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编制学号》教学设计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综合实践课题 《编制学号》 课时 一课时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要求:结合班级学号编制的实际情境,经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拓展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字编码的实用性与扩展性,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是“认识数字编码”后的实践应用内容。在学生了解身份证、邮政编码等编码结构与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班级同学编制学号,通过“议一议(确定学号需包含的信息)—试一试(设计编码方案)—说一说(方案介绍与拓展思考)”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编码从“需求”到“设计”再到“应用拓展”的完整过程,体会编码“简洁性、唯一性、扩展性”的特点,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教材在编排上遵循“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实践创作→拓展反思”的路径:以“给全班同学编学号”的任务引发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学号需包含的信息(年级、班级、序号、性别等)与设计难点(信息排序、简洁性);自主设计编码方案并阐述;最后拓展到“全校、全市学生编学号”,反思方案的适应性,体现从“班级小范围编码”到“更大范围编码”的认知延伸与规律总结。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身份证、邮政编码等数字编码,理解“数字编码承载信息”的作用,但自主设计编码方案(整合多类信息、考虑扩展性)的经验较为欠缺。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合作与表达能力,能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学号需包含的信息(如年级、班级),但对“信息的合理排序(如先年级还是先班级)”“编码的扩展性(全校、全市使用时如何调整)”的逻辑思考需要引导;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能设计个性化方案,但方案的“实用性与简洁性”需教师指导优化。核心素养目标 1.能从“学号需承载的信息(年级、班级、序号等)”出发,合理整合与编码,发展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2.能将“数字编码”的知识与方法应用于“学号编制”的实际任务,感受数学在生活信息管理中的价值。3.能设计出独特且合理的学号编码方案(如不同的信息排序、简洁表示方法),培养创新思维。4.能推理“班级学号方案拓展到全校、全市时的调整逻辑”(如增加年级位数、区域代码等),提升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经历学号编制的完整过程,设计包含 “年级、班级、序号” 等必要信息的学号编码方案。教学难点 考虑学号的扩展性,以及信息的合理排序与简洁表达。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下面是希望小学三年级学生聪聪和几位老师的身份证号码,圈出聪聪的身份证号码。******197812182824******20100915101X******1990032600342.甲、乙两人的身份证号码分别为:31010219680806xx14,31010719860704xx28,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是女的,甲比乙大18岁B.一男一女,乙比甲大18岁C.一男一女,甲比乙大18岁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咱们班级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课件出示: 师:但在学校的图书借阅、考试统计等场景中,只用名字区分有时不太方便。课件出示: 师:如果给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专属的数字学号,用一串数字就能体现年级、班级、性别等信息,是不是既简洁又清晰?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字编码的含义和编制方法,让我们试着给全班同学编一下学号吧!板书课题:编制学号 学生:是。 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经历,让其直观感知“编制专属数字学号”的实际必要性,消除对“编码设计”的抽象感,使“学号编制”与具体生活需求紧密挂钩,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议一议:学号需要包含哪些信息?师:要编制学号,首先得思考:学号里需要包含哪些信息,才能清晰代表一位同学?请小组讨论,把重要信息写下来。课件出示——小组交流:1.讨论学号中需要包含哪些信息。2.这些信息怎么设计才能一直使用。师巡视引导:可从“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班级内序号”等角度思考。师:哪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师:能否用就读年级编码,为什么?师:用什么可以代替年级?师:大家想得真全面!总结一下,学号可能需要包含入学年份、班级、班内序号、性别这些关键信息。这么多信息怎么排序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编制学号,通常按信息范围从大到小排列,如:入学年份+班级+班内序号+性别。师:要编制学号,还要考虑什么?师:想一想:班级代码用几位表示合适,为什么?师:一个年级可能有十几个班,为了编码的统一性,可以用两位数字来表示班级。由于每个班一般有10名以上、100名以下的学生,同理,班级序号也可以用两位数字来表示,不足两位时写0占位。性别可以怎么规定? 学生4人小组讨论。 学生1:学号要包含年级、班级信息,还可以包含性别。学生2:还要有班级内序号,知道是班里第几个同学。学生:不能,年级每年都会变。学生:可以用入学年份代替,如2018年入学的就用2018表示。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说说。学生:要考虑用几位数字编码。学生自由说说。学生:性别我们可以参考身份证的编码规则,男生用单数,女生用双数。 以小组讨论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班级管理实际需求”出发,自主分析学号应承载的关键信息(入学年份、班级、班内序号、性别等),同时理解“信息的持久性”(如用 “入学年份”替代“就读年级”,保证学号长期有效),培养需求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班级代码、序号位数”的讨论,初步渗透编码“规范性”意识,为后续方案设计筑牢基础。探究2:试一试:设计学号编码方案师: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学号编码方案”,说明每部分数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设计一个编制学号的方案,写出每部分表示的含义。设计方案:师巡视指导:提示数字位数合理、信息清晰简洁。 学生小组合作。 让学生将讨论明确的信息转化为具体数字编码方案,实践“编码需简洁、清晰传递信息”的原则,锻炼动手设计与小组协作能力;以“数字位数合理、信息对应明确”为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编码的“规范性”与“唯一性”,深化对数字编码本质的理解。探究3:说一说:分享与评价编码方案师:请各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设计的编码方案,说明设计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这种编制学号能清楚区分入学时间、班级和性别。还有不同的方案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师:这个方案更简洁。大家觉得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优点和改进点?师:编码方案要根据使用范围调整,班级内编码可简洁。 学生:我们设计的学号是9位,前4位是入学年份;第5~6位是班级;第7~8位是班内序号;最后1位是性别,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学生:我们设计的学号是6位,第1位是年级;第2~3位是班级;第4~5位是班级内序号;最后1位是性别,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学生1:第一个方案能体现入学年份,适合长期使用,但位数多。 学生2:第二个方案简洁,可不同入学年份的同年级同学易混淆。 为学生搭建表达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展示、介绍编码方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借助“评价优点与改进点”的环节,引导学生从“信息完整性、简洁性、易读性”等角度批判性分析编码,吸收不同方案优势,完善对编码规则的认知。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探究4:说一说:拓展到全校、全市编码师:如果给全校学生编学号,你们的方案还可行吗?怎么改?师:当编码范围从“班级”扩大到“全校”,就需要增加信息来保证唯一性,入学年份、学校或年级的标识都能派上用场了。如果给全市学生编学号呢?师:太厉害了!大家发现规律了吗?编码的范围越大,需要包含的信息就越多,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号都是“独一无二”的。 学生:全校编码需加 “学校代码” 或 “完整入学年份”。 学生:全市编码要加“区、学校”代码,范围越大,信息越多,保证学号唯一。 通过“班级→全校→全市”的范围拓展,引导学生感悟“编码范围与信息复杂度的关系”—— 范围越大,需包含的信息越多(如增加学校标识、区域代码等)才能保证“唯一性”,培养知识迁移与系统思维,让学生理解编码“服务于实际范围需求”的本质。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填一填。小明的学号是200553022,表示他是2005年入学的,是五年级3班学号为2号的男生,那么200735271表示的学生是( )年入学的,是( )年级( )班学号为( )号的( )生。2.照样子,编门牌号。 某小区有28栋住宅楼,小区为每家住户编了门牌号。如“032401”表示3号楼2单元4层1室。(1)小刚家住在15号楼3单元5层2室,门牌号可记为( )。(2)小芳家住在8号楼1单元2层1室,门牌号可记为( )。3.请为以下同学编学号。学校名称 光明小学 阳光小学 胜利小学 延安小学 代码 01 02 03 04李响:男,阳光小学五年2班,座号是10号,2004年入学。( )张丽:女,延安小学六年1班,座号是36号,2003年入学。( )方丹:女,光明小学四年3班,座号是6号,2005年入学。( )4.实验小学为全校每名同学都编了一个号码,最后一位数字表示性别,1为男生,2为女生,其中200503321表示“2005年入学的三班的学号为32的同学,该同学是男生”。你能看出学校编号的规则吗?按照这个规则,200304072表示的是哪名同学?5.某宾馆有两幢客房大楼,分别是9层楼和12层楼,每层楼都有20个房间。你认为宾馆应该怎样给房间编号,才能使旅客拿到房间号就明白自己房间的具体位置?试着给每幢客房大楼的房间编号。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总结得真好!数字编码的“不变”是用简洁的数字传递清晰的信息,“变”是根据使用范围灵活调整信息的多少。课后大家可以观察学校的学号、图书馆的图书编码,看看是不是也藏着这样的规律。 学生1:我知道了学号要包含关键信息,还得简洁好记。 学生2:我还知道编码范围变大时,得加更多信息,才能保证每个学号都唯一。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板书设计 编制学号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圈出正确答案。我校为学生编学号,男生尾数是1,女生尾数是2.如三年级四班的15号是女生,那么她的学号就是3040152。六年级一班24号男生的学号是( )。2.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位2表示男生,1表示女生,“200543321”表示“2005年入学的四年级三班的32号女同学”。小明是2003年入学的六年级一班的18号男同学,他的学号是( )。能力提升:1.小华家住在某小区11栋3单元5层2号,门牌号码是11030502,那么这个小区14栋4单元12层4号的门牌号码是多少?2.茗茗的学号是201004272,她说:“我是2010级四班的27号学生,2代表女生。”按照这个规则,200801211表示的是什么?2011级五班22号女同学的编号是多少?拓展迁移:用所在小组设计的“班级学号编码方案”,为班级每位同学编制学号,制作“学号对照表”并标注每部分数字含义,在班级内交流分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编制学号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分享评价—拓展应用”的完整过程,整体达成“理解编码规则、实践编码设计”的目标。亮点在于:小组讨论积极,学生能自主提炼“入学年份、班级、序号、性别”等关键信息;分享环节中,学生呈现多样化编码方案,并能通过互评指出简洁性、唯一性的优缺点,思维活跃度高。不足是:部分学生对“数字位数合理性”考虑不足;全校、全市编码拓展环节时间较紧,少数学生未能深入思考如何增加信息保证唯一性,参与度不足。后续教学可预设位数争议小辩论,且为拓展环节预留更充足时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数字编码》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数字编码》单元是综合实践领域第二学段中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探索编码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简单的编码方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以“数字编码”为核心,按照“生活感知—知识探究—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的逻辑编排:生活感知:通过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让学生初步感受“编码是按一定标准给事物编制的‘身份号码’”。知识探究:聚焦公民身份证号码,详细解析其结构(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及各部分含义(如第17位判断性别);同时介绍邮政编码的分段意义(定位邮寄地址),帮助学生理解编码的“结构化、表意性”特点。实践应用:以“编制学号”为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经历“讨论学号需包含的信息(年级、班级、性别等)—设计编码方案—说明方案合理性—拓展到全校/全市学生学号” 的过程,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拓展延伸:通过“小讲堂”介绍第一代身份证、图书ISBN号等更多编码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以“成长小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三)学生认知情况三年级学生具备以下特点:生活经验基础:对身份证、银行卡等编码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缺乏对“编码结构与设计逻辑”的理性理解。思维发展水平: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能理解“分段表示不同信息”的简单编码逻辑,但设计包含多类信息的复杂编码(如全校学号)时,易出现信息整合、顺序排列的困难。学习倾向:对实践活动兴趣浓厚,喜欢小组合作,适合通过“调查—讨论—设计”的探究式学习掌握编码知识。二、单元目标拟定1.结合生活实例,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掌握公民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2.能根据需求(如班级学号),设计包含关键信息(年级、班级、性别等)的简单数字编码方案。3.经历“调查生活编码—分析编码结构—设计学号编码—交流优化方案”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探究兴趣。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理解数字编码的结构化特点与表意功能(如身份证各段数字的意义)。2.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包含核心信息的简单编码(如班级学号)。(二)教学难点根据更广泛的需求(如全校、全市学生学号),优化编码方案,兼顾编码的唯一性、简洁性与扩展性。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数学新课标》提出:“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如下:1.生活化素材驱动,激发学习兴趣选取身份证、邮政编码、学号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数字编码的价值,自然引发探究欲望。2.注重实践探究,凸显学生主体设置“议一议”“试一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编码需包含的信息、设计编码方案并交流理由,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3.知识层次递进,符合认知规律从“认识已有编码”(身份证、邮政编码)到“自主设计编码”(学号),再到“拓展更多编码知识”(第一代身份证、图书ISBN),知识难度逐步提升,契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模仿到创新”的认知发展节奏。4.重视评价与延伸,促进素养提升通过“成长小档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表现;“小讲堂”拓展编码知识,既丰富认知,又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表达能力。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综合实践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综合与实践 数字编码 认识数字编码 1编制学号 1小讲堂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综合实践.1《认识数字编码》 目标: 学生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如身份证号、邮政编码、银行卡号等),理解其基本结构与功能。 探究1:活动准备 → 探究2:说一说 → 探究3:想一想 → 探究4:“我的数字编码调查”分享 → 1.能分组课后调查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2.能说说身份证号和邮政编码的基本结构。 3.能借助学习的知识回答双胞胎身份证号是否相同,并通过小组讨论,归纳编码的共同特点。 4.能分享自主探究的编码。综合实践.2《编制学号》 目标: 通过编制学号,进一步理解数字编码的含义,掌握数字编码的方法。 探究1:议一议:学号需要包含哪些信息? → 探究2:试一试:设计学号编码方案 → 探究3:说一说:分享与评价编码方案 → 探究4:说一说:拓展到全校、全市编码 → 1.能说出学号中要包含的信息。 2.能分小组设计的编码方案。 3.能展示、介绍编码方案。 4.能说出给全校、全市学生编学号的设计方案。综合实践.3《小讲堂》 目标: 能在活动中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 探究1:小组实践:调查感兴趣的数字编码 → 探究2:分享不同数字编码的规则 → 探究3:成长小档案:自我评价与反思 → 1.能调查一种感兴趣的数字编码或者编码知识。 2.能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调查的数字编码或者编码知识。 3.能根据“成长小档案”进行自我评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三上 数学编码2《编制学号》(教案).doc 人教版三上《数字编码》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