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第3课《循环结构》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五年级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能主动发现生活中像校园电子屏滚动播放名单这样的循环现象,意识到信息在循环传递中的作用,对用技术实现循环效果产生探究兴趣。计算思维:通过分析“十佳小能手”获奖信息循环播放的过程,初步形成分解问题的思维;能理解循环结构的组成,尝试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算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完善“循环播放获奖信息”算法流程图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表达思路;尝试思考如何利用循环结构解决绘制正多边形等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信息社会责任:了解人工智能中的循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能给生活带来便利,树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循环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会用自然语言描述“十佳小能手”获奖信息循环播放的过程;知道循环结构的组成及电子屏循环播放信息的原理;会完善“循环播放获奖信息”算法流程图;了解利用循环结构绘制正多边形及人工智能与生活中循环的关联。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经历探究循环现象、理解循环结构、完善算法流程图的过程,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生活实践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学生乐于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循环结构在生活和信息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严谨的思维习惯。重点 1.理解循环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循环现象。2.知道循环结构的组成,会用自然语言描述“十佳小能手”获奖信息循环播放的过程。3.会完善“循环播放获奖信息”算法流程图。难点 1.理解电子屏循环播放获奖信息是依据含循环结构的算法编写的程序实现的。2.理解循环结构中循环体和循环判断条件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1、情景展示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哦!你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个小风扇(打开风扇开关,风扇叶片转动),大家发现风扇叶片在做什么呀?(生:风扇叶片一直在转圈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风扇叶片一直在重复转动,是不是很有意思?2、想一想那大家再想想,生活中还有没有像风扇叶片这样一直重复做某件事的现象呢?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等会儿老师请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的发现。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你们的“小发现”?家里的钟表,时针、分针和秒针一直在转圈走,重复不停。每天早上太阳会从东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会重复这样,太阳的东升西落也是一种循环现象。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这样的循环现象,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校园门口的电子屏呢?它会一直重复滚动播放一些内容,比如“十佳小能手”获奖名单。2、揭示课题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播放内容,就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循环结构”的奇妙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板书:循环结构二、新知学习(一)、认识循环刚才我们知道了校园电子屏会重复滚动播放“十佳小能手”获奖名单,大家仔细阅读“循环播放获奖信息”程序,思考一下这个获奖名单是怎么在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的?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获奖信息是怎么循环播放的呀?就像讲故事一样,把过程说清楚。大家都理解得很到位!咱们知道了获奖信息是循环播放的,那你们有没有想过,电子屏为什么能这么“听话”,一直重复播放这些内容呢?其实呀,这背后有个“小功臣”,它就是“算法”。人们会先设计好一个能让电子屏循环播放信息的算法,然后根据这个算法编写程序,最后把程序装进电子屏里,电子屏就能按照我们的要求循环播放啦。电子屏之所以可以循环播放获奖信息,是因为人们依据算法编写的程序控制计算机完成了这一操作。在该算法中,使用了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需要重复执行某个过程而设置的一种基本控制结构,它由循环体和循环判断条件两部分组成。、完善“循环播放获奖信息”算法流程图1、完善流程图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用流程图来表示算法,今天咱们也来试试完善“循环播放获奖信息”的算法流程图。大家翻到课本33页上的这个流程图,小组合作完善“循环播放获奖信息”算法流程图,图出该循环结构中的循环判断条件和循环体,并讨论该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生完善流程图,师巡堂指导。2、思考咱们的流程图完善好啦!想一想在这个“循环播放获奖信息”程序中,按住空格键,程序是否立刻停止播放?为什么?在循环结构中,当循环体被执行时,循环体内的每一步操作都会被执行一次。、绘制正多边形同学们,循环结构的作用可大啦,不仅能让电子屏循环播放信息,还能帮助计算机快速绘制出一些特定的图形,比如正多边形。接下来咱们用图形化编程软件编写一个程序,让电脑绘制正方形。1、实验过程(1)编写“绘制正方形”程序,并保存文件。(2)修改程序,绘制正三角形,并保存文件。2、做一做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试试,在电脑上搭建这个程序,遇到问题可以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和小组小伙伴一起讨论解决。(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思考大部分同学都成功搭建出了绘制正方形的程序,真是太厉害啦!在绘制正多边形的算法中,循环次数、旋转角度与正多边形的边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尝试填写在表中。三、拓展延伸1、思考在我们的身边,“循环”无处不在,你知道哪些?请和同桌说一说。2、人工智能与生活中的循环太阳东升西落是循环,四季更迭是循环,甚至我们每天上学放学的作息也是一种循环。在信息科技领域,“循环”既是程序设计的核心结构,也是人工智能学习的秘密武器。人工智能的学习通常遵循“循环”模式。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它工作时会不断“扫描环境→规划路线→移动→遇到障碍→重新规划”。这种“感知一决策-行动”的循环让机器越来越聪明。在更复杂的领域,人工智能通过海量数据训练自己。比如语音助手要理解“打开空调”这句话,需要经历?数万次“试听-分析-修正”的循环,通过不断比对正确发音,最终建立起准确的语音模型。正是这种循环学习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积累经验、持续进步。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循环现象,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变成了智慧生长的阶梯。当我们学会观察这些奇妙的循环,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科技与自然的共通之美。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作业布置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循环结构认识循环2、完善“循环播放获奖信息”算法流程图3、绘制正多边形 观看思考;表达学习学习操作实践了解操作练习交流;分享交流表达预习下一课 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表达能力培养倾听习惯增加知识面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师生直观演示更具说服力,加深印象。培养倾听习惯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迁移的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