收集到的数据分段整理如下:岁组(男)生身高情况统计表2025年10月20日身高/cm合计124.5以下124.5~136.9136.9以上人数9人2人5人2人任务2:统计汇总与分析活动1:汇总各小组的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将各组低于、处于、高于中等身高范围的人数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出全班低于、处于、高于中等身高范围的人数,形成下面的统计表:三年级(1)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2025年10月20日身高/cm合计低于中等范围处于中等范围高于中等范围人数495359活动2: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1)各小组身高处于中等范围的有多少人?全班同学呢?答:8岁男生组有5人,9岁男生组有10人,8岁女生组有11人,9岁女生组有9人。全班月35人。如果在三年级的其他班级调查,结果会一样吗?如果在全校不同年级调查呢?答:如果在三年级的其他班级调查,结果可能不会一样。尽管三年级同学的年龄差不多,但每个班级的同学不一样,身高也不一定相同;如果在全校不同年级调查,结果也可能不一样,因为不同年级的同学年龄不一样,生长发育情况不同,身高也不一定相同。总结:调查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有关联,但不一定相同。迁移应用1.李庄小学舞蹈队女队员身高情况如下:1号145cm5号138cm9号136cm13号152cm2号137cm6号151cm10号142cm14号139cm3号150cm7号140cm11号143cm15号138cm4号134cm8号146cm12号154cm身高低于140厘米的适合穿小号演出服,高于150厘米的适合穿大号演出服,其余同学适合穿中号演出服。每种演出服要准备多少套?1.列出所有身高:145,137,150,134,138,151,140,146,136,142,143,154,152,139,1382.分段统计:小号(<140cm):137,134,138,136,139,138 6人中号(140~150cm):145,140,142,143,146 5人大号(>150cm):150,151,154,152 4人 答:小号6套、中号5套、大号4套。 评价1:能否理解需要按不同标准分类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评价2:能否测量正确填写信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评价3:能否对数值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评价4:能否根据各小组的身高统计表,正确填写三(1)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评价5:通过思考交流,能解决实际问题。评价6:能否把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数值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数据 明确分段标准,分段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分组调查全班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完成统计表。年 月 日时间合计不足9小时9~10小时超过10小时人数提升能力2.根据《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GB/T17223—2012)国家标准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 分析班级睡眠数据:多少同学睡眠达标?提一条改进建议。拓展应用3.设计“周末阅读时长”调查方案。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调查表的选择与设计 第(3)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的过程,了解调查表的作用和基本结构,知道如何通过调查表收集数据。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表,并设计简单的调查问题。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升交流能力,初步形成数据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调查表的特点,学会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表,并能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根据问题设计合理的调查表选项,能分析不同调查表数据之间的联系。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1:认识调查表问题情境:你经常看动画片吗?其他同学呢?可以怎样调查了解全班同学看动画片的情况?活动1:结合问题,引发思考。问题:你如何进行调查?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得出:为了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人们常常通过设计调查表开展调查。思考:如何设计调查表?活动2:观察调查表的结构和内容,初步了解调查表的特点观察并比较例题中的调查表,说说你的发现。问题1:调查表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点?问题2:为什么要设计多个调查表?强调:明确调查目的是设计调查表的关键。任务2:应用调查表,收集、整理并分析数据活动1:分组选择其中一个调查表调查全班同学课外运动的情况。活动2:全班汇总,完成统计表。问题:选择不同调查表获得的数据可能会有什么联系?明确:对于同一个问题,一个调查表呈现出来的数据比较单一,运用不同的调查表所收集的数据是不同的。但是不同的调查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活动3:结合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问题:通过调查,你如何评价全班同学看动画片的情况?有什么建议?任务3:结合给定问题,仿照例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活动1:总结设计调查表的步骤。总结:(1)明确目的和调查内容;(2)设置清晰的问题和合理的选项。活动2:结合所学内容,以“了解全班同学运动情况”为任务,设计调查表,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评价1:学生能否得出需要通过设计调查表开展调查。评价2:通过观察,学生能否说出调查表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评价3:学生能否结合所要探究的问题,选择出合适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价4:学生能否体会并总结出调查表之间数据的联系。评价5:学生能否结合数据回答简单问题。评价6:学生能否总结出调查表设计步骤。评价7:能否根据想要了解的内容设计合理的调查表,并据此开展实际调查。
板书设计:调查表的选择与设计
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提升能力2.拓展应用3.(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家庭周末活动情况”“学校图书借阅情况”等,设计一份较为复杂的调查表。
(2)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设计步骤和技巧,合理安排问题的顺序和选项的设置。
(3)对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邀请家长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查表。(4)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数据,得出结论。
自我反思:
根据数据回答问题和制定合理方案
将数据分类汇总,用统计表呈现调查数据
用符号或画“正”字记录数据
采用举手、投票、分类整理
全班同学最喜欢的水果
分析

评价
调查
收集
整理
确定
调查
问题
合理
设计
调查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