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上第八单元《观察物体(二)》表格式教学设计(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苏教版(2024)三年级上第八单元《观察物体(二)》表格式教学设计(2课时)

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
(三)年级
单元名称 观察物体(二) 单元课时数 (2)
设计者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结合具体实例,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学业要求: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物体所对应的照片或直观图,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教学提示: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像与观察方位对应,发展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学业质量描述:学生能熟练辨认常见物体不同方向视图,清晰表达观察结果,能解决简单视图还原、匹配问题,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初步形成。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图) 单元学习核心概念: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上面。
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学生在低年级已初步感知物体不同面,有简单观察经验,但对“从不同方向系统观察并抽象出形状”认知较浅 。2.学生能力: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待发展,操作、观察活动能有效助力理解,但复杂视图推理易遇困难 。3.学习困难点:对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兴趣高,需借助具体实物、直观演示,将抽象视图转化为具象认知,突破学习难点 。
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准确指出物体的前面、右面、上面,清晰辨认从这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含组合体)的形状 。 2.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经历观察、想象、操作、验证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提升空间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物体,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实际观察的基础上,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实际物体的样子或简单几何体的视图,能根据给出的视图正确摆出相应的几何体。难点:能根据给出的视图正确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单元作业设计 1.给出常见物体(如牙膏盒、魔方),画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可填空连线,或简单画图 )。2.匹配视图与物体:左侧列物体,右侧列不同方向视图,让学生连线对应 。3.用若干小正方体摆成简单组合体,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或给出视图,让学生用小正方体还原(限定数量范围,如4 - 6个)。4.“明观察家里的鞋柜(简单长方体结构带部分隔板),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可能形状,培养实际应用与推理。5.设计“观察物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3 - 5种物体,拍摄不同方向照片(或手绘视图),制作“观察记录卡”,标注物体名称、观察方向、视图形状 。6.创意拼摆:用小正方体拼摆,使从前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符合给定要求(如前面是3个正方形排成一行,右面是2个正方形排成一列 ),并画出上面视图,鼓励多种摆法。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实际物体 第(1)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想象,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的图形。2.让学生在观察、辨认等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的图形。难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1:认识物体的“三个面”情境导入出示一个正面贴卡通贴纸、侧面有条纹的长方体盒子,提问:“同学们,这个盒子有几个面?我们平时观察物体时,最常看哪几个方向的面?”引导学生说出“正面、侧面、上面”。明确定义教师示范指认:“像这样有卡通贴纸的面,我们叫它‘前面’;当你面对前面时,右手边的面叫‘右面’;盒子顶部的面叫‘上面’。”让学生轮流上前,边指认边说“这是前面/右面/上面”,同桌互相检查。即时辨析转动盒子(保持前面朝向不变),提问:“现在右面变了吗?为什么?”(强调“右面始终是观察者右手边的面”)任务2:观察单一物体的三个面分组观察每组发放一个投票箱(前面有投币口,右面有把手,上面有开口),要求:①从前面、右面、上面分别观察;②用画图或文字记录看到的形状(如“前面是长方形,中间有个小长方形投币口”)。集体分享各组派代表展示记录,教师用课件同步呈现三个面的标准视图,对比学生描述(如“右面的把手在图中是什么样子?”)。对比发现引导提问:“从三个面看到的形状完全一样吗?哪里不同?”(如投票箱前面和右面的长方形大小不同,上面有开口)任务3:巩固辨认三个面的图形基础练习观察长方体盒子,说一说“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右面和上面呢?它们完全一样吗?” 连线练习给出“小女孩站在物体前面、右面、上面”的情境图,让学生连线匹配“她看到的图形”,并说明理由(如“站在前面能看到卡通图案,所以连这个图”)。 任务1:学生是否混淆“右面”和“左面”随机抽查3-4名学生指认“上面”。任务2:学生能否标注“投币口”“把手”等特征。对难以发现“形状不同”的学生,让其亲自站到三个位置观察,追问“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一样吗?”帮助理解。任务3:学生能否说出“虽然都是长方形,但大小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1.三个面:前面(有主要标识)、右面(右手边)、上面(顶部) 2.观察方法:正对观察面,水平看 3.重要发现:不同位置观察,形状可能不同
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大生和小华各拿一个放在面前观察,他们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从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呢?提升能力2.用积木拼一个物体,描述三视图。3.解释"为什么球的三视图都一样"。拓展应用4.拍摄家中的遥控器三视图
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时名称 观察简单的几何体 第(2)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观察由多个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2.能根据一个或两个面的视图,用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立体图形。难点:根据部分视图(如一个面)摆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可能有多种摆法)。
学习过程 嵌入评价
任务1:观察正方体组合体的三视图复习铺垫提问:“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回顾“正对、水平看”)出示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2×3×1),说:“今天我们观察这样的‘积木组合’。”动手摆与看学生照样子用6个正方体摆成长方体,分组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①数出看到的正方形个数(前面6个?不,前面是3个并排的正方形,因为2×3的长方体前面是3列1行);②画出看到的图形(前面:□□□;右面:□□;上面:□□□/□□)。 匹配视图完成例2的连线题(观察位置与视图匹配),小组讨论“为什么前面看到的是3个正方形?”任务2:根据一个视图摆组合体出示“试一试”中“从上面看到的图形”(2行3列的正方形),说明:“用6个正方体摆,要让上面看到的图形和这个一样。”自主探究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提示:“可以全摆1层,也可以在某些位置摆2层,但上面看要符合图形。”交流分享各组展示摆法(如“底层摆6个1层”“底层摆5个,上面1个叠在任意位置”),引导发现“只要上面的形状不变,层数可以不同”。任务3:根据部分视图摆组合体问题导入出示例3:“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2个竖着的正方形(□/□),用4个正方体怎么摆?”合作摆法学生独立摆,同桌互相检查“从前面看是不是2个竖着的正方形”,然后全班展示不同摆法(如“底层3个,上层左边1个”“底层2个,上层2个对齐”)。总结规律提问:“这些摆法有什么共同点?”(前面都是2个正方形竖着叠放)“不同点呢?”(后面的正方体数量和位置不同) 任务1:检查摆的长方体是否符合“2×3×1”(避免多摆或少摆),对摆得又快又准的学生,奖励“动手小能手”。任务2:对想出2种以上摆法的学生,表扬并让其演示“怎么保证上面形状不变”。 对只会摆1层的学生,示范“在底层某个正方体上再放一个,上面看还是原来的图形”,拓展思路。任务3:观察学生能否说出“前面形状由前排正方体决定,后排加正方体不影响前面
板书设计:观察正方体组合体1.观察:前面、右面、上面 → 数准正方形的行和列2.摆法:按视图摆,保证对应面形状正确同一视图,可能有多种摆法
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2.用4个正方体摆成教材例3左边物体,画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和课本比对订正。提升能力3.用5个正方体,摆出从前面看是特定形状(如例3“试一试” )的物体,记录3种不同摆法,和同学交流。拓展应用4.生活中由正方体/长方体堆叠的物体(如积木、快递盒堆),画出从三个面看到的图形,标注观察角度。
自我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