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册《信息科技》(重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跨学科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册《信息科技》(重大版)

资源简介

跨学科主题——自我管理小管家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实施年级 三年级 下册 设计者
《课程标准》模块 跨学科主题数据编码探秘——自我管理小管家
单元名称 保护视力小达人
单元课时 3课时
(二)单元教学规划
1.主题概述 1.1核心概念 本单元属于“跨学科主题 数据编码探秘”,对应《课程标准》中“跨学科主题 数据编码探秘”中的“自我管理小管家”。本活动涉及的核心概念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对应《信息科技新课标》第一学段,内容要求1,3,5 对应《信息科技新课标》第二学段,内容要求1,2,3,4,5,6 对应《体育健康新课标》第二学段,健康教育,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1.2内容结构 本单元围绕“保护视力小达人”的主题展开任务,包括影响视力小调查、保护视力有妙招、爱眼规划促健康。 1.3教学过程图示 1.4育人价值 学生通过本活动,能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数字设备的使用时间,学会主动采用数字设备中自我管理的相关功能,如设置提醒闹钟、开启定时锁屏功能、自定义使用规范等,养成良好的数字设备使用习惯,感受利用数字设备进行自我管理的作用,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提升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主题学情分析 随着身边的数字设备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在不同活动中选用不同类型的数字设备,这就需要家校共同关注和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 3年级学生虽然能够较熟练使用数字设备,但是却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因此,通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更多的数字学习工具,对提升综合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会非常有帮助。
3.教学环境 网络机房,教学课件,在线调查工具,交流、展示平台,在线协作工具,学习工具(计时提醒工具:护眼小助手网页版)
4.单元教学目标 1.能结合真实情况分析数据,提出不同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确定对应的解决方案,完成调查活动。 2.能依据问题解决的需要,组织与分析数据,用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个性化的护眼方法,制定爱眼规划。 3.能理解数字设备在生活、学习中带来的各种影响,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遵照互联网使用规范,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
5.教学过程
课时 任务序号 教学主要任务
第1课时 影响视力小调查 任务1 查阅小学生正常视力范围标准,对照本校或本班同学的体检视力记录情况,分析有多少人达到了标准,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任务2 结合发现的问题,利用WPS文档,设计用眼卫生情况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形式,开展线上或线下调查活动。
任务3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对视力下降造成影响的原因,得出调查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第2课时 保护视力有妙招 任务1 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成员生活中的用眼情况记录表,对比患有近视眼和没有近视的同学,发现异同之处。
任务2 具体分析班级同学使用数字设备的时间数据,小组讨论,提出护眼方法。
任务3 利用计时提醒工具:护眼小助手网页版,合理设置关闭屏幕的时间,体验计时提醒功能。
任务4 小组交流,分享体验感受,学习数字设备中更多的自我管理功能,制定个性化的用眼护眼方案。
第3课时 爱眼规划促健康 任务1 小组合作,对照数字设备自我管理情况记录表,开展数据统计,针对具体问题分析各小组同学的表现。
任务2 通过在线搜索,查找保护视力的相关资料,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制定爱眼规划。
任务3 参照项目活动评价量表,交流总结学习收获,分享发布班级爱眼行动规划。
6.评价建议
需评价的任务 评价建议
第1课时任务2、3 评价内容:小组合作、调查实践、问题解决、作品创作、分享展示 评价标准: 小组分工明确,态度积极,合作表现好。 调查问卷规范,有调查结论。 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熟练使用数字设备,体验各种自我管理功能,做好过程记录。 4、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制定出较全面、有可行性的爱眼规划。 5、自觉遵守互联网使用规范,自信展示学习成果。 评价方法: 利用跨学科学习评价量表开展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师长评价 赋值方法: 各项中,做得很好获3颗星,做得好获2颗星,做得还不错获1颗星。
第2课时任务2、3、4
第3课时任务2、3
(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影响视力小调查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保护视力小达人”跨学科主题的第1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工具和在线方式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分析数据,合作探究,利用WPS文档,设计用眼卫生情况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形式,开展线上或线下调查活动,并分析原因,结合自己的用眼情况,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在线搜索、文字输入、建立电子文档等相关信息操作知识,但是他们对于如何运用信息科技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还比较陌生,缺少综合运用的能力。3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乐于交流合作,能较熟练使用数字设备,但是却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真实的学科间关联学习,链接真实生活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进行综合性学习。
3.课时教学目标 1.能通过收集信息、对比分析数据,提出探究问题。 2.能掌握利用WPS文档设计用眼卫生情况调查问卷的方法。 3.能合作开展调查活动,并得出调查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4.教学环境 网络机房、线上交流平台。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1.查阅小学生正常视力范围标准。 2.收集本校或本班同学的体检视力记录信息。 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讨论引入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分析两组数据(小学生正常视力范围标准和班级达到标准的人数),通过对比发现,合作讨论,提出不同的问题。 2.观看视频《好视力 好未来》,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主题活动:争当保护视力小达人。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结合真实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信息科技解决真实问题的需求。
设计问卷 开展调查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发现的问题,利用WPS文档,设计用眼情况调查问卷。 2.小组合作,设计调查问题,并保存在WPS文档中。 3.学生分享展示,汇总各小组的优质问题,完成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4.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调查形式,可利用问卷星开展线上调查,或进行现场面对面调查活动。 引导学生应用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基础操作,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利用WPS文档设计用眼卫生情况调查问卷的方法,在调查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
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1.教师示范演示问卷星统计结果,或利用黑板做记录。 2.小组讨论,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分析造成视力下降的原因。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调查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4.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完成一周日常生活用眼情况记录表。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完整的调查活动。
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7.课时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用眼卫生情况调查问卷。 课后实践:完成一周日常生活用眼情况记录表。
第2课时 保护视力有妙招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保护视力小达人”跨学科主题的第2课时,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真实生活中的用眼情况,学会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通过体验数字计时提醒工具的使用,学习数字设备中更多的自我管理功能,制定个性化的用眼护眼方案。
2.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完成了一周生活用眼情况记录表,对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共识,使用数字设备也比较熟练,但是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案和运用数字工具进行自我管理还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对比联想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交流中梳理方法,结合自身经历制定个性化的护眼方案,开展跨学科综合学习。
3.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体验数字计时提醒工具的使用,掌握数字设备中相关的自我管理功能。 3.能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制定个性化的护眼方案。
4.教学环境 网络机房、线上交流平台。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一周生活用眼情况记录表。 2.教师准备计时提醒工具:护眼小助手网页版。 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收集数据 对比观察 1.学生交流小组成员生活中的用眼情况记录表,运用WPS工具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患有近视和没有近视的同学用眼情况数据,发现异同之处。 3.结合真实问题,引出本课主题:保护视力有妙招。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结合真实问题,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析数据 作出决策 1.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班级同学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数据,发现问题,启发思考。 2.小组讨论,针对电子设备的使用,提出具体的护眼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策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工具助力, 体验计时 功能 教师演示数字计时提醒工具,介绍具体的操作使用方法。 学生分别开展3分钟、5分钟计时体验活动。(分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打字练习、电脑绘画、搜索信息等) 引导学生体验计时提醒功能,感受利用数字设备进行自我管理的作用。
分享交流, 制定护眼 方案 1.小组交流,分享体验感受。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字设备中更多的自我管理功能,如设置提醒闹钟、开启定时锁屏功能、自定义使用规范等。 3.小组合作探究,制定个性化的用眼护眼方案。 4.学生展示方案,开展评价,对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引导学生学习数字设备中更多的自我管理功能,进一步完善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个性化的护眼方案。
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7.课时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制定个性化的用眼护眼方案。 课后实践:完成一周数字设备自我管理情况记录表。
第3课时 爱眼规划促健康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保护视力小达人”跨学科主题的第3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工具和在线方式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根据需要调整问题解决的方案,运用互联网信息,丰富自己的认知,开展评价展示活动,完成班级爱眼行动规划,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2.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完成了一周电子设备自我管理情况记录表,制定了个人的护眼方案,对于保护视力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感受,但是如何全方位地爱护眼睛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方法和行动上的引导。通过拓展跨学科的知识,小组评价展示,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认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3.课时教学目标 1.能通过数据处理,对比分析问题,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案。 2.能通过资料收集,评价展示活动,进一步制定与完善爱眼行动规划。 3.能理解数字设备在生活、学习中带来的各种影响,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4.教学环境 网络机房、线上交流平台。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一周电子设备自我管理情况记录表。 2.教师准备爱眼行动规划案例。 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数据统计 分析问题 1.小组合作,对照一周电子设备自我管理情况记录表,开展数据统计。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分析各小组同学的表现,启发思考,引出课题:爱眼规划促健康。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问题,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集资料,制定爱眼规划 1.小组合作,通过在线搜索,查找保护视力的相关资料。 2.小组代表分享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制定爱眼规划。 3.小组讨论,完成爱眼规划。 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设备和网络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制定更全面的问题解决方案。
交流总结,发布爱眼规划 1.教师组织各小组分享爱眼规划等丰富的学习作品。 2.引导学生参照项目活动评价量表,交流总结学习收获。 3.师生共同发布班级爱眼行动规划,联动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跟进后续执行情况。 4.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执行规划、定期检查视力。 引导学生自信展示,开展评价活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家校协同,助力学生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
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7.课时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爱眼行动班级规划。 课后实践:执行规划,做好记录,定期检查视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