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讲堂》教学设计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综合实践课题 《小讲堂》 课时 一课时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要求:结合生活中多样的数字编码实例(如第一代身份证、图书书号等),进一步认识数字编码的信息表达功能;能通过调查与分享,深化对编码的理解;借助“成长小档案”,发展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体会数学在信息管理中的价值。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拓展与评价环节,是“认识数字编码”“编制学号”后的延伸与总结。通过“小讲堂”,鼓励学生自主调查生活中感兴趣的数字编码(如第一代身份证、图书书号),拓展对编码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认知;“成长小档案”从“信息认识、设计表达、编码组合、合作交流”等维度,引导学生对“数字编码”主题学习进行自我与同伴评价,实现从“知识学习”到“素养提升”的闭环,培养综合实践与反思能力。教材在编排上遵循“拓展探究→分享交流→自我反思”的路径:以“调查感兴趣的数字编码”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讲堂”分享,深化对编码的理解;最后借助“成长小档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评价自身表现,体现从“自主探究”到“交流提升”再到“反思成长”的认知闭环。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身份证、邮政编码等典型编码,也经历了“编制学号”的实践,对“数字编码承载信息”有基本认知,但对更复杂编码的结构与内涵(如图书书号各段的意义、第一代与第二代身份证的编码差异)缺乏深入了解。三年级学生具备初步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能通过查阅、询问获取编码资料,但“系统梳理编码逻辑并清晰表达”(如完整介绍图书书号的“组区号、出版者号”等作用)需要教师引导;同时,学生对“自我学习表现的评价”处于起步阶段,需借助示例学习“客观、全面评价”的方法。核心素养目标 1.从调查的数字编码(如图书书号)中,提取并解读各部分承载的信息(如组区号代表的区域),深化对“数字作为信息载体”的认知。2.能主动调查生活中的数字编码,将“编码知识”应用于信息分享与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信息管理中的广泛应用。3.能清晰、有条理地向同学介绍所调查的编码知识(包括结构、意义等),提升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4.能借助“成长小档案”,从多维度(信息认识、设计表达等)客观评价自身在“数字编码”主题学习中的表现,培养自我反思与改进的意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调查并清晰介绍一种感兴趣的数字编码,完成“成长小档案”的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所调查数字编码的结构逻辑与信息内涵。2.全面、理性地进行“成长小档案”评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圈出正确答案。 壮壮家的门牌号是“03A1205”表示3栋A单元12层5室,依依家和壮壮家是同个小区,依依家住在16栋B单元9层6室,他家的门牌号是( )。16B0906 16A906 16B419062.判断。 (1)某人身份证后四位数字是0261,此人为一名女性。 (2)刚刚和丽丽是一对龙凤胎,他们的身份证编码只有一位不同。 (3)编码时可以随意编,不需要什么根据。 (4)电话号码也是一种编码。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咱们之前认识了身份证、邮政编码这些数字编码,就像打开了数字世界的一扇门。其实呀,生活里还有好多“隐藏”的数字编码,它们悄悄传递着各种信息!比如图书封底的一串数字,还有第一代身份证和第二代身份证的编码差异……这些编码里都藏着什么秘密?课件出示: 图书ISBN编码 第一代身份证和第二代身份证师:今天咱们就走进“数字编码小讲堂”,去挖掘更多编码知识,还能自己调查感兴趣的编码和大家分享呢!板书课题:小讲堂 通过的表述,结合具体的示例,制造认知悬念,打破学生“仅知道常见编码”的认知局限,引发“想了解更多编码知识”的好奇心,让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挖掘秘密”,为“小讲堂”的互动分享营造积极氛围。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小组实践:调查感兴趣的数字编码(课前完成)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字编码,调查一种你感兴趣的数字编码或者编码知识向同学们介绍。课件出示:师: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数字编码,通过询问家长、查阅资料等方式,调查它的编码规则和传递的信息。给大家5分钟小组讨论“选什么编码调查”,然后课后去完成调查。 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然后分组调查。 将学习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主动挖掘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素材,通过自主调查培养信息搜集与合作能力,为课上分享积累真实、多元的探究成果。探究2:分享不同数字编码的规则师:课前老师让你们调查一种你感兴趣的数字编码或者编码知识向同学们介绍,你们都调查了吗 课件出示:师:谁能说一说你调查看什么数字编码或编码知识?展示: 110105491231002 11010519491231002X 师:经过对比,你们发现什么了?师:第一代比第二代少了什么?师:对!第二代身份证把年份从2位扩展成4位,比如第一代是94,第二代是1994,更清晰;还增加了校验码,让身份证号更准确、唯一。这体现了编码会随着需求优化升级,传递的信息更精准。我们一起来看看身份号码经历了哪些变化呢?课件出示播放小动画。师:除了身份号码,你们还调查了什么数字编码或编码知识呢?展示:师:你能根据这个书号说一说它的各部分表示什么 展示:师:课前大家还调查了哪些有趣的数字编码?谁上台,向全班介绍你们调查的数字编码。展示:师:分享得清楚!大家有疑问吗?师:谁能解答?师:回答的真清楚!商品条形码的唯一性,让它能跨超市准确识别,这就是编码的智慧。还有谁来说说?师:大家听明白了吗?银行卡号把银行、账户等信息都浓缩在数字里了。还有吗?展示:展示: 学生:我调查了第一代身份证的号码和第二代身份证的号码位数不同。学生:第一代身份证的编号只有15位,第二代身份证的编号有18位。学生:第一代身份证比现在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证上的公民身份号码少了两位年份码和一位校验码。 学生观看。学生:我调查了图书书号编码,通过调查我发现图书的书号也是一种编码,它包含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和校验码。学生:比如“978”是国际标准书号前缀,“7”是中国的组区号,“5640”是出版社号,“0145”是书的序号,“2”是校验码。它就像图书的“身份证”,能让图书馆、书店快速识别图书的来源和身份。学生分享:我们调查了牛奶的条形码。学生:前 8 位是厂商代码,查得到生产厂家;中间 4 位是商品代码,代表具体产品;最后 1 位是校验码。超市扫码就能显示价格!学生:不同超市的同款牛奶,条形码一样吗?学生:一样!因为条形码全国统一,同款商品编码相同,所以在哪都能识别。学生:银行卡的前6位数字是发卡银行标识代码;第7~15位数字是发卡银行自定义代码;第16位数字是校验码。学生1:医院给每位住院病人设计一个病历号,从中可以看出该病人住哪个科室、住院时间以及床号。一个病人的病历号是“内2024121509”这位病人住内科,入院时间是2024年12月15日他住9号病床。学生2:某地高考的准考证号有14位数字,前;两位是年度代码,第3~4位是省份代码,第5~8位是县、市区代码,第9位是考试类别代码,第10位是科类代码,第11~14位是考生顺序号。…… 以“学生分享”为核心,通过多元编码案例(一二代身份证、图书 ISBN、商品条形码、银行卡号等)的解读与互动,拓展编码认知广度,深化对“编码规则、信息传递、优化升级”的理解,同时培养表达与思辨能力。整个环节以学生为“主讲人”,教师仅作引导与补充,充分体现“小讲堂”“平等交流、自主分享”的定位,让学生在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强化“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表达能力与思辨精神,让学生从“理解单一编码”升级为 “认知编码的多元应用与动态优化”。探究3:成长小档案:自我评价与反思师:现在拿出“成长小档案”,根据这节课和调查活动的表现,给自己评星。课件出示:师:比如“能从生活实例认识数字表信息”,你得几颗星?为什么?师:很棒!再看“能设计学号并表示信息”,刚才设计校园学号时,你参与得咋样?师:大家积极思考互动,就是学习的进步。请评价一下后两项你在活动中的表现吧! 学生:我得3颗星,因为不仅懂课本编码,还能说清商品条形码的作用!学生:我和同桌讨论出方案,还能补充全市学号的区、校代码,这一项也能得3颗星!学生独自评价,然后集体反馈。 通过“评星+反思”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在“调查、分享、思考”中的表现,而非仅关注知识结果,培养自我认知与元认知能力,同时为教师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四、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根据身份证号码,你能补全空白信息吗?2.选一选。在一个案发现场,警察从目击证人口中得知作案人为男性,40多岁,外地口音,根据目击证人提供的线索,警察通过排查找出一些嫌疑人。下面是这些嫌疑人的身份证号码,这个作案人可能是( ) 。A.440abc19800201146 B.110abc199302012171C.140abc196010307155 D.210abc193909051592E.110abc1971122311383.填一填。(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购物已走入千家万户,妈妈网购了一件衣服。如果取件码4-2-005表示在第4个货架第2层的第5件快递,妈妈的快递是在第12个货架第3层的第48件快递,她的取件码是( )。(2)亮亮和红红住在同一个小区,亮亮家住在8号楼3单元5层2室,门牌号是08030502,红红家的门牌号是16041201,那么她家住在( )号楼( )单元( )层( )室。4.下表是吉林省部分地区的邮政编码和长途区号。张强家住梅河口市,电话号码为6789736,他叔叔家住在四平市,电话号码为3234011。他们互相打电话时,要连续拨打哪些号码?5.某花园小区开始入住了。王瑞家领到的钥匙上写着5-4-201,你知道她家的新房在几号楼几门几楼几室吗?如果某人住在12号楼3门12层3号房间,他领到的钥匙上的编号是多少呢?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五、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没错,数字编码是生活的“好帮手”,用简洁的数字传递丰富的信息。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发现更多编码的奥秘。 学生1:我知道了数字编码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让事情更有序、高效。 学生2:我还知道编码会根据需要变化,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准。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板书设计 小讲堂 调查 分享 评价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ISBN是国际标准书号的简称,由13位数字组成,分为5段,中间以“一”加以分割,每组数字都有固定的含义。下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的国际标准书号及其条形码。书号中“303”表示( )。A.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B.中国大陆C.课本的书序号 D.图书产品代码2.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聚星小学的邮政编码是438000,请你在下面的括号中标出邮政编码“438000”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力提升:1.“旭辉小区”新建了一处住宅楼,如果2区10门3层4号的编码为0210034,那么6区6门12层5号应该怎么来编码?2. 一位游客在出境时出示的身份证号码如下:131322210008135426。你能发现她的身份证号码有什么问题吗?拓展迁移:结合课上分享的疑问与补充知识,完善课前的“数字编码调查记录”,重点补充编码各部分的具体含义。教学反思 优点前置调查效果显著:学生课前调查的编码类型丰富,课上分享时能结合实际场景解读规则,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让 “小讲堂” 内容充实、贴近生活;对比探究凸显深度:“一二代身份证编码差异”的分享中,学生能主动发现年份位数变化、增加校验码的优化点,并说出4位年份更准确,校验码能防错,说明对编码随需求升级” 的理解到位,思维有深度;评价环节聚焦过程:多数学生能客观为自己评星,并说明理由,体现出清晰的自我认知,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了真实反馈。不足部分分享解读不深入:少数学生对调查的编码规则理解表面,教师未及时补充引导,导致其他学生对这类编码的认知不完整;学困生参与度不足:小组调查时,部分学困生依赖同伴确定调查方向,课上仅作为听众,未主动分享;教师虽关注到,但未设计低门槛的表达机会,导致其参与感弱;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互动答疑环节因学生提问积极,占用时间较多,导致成长小档案评价环节仓促,部分学生未充分梳理评星理由,评价效果打折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数字编码》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数字编码》单元是综合实践领域第二学段中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探索编码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简单的编码方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以“数字编码”为核心,按照“生活感知—知识探究—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的逻辑编排:生活感知:通过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让学生初步感受“编码是按一定标准给事物编制的‘身份号码’”。知识探究:聚焦公民身份证号码,详细解析其结构(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及各部分含义(如第17位判断性别);同时介绍邮政编码的分段意义(定位邮寄地址),帮助学生理解编码的“结构化、表意性”特点。实践应用:以“编制学号”为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经历“讨论学号需包含的信息(年级、班级、性别等)—设计编码方案—说明方案合理性—拓展到全校/全市学生学号” 的过程,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拓展延伸:通过“小讲堂”介绍第一代身份证、图书ISBN号等更多编码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以“成长小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三)学生认知情况三年级学生具备以下特点:生活经验基础:对身份证、银行卡等编码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缺乏对“编码结构与设计逻辑”的理性理解。思维发展水平: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能理解“分段表示不同信息”的简单编码逻辑,但设计包含多类信息的复杂编码(如全校学号)时,易出现信息整合、顺序排列的困难。学习倾向:对实践活动兴趣浓厚,喜欢小组合作,适合通过“调查—讨论—设计”的探究式学习掌握编码知识。二、单元目标拟定1.结合生活实例,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掌握公民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2.能根据需求(如班级学号),设计包含关键信息(年级、班级、性别等)的简单数字编码方案。3.经历“调查生活编码—分析编码结构—设计学号编码—交流优化方案”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探究兴趣。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理解数字编码的结构化特点与表意功能(如身份证各段数字的意义)。2.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包含核心信息的简单编码(如班级学号)。(二)教学难点根据更广泛的需求(如全校、全市学生学号),优化编码方案,兼顾编码的唯一性、简洁性与扩展性。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数学新课标》提出:“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如下:1.生活化素材驱动,激发学习兴趣选取身份证、邮政编码、学号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数字编码的价值,自然引发探究欲望。2.注重实践探究,凸显学生主体设置“议一议”“试一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编码需包含的信息、设计编码方案并交流理由,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3.知识层次递进,符合认知规律从“认识已有编码”(身份证、邮政编码)到“自主设计编码”(学号),再到“拓展更多编码知识”(第一代身份证、图书ISBN),知识难度逐步提升,契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模仿到创新”的认知发展节奏。4.重视评价与延伸,促进素养提升通过“成长小档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表现;“小讲堂”拓展编码知识,既丰富认知,又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表达能力。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综合实践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综合与实践 数字编码 认识数字编码 1编制学号 1小讲堂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综合实践.1《认识数字编码》 目标: 学生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如身份证号、邮政编码、银行卡号等),理解其基本结构与功能。 探究1:活动准备 → 探究2:说一说 → 探究3:想一想 → 探究4:“我的数字编码调查”分享 → 1.能分组课后调查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2.能说说身份证号和邮政编码的基本结构。 3.能借助学习的知识回答双胞胎身份证号是否相同,并通过小组讨论,归纳编码的共同特点。 4.能分享自主探究的编码。综合实践.2《编制学号》 目标: 通过编制学号,进一步理解数字编码的含义,掌握数字编码的方法。 探究1:议一议:学号需要包含哪些信息? → 探究2:试一试:设计学号编码方案 → 探究3:说一说:分享与评价编码方案 → 探究4:说一说:拓展到全校、全市编码 → 1.能说出学号中要包含的信息。 2.能分小组设计的编码方案。 3.能展示、介绍编码方案。 4.能说出给全校、全市学生编学号的设计方案。综合实践.3《小讲堂》 目标: 能在活动中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 探究1:小组实践:调查感兴趣的数字编码 → 探究2:分享不同数字编码的规则 → 探究3:成长小档案:自我评价与反思 → 1.能调查一种感兴趣的数字编码或者编码知识。 2.能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调查的数字编码或者编码知识。 3.能根据“成长小档案”进行自我评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三上 数学编码3《小讲堂》(教案).doc 人教版三上《数字编码》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