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将除法的两种现实情境对照编排,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同时渗透单价、数量、总价间的数量关系。教材完整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阅读理解”重在让学生提取题目中的关键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与解答”通过画示意图将题中信息和问题直观化,凸显数量之间的关系。“回顾反思”一是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二是渗透模型思想。【学习目标】1.能结合“买水杯”的现实情境,用画图、语言描述等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除法解决问题。2.能够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平均分的两层含义。【教学重点】能用除法解决两种平均分模型的数学现实问题,并能用画图、语言描述等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能够结合现实情境区分两种平均分的含义。【评价任务】1.根据学生解答例3过程中用画图、语言描述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解答的情况检测目标一。2.通过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巩固练习相关习题检测目标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看图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师:同学们完成的很好,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用除法解决问题)(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买水杯”的问题。(课件出示例题)1.阅读理解。师:请大家认真阅读题目,说一说题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用15元买了3个同样的水杯,每个多少钱 一个水杯5元,用15元能买几个水杯 预设1:问题1用15元买了3个同样的水杯,问题是每个多少钱。问题2用15元买5元一个的水杯,问题是能买几个水杯。预设2:题中都是15元钱。预设3:第一题求每份数,第二题是求份数。2.分析解答。师:这两个问题如何解答呢?请同学们尝试自主解决。出示学习要求:画一画:试着画图表示题中的信息和问题。说一说:分别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和同桌交流一下。写一写:尝试列出算式并计算。(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展示第一题学生学习成果)预设1:我在大括号上标注15元,表示总数,买了3个同样的水杯,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个多少钱?求每份几元?用除法计算。列式:15÷3=5(元)(展示第二题的学习成果)预设2:我在大括号上标注15元,表示总数,用方框表示一个水杯5元,求能买几个水杯,也就是求“15元里面有几个5元”,用除法计算。列式:15÷5=3(元)3.观察对比。观察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1:相同点都是平均分的问题,都用除法解答预设2:不同点第一题已知总钱数和要分的份数,求每份的钱数;第二题是知道总钱数和每份的钱数,求份数。4.回顾反思。师:我们解答的对吗?请用自己的方法检验反思一下。预设1:买个3个水杯,每个5元,5×3=15(元),说明两题的解答都是正确的。预设2:两个题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决;第一题是已知总钱数和要分的份数,求每份数;第二题是已知总钱数和每份的钱数,求份数。师:大家总结反思的非常好,说明大家对除法的意义理解得很透彻,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1. 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子 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筒 请学生说一说已知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并对比两道题。2.完成课本44页“做一做”。师:同学们这道题问题注意一个词?大家找出来了吗?预设:每双的价钱。师:我们要比较哪种袜子便宜些,需要先把两种包装的袜子每双的价钱先求出来,再作比较,看哪种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定学生展示自己完成情况)(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的,已知“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的问题都用除法解决。预设2: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好帮手。【板书设计】用除法解决问题15÷3=5(元) 15÷5=3(个)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钱数÷每份数=份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