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第3节《智能消防系统实践》第2课时 川教版2024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第3节《智能消防系统实践》第2课时 川教版2024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第3节《智能消防系统实践》第2课时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能识别算法设计与程序编写对智能系统的核心作用,明确调试改进对系统优化的价值,感知“硬件+软件”的技术融合逻辑。计算思维:能将系统功能拆解为可执行的算法步骤,用流程图可视化逻辑流程,通过调试过程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迭代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绘制算法流程图、编写程序、调试优化系统,提升逻辑表达、代码编写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优化意识。信息社会责任:在程序调试与系统优化中,强化技术严谨性意识,认识智能消防技术对人员安全的保障作用,树立技术服务社会的责任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理解算法设计的核心步骤,掌握智能消防系统核心功能的算法流程图绘制方法,了解程序编写的基本逻辑,熟悉系统调试的一般步骤与常见问题解决方案。2.能力目标:能独立绘制功能算法流程图,能在编程平台编写基础控制程序,能按步骤完成系统调试并记录过程,能提出系统优化方案。3.情感目标:感受程序编写的逻辑之美与调试成功的成就感,激发对编程与物联网实践的持续兴趣,培养耐心细致的探究习惯与团队协作精神。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回顾导入,结合案例拆解算法设计逻辑,借助编程平台演示讲解代码编写,通过分组实践完成编程与调试,以反思互评推动系统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生活实践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学生乐于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从逻辑到实现”的技术转化过程,培养直面问题、反复迭代的探究精神,认识智能消防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价值,增强科技自信与安全防护意识。
重点 1.智能消防系统核心功能的算法流程图设计。2.基础控制程序的编写(传感器数据采集、云平台数据发送、报警响应)。3.系统调试的一般步骤与常见问题排查方法。
难点 1.将自然语言描述的功能转化为规范的算法流程图。2.程序调试中多因素问题的定位与解决(如硬件连接、代码逻辑、网络通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1、情景展示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可是给智能消防系统搭好了“硬件骨架”——主控板、传感器、物联网模块都连得明明白白!但现在这个系统就像个“睡美人”,只有骨架没有灵魂,根本没法干活:传感器采集了温度数据,不知道传给谁;云平台发来了指令,不知道怎么执行。这时候就需要咱们给它注入“软件灵魂”——也就是程序编写!就像给机器人装大脑芯片一样,有了程序,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监测预警、远程报警、远程控制”的超能力!而且写好程序还不算完,要是出现“传感器数据读不出来”“云平台收不到消息”这些问题,还得会“看病治病”——也就是调试改进!今天咱们就继续当“物联网工程师”,完成“算法设计→程序编写→调试优化”三件大事,让咱们的智能消防系统正式“苏醒”,有没有信心?2、揭示课题太棒了!咱们今天的目标是让系统“会思考、会行动、会自我修正”,现在就开启“软件注入计划”第一步——画好“逻辑地图”!(板书课题)二、新知学习(一)算法设计:给系统画“逻辑地图”编写程序之前,必须先搞清楚“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遇到情况怎么办”,这就是算法设计!算法就像咱们去食堂吃饭的路线图:“走到食堂→选窗口→打饭→吃饭→收拾餐具”,一步都不能乱。对于智能消防系统的远程报警功能,算法流程也很清晰,咱们结合教材例子拆解:1.算法设计三核心:明确输入:系统要接收什么数据?(比如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明确处理:对输入数据做什么判断?(比如温度是否超过50℃阈值)明确输出:处理后要执行什么操作?(比如发送报警信息到云平台、启动蜂鸣器)1.远程报警功能算法流程拆解:①初始化:启动主控板、传感器、物联网模块,连接Wi-Fi和云平台;②采集数据: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③判断阈值:主控板判断温度是否超过设定阈值(比如50℃);④分支执行:若超过阈值:发送报警信息到云平台对应主题,启动蜂鸣器报警;若未超过阈值:返回第二步,继续采集数据;⑤接收反馈:订阅云平台主题,接收远程控制指令(比如关闭报警)。大家看,这个流程就像“如果…就…否则…”的游戏规则,逻辑特别清晰!教材里还给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算法流程图,核心就是“采集→判断→执行”的循环。现在请大家记住:画算法流程图有固定符号——椭圆代表“开始/结束”,矩形代表“操作步骤”,菱形代表“判断条件”,箭头代表“流程方向”,就像用符号写作文,规范又直观!(二)程序编写:给系统写“行动指令”有了算法流程图这个“逻辑地图”,编写程序就像按地图走路线,一步一步翻译成语法规范的代码就行!咱们以Arduino编程平台为例,结合远程报警功能,讲解核心代码逻辑:1.编程平台与核心指令:编程平台:推荐ArduinoIDE(简单易上手)或Mixly(图形化编程,适合新手);核心指令:①初始化指令:voidsetup()——里面写启动传感器、连接Wi-Fi和云平台的代码,比如WiFi.begin("账号","密码")(连接Wi-Fi)、mqtt.connect()(连接云平台);②循环指令:voidloop()——里面写重复执行的操作,比如采集数据、判断阈值,这是程序的核心,就像“无限循环”;③数据采集指令:analogRead(A0)——读取A0引脚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数据;④条件判断指令:if(温度>50){…}else{…}——判断温度是否超标,执行对应操作;⑤数据发送指令:mqtt.publish("消防/温度报警","温度超标")——向云平台“消防/温度报警”主题发送报警信息;⑥设备控制指令:digitalWrite(蜂鸣器引脚,HIGH)——启动蜂鸣器报警。给大家演示一段简化版核心代码(投影展示):代码就是把算法流程图的每一步翻译成平台能识别的“指令”,图形化编程更简单,直接拖拽“连接Wi-Fi”“读取传感器”“判断”等模块就行!关键是要注意:①引脚编号要和硬件连接一致(比如传感器接A0,代码里就写A0);②云平台主题名称要和之前创建的一致(比如“消防/温度报警”);③阈值设置要合理(比如温度阈值不能设太低,不然会误报)。(三)调试改进:给系统“看病治病”程序写好上传到主控板,大概率不会一次成功——就像咱们写作文会有错别字、语法错误一样,程序也会有“bug”(漏洞)!这时候就需要调试,调试就像医生看病,有固定流程:1.调试四步走:①发现问题:明确系统哪里出问题(比如“传感器数据读不出来”“云平台收不到报警信息”);②分析问题:找原因(比如硬件接错引脚、代码里引脚编号写错、Wi-Fi密码输错);③制订方案:想解决办法(比如重新检查接线、修改代码引脚号、核对Wi-Fi密码);④验证方案:执行办法后测试,若问题没解决,回到第二步重新分析,直到解决。2.常见问题排查示例:问题1:无法读取传感器数据→排查步骤:①检查传感器接线(VCC、GND、信号线是否接对);②检查代码中引脚编号是否和实际连接一致;③传感器是否损坏(换一个传感器测试);问题2:无法发送数据到云平台→排查步骤:①主控板是否成功连接Wi-Fi(看模块指示灯,常亮代表连接成功);②云平台账号密码是否正确;③主题名称是否一致;④网络是否通畅(校园网是否限制物联网连接)。教材里给了远程报警功能的调试步骤,大家可以参考。调试时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怕出错,每解决一个bug,系统就完善一步!还要把调试过程记录下来,比如“问题:蜂鸣器不报警→原因:代码里引脚编号写错(写成D2,实际接D3)→方案:修改引脚编号为D3→验证:报警正常”,这样后续优化更方便。三、拓展延伸与实践活动(8分钟)(一)任务三:绘制算法流程图请各小组根据你们上节课确定的系统功能(比如“烟雾监测+远程报警+远程开喷淋”),选择其中1个核心功能,绘制算法流程图。要求:①用规范符号(椭圆、矩形、菱形);②清晰标注输入、处理、输出步骤;③包含判断分支。给大家3分钟时间,每组派一名同学画图,其他同学帮忙讨论逻辑!生:(小组合作绘制流程图,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规范符号和逻辑漏洞)时间到!请小组代表展示你们的流程图(邀请2个小组),比如“烟雾监测报警”流程图:“开始→初始化设备→连接云平台→采集烟雾浓度→是否超标?→是→发送报警信息+蜂鸣器报警→否→继续采集→结束”。逻辑很清晰,符号也规范,太棒了!(二)任务四+任务五:编程与调试实践现在请大家根据绘制的流程图,在编程平台编写对应功能的程序(图形化或代码编程均可),编写完成后上传到主控板,开始调试。调试时请填写下表,记录问题与解决方案。 给大家5分钟时间,小组分工:一人编写程序,一人上传测试,一人记录调试过程,遇到问题及时讨论或问老师!生:(小组合作编程、上传、调试,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解决引脚不匹配、主题名称错误、Wi-Fi连接失败等问题)时间到!大部分小组都完成了基础程序编写,有的小组已经成功解决了“传感器数据读取”的问题,报警信息也能发送到云平台了,太厉害啦!没完成的小组下课后可以继续调试,咱们下节课还要进行系统优化和成果展示!四、课堂小结(5分钟)今天咱们的“物联网工程师”任务圆满完成了大半!谁能说说咱们今天学会了啥?(邀请学生发言)生:(总结算法流程图绘制、程序编写、调试步骤等)大家总结得又准又全!咱们今天重点掌握了智能消防系统实践的“软件三部曲”:①算法设计——用流程图画“逻辑地图”,明确“采集→判断→执行”的步骤;②程序编写——把流程图翻译成代码指令,注意引脚、主题名称、阈值的准确性;③调试改进——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排查bug,耐心迭代。记住:编程和调试就像搭积木,既要懂逻辑,又要有耐心,一次成功的系统背后,可能藏着十次、二十次的调试!教材的拓展阅读告诉我们,现在还有智能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员进入危险现场,这都是物联网、编程、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成果!下节课咱们就对系统进行反思优化,还要展示各组的最终成果,期待大家的“智能消防系统”惊艳亮相!五、作业布置
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智能消防系统实践(第2课时)1.核心任务:算法设计→程序编写→调试改进2.算法设计:核心逻辑:采集→判断→执行规范符号:椭圆(开始/结束)、矩形(操作)、菱形(判断)3.程序编写:关键要点:引脚匹配、主题一致、阈值合理核心指令:初始化、采集数据、条件判断、发送数据、设备控制4.调试改进(四步走):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方案→验证方案常见问题:接线错误、代码漏洞、网络问题5.最终目标:系统稳定实现监测、报警、远程控制功能 观看思考;表达学习学习学习了解学习操作实践了解操作练习交流;分享交流表达预习下一课 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表达能力培养倾听习惯增加知识面了解编程平台与核心指令了解编程平台与核心指令培养倾听习惯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师生直观演示更具说服力,加深印象。培养倾听习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迁移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完成操作练习培养表达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