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8《创作发布 广宣传》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川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8《创作发布 广宣传》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创作发布 广宣传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 “制作在线宣传手册” 单元的收尾内容,承接前序 “信息筛选、在线协作” 知识,聚焦 “H5 宣传册制作与发布”。以 “宣传三星堆” 为线索,将 H5 制作流程、交互设计、发布推广等抽象逻辑,转化为具象操作步骤,契合学生从 “素材积累” 向 “作品创作” 的认知过渡,培养数字化创作与传播素养,实现知识应用与责任意识的融合。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能依据 “宣传三星堆” 主题筛选素材,明确作品发布的受众与平台特性,树立精准传播与有效反馈意识。计算思维:掌握 H5 宣传册 “目标定位 — 设计 — 制作 — 优化 — 发布” 的有序流程,能合理规划页面与交互功能。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熟练用 H5 工具完成宣传册制作(模板选择、素材编辑、交互添加),能选平台发布作品,尝试 AI 优化内容。信息社会责任感:尊重模板与素材版权,规范发布作品信息,理性对待反馈,树立合法创作、文明传播意识。
重点 掌握 H5 宣传册核心制作流程(模板选择、内容编辑、交互实现),完成作品发布与分享。
难点 根据 “宣传三星堆” 主题设计适配的布局与交互,结合受众选发布平台实现有效宣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展示 3 个差异化三星堆 H5 范例(科普简洁型、游客吸引型、互动趣味型),播放各范例核心页面(含交互功能演示,如地图导航、分享海报);2. 提问引导:“这些能让更多人了解三星堆的宣传册,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我们之前整理了大量三星堆素材,如何把它们变成这样的数字作品,分享给更多人看到呢?”3. 总结学生思路,明确本节课主题 ——《创作发布 广宣传》,聚焦 “H5 制作” 与 “作品发布” 两大核心任务。 1. 观察 H5 范例,感受交互功能与多设备适配特点,记录吸引自己的设计细节;2. 结合自身素材积累经历,自由发言提出 “制作工具”“分享方式” 等猜想;3. 明确本节课需掌握的核心技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以具象 H5 范例激发兴趣,贴合学生 “将素材转化为作品” 的潜在需求;通过提问自然衔接前序素材积累与本课创作发布,为后续教学铺垫逻辑起点,同时聚焦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认识 H5 与制作流程 (1)结合 H5 范例讲解核心概念:说明 H5 是支持文字、图片、音频及交互功能的网页技术,突出 “多设备适配、传播性强” 的优势,对比传统文档,强调 H5 在宣传中的独特价值;(2)拆解制作流程:对照教材图 2-3-1,梳理 “确定目标定位→设计创意布局→内容编辑→交互实现→测试优化→发布推广” 的有序逻辑,重点标注 “目标定位(决定设计方向)”“测试优化(保障作品质量)” 两个关键环节;(3)引导定向思考:提问 “若目标是‘吸引游客到三星堆参观’,设计时应侧重哪些内容?”,帮助学生建立 “目标 — 设计” 的关联意识。H5 宣传册核心制作步骤(1)模板选择:演示操作:在 H5 平台用 “三星堆”“文物”“科普” 等关键词搜索模板,对比 “简洁文字型”“图文丰富型” 模板与主题的适配性;版权强调:点击模板版权标识,提醒 “商用需授权,课堂创作选免费可商用模板”,渗透信息社会责任感;(2)内容编辑:素材处理:演示上传三星堆文字、图片素材,讲解 “文字与背景颜色对比(如黑字白底)、图层锁定防误删” 等排版技巧,展示 AI 生成宣传文案(输入 “三星堆新出土金面具,写 30 字宣传语”)的操作;问题预警:指出常见错误(如文字过小、图片模糊),引导学生关注信息传递的有效性;(3)交互实现:功能演示:重点演示添加 “分享海报”(设置海报包含文物图、宣传语、H5 链接)、“地图导航”(输入三星堆博物馆地址)的步骤;价值解读:说明 “分享海报利于用户转发传播,地图导航解决游客实际需求”,帮助学生理解交互设计的意义;(4)测试优化:方法指导:演示预览功能,指导学生逐页检查按钮跳转、动画播放、文字显示是否正常,提供《测试 Checklist》(如 “按钮点击是否跳转正确页面”“图片是否清晰”)。作品发布与平台选择(1)平台特性分析:结合教材表格,讲解常用发布平台特点: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受众广、传播快,适合大众宣传)、H5 工具自带平台(稳定、支持数据统计,适合长期传播)、即时通信工具(班级群,精准触达,适合小范围分享);(2)决策引导:提问 “若目标受众是‘本校同学’,选哪个平台发布更高效?”,帮助学生建立 “受众 — 平台” 的匹配逻辑;2. 发布操作演示:(1)信息设置:演示填写分享标题(要求 “醒目 + 含核心信息,如‘三星堆 H5:带你云看新文物’”)、描述(简洁说明内容价值,如 “解锁 500 件新文物背后的故事”)、封面图(选三星堆代表性文物图,避免模糊);(2)生成分享载体:演示生成作品链接与二维码,说明 “链接适合文字平台,二维码适合海报、朋友圈分享”;3. 规范强调:(1)内容审核:提醒学生发布前检查 “是否有错误信息(如文物年代写错)、无版权素材”;(2)传播礼仪:强调 “不在无关群聊刷屏发布,尊重他人信息空间”。 1. 倾听讲解,用思维导图记录 H5 核心优势(如 “交互性”“多设备适配”)与制作关键步骤;2. 小组讨论:明确本组 H5 宣传册的核心目标(吸引游客 / 普及知识)与目标受众(学生 / 文物爱好者),填写《创作方向表》(含目标、受众、3 个核心内容方向);3. 小组代表分享创作方向,倾听他人思路并修正本组偏差(如目标为 “科普” 却侧重 “游览优惠”)。 1. 跟随演示操作:搜索并选择适配本组主题的模板,上传前期整理的三星堆素材(至少 2 类:文字、图片);2. 内容制作:完成 “文物介绍”“考古故事” 2 个核心页面的排版,尝试用 AI 生成 1 句宣传文案,添加 1 个交互功能(分享海报 / 地图导航);3. 测试修正:对照《测试 Checklist》预览作品,小组内互相检查,修正排版错位、按钮无效等问题(如 “分享海报生成失败,重新设置素材”)。1. 小组讨论:根据本组目标受众,确定 1-2 个发布平台(如目标为 “大众” 选微信朋友圈,目标为 “班级” 选班级群);2. 发布操作:按要求设置分享标题、描述、封面图,完成作品发布,将链接 / 二维码保存至班级共享文档;3. 自查规范:小组内互相检查 “素材是否有版权标识、内容是否有错误”,修正发现的问题(如用了无版权图片,替换为三星堆博物馆官网免费素材)。 用 “概念 + 案例” 降低 H5 抽象性,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技术优势;通过拆解流程培养 “有序规划” 的计算思维;小组讨论与分享环节,既落实 “信息意识” 中 “精准定位” 的要求,又为后续制作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操作。分步骤演示降低操作难度,符合七年级学生 “具象学习” 的认知特点;版权提醒与 AI 工具应用,分别落实 “信息社会责任感” 与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目标;排版技巧与测试环节,既培养 “细节优化” 的信息意识,又通过实操提升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突破 “内容编辑与交互实现” 的教学重点。 平台特性分析帮助学生建立 “精准选择” 的信息意识,避免 “盲目发布”;发布操作演示与规范强调,既提升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中 “工具应用” 的能力,又通过 “版权检查、传播礼仪” 渗透信息社会责任感;自查环节让学生主动规避违规风险,将责任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突破 “平台选择与规范发布” 的教学难点。
课堂练习 1. 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 H5 宣传册 “收尾优化 + 发布”,要求:(1)内容完善:至少完成 3 个核心页面(如 “文物上新”“考古故事”“互动分享”),确保文字准确、图片清晰、排版美观;(2)功能测试:对照《测试 Checklist》检查所有交互功能(如分享、导航)是否流畅,修正按钮无效、动画卡顿等问题;(3)规范发布:按选定平台发布作品,将链接上传至班级在线投票文档,参与 “最佳传播设计” 互评(从 “主题适配性、交互实用性、排版美观度”3 个维度打分) 1. 小组分工:1 人负责完善页面内容,1 人检查交互功能,1 人完成发布与链接上传;2. 优化修正:针对前期发现的问题(如 “地图导航地址错误”)进行修改,尝试添加 1 个新元素(如 AI 生成的文物介绍文案);3. 参与互评:查看其他小组 H5 作品,按《互评表》打分并留言建议,同时收集本组作品的反馈(如 “建议增加考古视频”)。 综合性练习将 “制作 — 测试 — 发布 — 互评” 串联,既是对新课讲授内容的巩固,又能综合提升四大核心素养(如 “优化修正” 培养计算思维,“互评反馈” 提升信息意识);小组分工协作强化团队合作能力,互评环节则为后续作品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培养 “理性看待反馈” 的信息意识。
课堂小结 1. 知识梳理:用流程图快速回顾本节课核心逻辑 ——“定方向(目标 + 受众)→做作品(选模板→编内容→加交互→测优化)→发作品(选平台 + 守规范)”;2. 素养关联:结合四维目标总结:(1)“定方向、选平台” 对应信息意识(精准传播);(2)“按流程制作” 对应计算思维(有序规划);(3)“用 H5、AI 工具” 对应数字化学习与创新;(4)“守版权、规范发布” 对应信息社会责任感;3. 拓展延伸:提问 “除了三星堆,H5 还能用于哪些主题宣传?”(如校园文化、环保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迁移到其他场景。 1. 跟随教师梳理知识框架,在笔记本上补充完善思维导图;2. 自我反思:对照四维目标,记录本节课 “掌握最好的技能”(如 “会加分享海报”)与 “需改进的地方”(如 “AI 文案生成不够精准”);3. 思考拓展问题,提出 1-2 个 H5 应用新场景(如 “用 H5 宣传校园科技节”)。 流程图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强化 “有序思维”;素养关联总结让学生清晰感知能力提升点,避免 “只学操作,不懂素养”;拓展延伸环节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数字化技能从 “课堂应用” 向 “生活实践” 迁移。
板书 创作发布 广宣传一、核心工具:H5(多媒体+交互,多设备适配)二、制作流程:1. 定方向:目标+受众(精准定位)2. 做作品:选模板(主题+版权)→编内容(素材+排版+AI) →加交互(分享/导航)→测优化(预览排查)3. 发作品:选平台(受众匹配)→设信息(标题+描述+封面)→守规范(版权+内容)三、核心素养:信息意识(精准传播) 计算思维(有序规划)数字化创新(工具应用) 社会责任(合法文明)主题载体:向世界宣传三星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