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模块 具体内容
一、学情分析 1. 认知基础:学生低年级已熟练掌握加法基本计算,能完成两位数至四位数加法;本单元前几课时理解了加减法关系,明确“和=加数+加数”等数量关系,为探究运算律奠定基础。 2. 思维特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具体情境问题有探究兴趣,但抽象规律概括表达能力待提升;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运算律应用场景,但未意识到背后规律。 3. 潜在困难:部分学生易混淆交换律与结合律形式,同时运用时易出错;部分学生仅“形式记忆”规律,缺乏对“和不变”本质的理解,复杂情境中应用不灵活。需借助具体情境、图表和分层练习引导认知提升。
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依据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制定: 数感与运算能力:通过情境和实例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含义,准确用字母表示;能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提升效率和准确性。 2. 推理意识:经历“观察实例—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概括规律”过程,培养初步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体会推理严谨性。 3. 模型思想:将具体加法实例抽象为字母表达式,建立运算律数学模型,感受模型思想,提升抽象概括能力。 4. 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能识别实际问题中运算律应用场景并灵活运用;探究中尝试提出新猜想,培养创新意识。 5. 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清晰表达思考,倾听他人意见,提升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本质含义,掌握字母表示方法;能准确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难点一:从具体情境和实例中抽象概括运算律,理解“和不变”本质;难点二:复杂计算中灵活选择运算律,同时运用时准确调整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教材情境图、计算实例、练习题等);加法运算律探究记录表;磁性黑板贴;简便计算技巧卡片。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练习本、铅笔;每组一份探究任务单(含不同类型加法算式和探究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呈现教材情境图:课件展示“校园运动会”情境,含两个场景——场景一:四年级(1)班跑步比赛,男生28人,女生17人;场景二:器材室分篮球,第一次135个,第二次65个,第三次87个。 2. 提出问题:师:看情境图,能提出哪些加法解决的问题?独立思考后举手。(学生发言,教师梳理)生1:四年级(1)班跑步比赛一共多少人?生2:器材室共分发多少个篮球?师: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谁列式计算?(学生板演)生3:28+17=45(人),先算男生加女生。师:有不同列式吗?生4:17+28=45(人),先算女生加男生。 3. 引出猜想:师:这两个算式加数相同吗?位置、结果呢?生:加数相同,位置交换,结果都是45。师: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吗?今天探究加法运算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校园情境,激发兴趣,自然引出算式对比,引发规律猜想,奠定情境基础。 探究新知,理解规律 探究加法交换律 举例验证:师:一个例子不够,小组合作:①每人写3个不同加法算式;②交换加数位置计算;③记录算式和结果,观察是否相等。(学生合作,教师巡视,提醒选不同类型加数) (2)全班交流:师:哪个小组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典型算式:35+20=55,20+35=55等)师:这些算式交换加数位置后和怎样?生(齐):和不变! (3)概括规律:师:用自己的话总结规律。生1: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师:这是加法交换律。(板书规律)师:能用简洁方式表示吗?生2:△+○=○+△生3:a+b=b+a师:数学中常用a+b=b+a表示,a、b可表示任意数。 (板书字母表达式)设计意图:遵循“观察—猜想—验证—概括”流程,自主举例确保规律普遍性,从文字到字母表达提升抽象思维,培养模型思想。
2. 探究加法结合律 回归情境:师:解决器材室分篮球问题,怎样列式?独立列式后同桌说运算顺序。(学生板演)生1:(135+65)+87,先算前两次,再加第三次,135+65=200,200+87=287。生2:135+(65+87),先算后两次,再加第一次,65+87=152,135+152=287。 引发猜想:师:两算式加数、运算顺序、结果怎样?生: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结果都是287。师:任意三数相加,先算前两数或后两数和都不变吗?举例验证。 举例验证:师:小组合作:①每人写2个三数加法算式;②分别先算前两数、后两数,记录结果;③交流发现。(学生合作,教师巡视关注小括号使用) 概括规律:师:分享探究结果?生1:(25+18)+22=25+(18+22)=65生2:(100+50)+30=100+(50+30)=180师:总结规律?生:三数相加,先算前两数再加第三数,或先算后两数再加第一数,和不变。师:这是加法结合律。(板书规律)师:用字母a、b、c表示?(学生尝试,教师纠正后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延续情境过渡到三数相加,再次经历探究流程强化推理意识,抽象表达巩固模型思想。
3. 教材例题讲解,巩固应用 师:结合教材例题学运用运算律。(课件展示例题:38+76+24简便计算) 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简便方法及理由。(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师:分享方法? 生1:76+24=100,先算它们,38+(76+24)=138。师:用了什么运算律? 生1: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师:再看46+28+54怎样简便算?(学生板演) 生2:46+54=100,交换28和54位置,46+54+28=128。 师:用了什么运算律?生2:加法交换律。 师:135+48+65+52怎样算?小组讨论。师 :哪两数凑整?生:135+65=200,48+52=100。 师:需用什么运算律? 生:先交换位置,再结合。 师:共同列式:(135+65)+(48+52)=300。 师:简便计算关键是什么? 生(齐):找凑整的数,用交换律或结合律先加。设计意图:从单一到综合应用运算律,递进式提升难度,互动探究明确应用价值。 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基础练习:填一填 ①35+42=42+____(____律) ②(28+36)+64=28+(____+____)(____律) ③59+(41+67)=(____+____)+67(____律) ④25+48+75=(25+____)+48(____律)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明运算律) 提升练习: 简便计算 ①78+16+22 ②(37+45)+55 ③125+39+75+61 ④156+(44+89)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查,典型错题讲解) 综合练习: 实际问题学校植树,一年级89棵,二年级111棵,三年级120棵,共植树多少棵? 师: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用运算律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指名汇报:89+111+120=(89+111)+120=320棵,用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兼顾不同学生,基础巩固认知,提升强化应用,综合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课堂小结,梳理收获 师:本节课收获?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生1:知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生2: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生3:会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找凑整的数。 生4:探究规律要观察、猜想、验证、总结。 师:总结全面!运算律是加法计算重要工具,希望保持探究精神。设计意图:自主梳理知识点和方法,培养总结能力,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例子: 28+17=45 17+28=45 → 28+17=17+28 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2. 加法结合律例子: (135+65)+87=287 135+(65+87)=287 → (135+65)+87=135+(65+87) 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简便计算: 找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