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课《分支结构离不开判断》教案【黔教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单元第1课《分支结构离不开判断》教案【黔教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分支结构离不开判断》教学设计
课题 分支结构离不开判断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上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意识到生活中很多情况需要判断,像睡眠、运动时长达标与否,用分支结构算法来解决,主动用这种思维观察生活。计算思维:学会用分支结构的逻辑去分析问题,把达标问题拆成判断条件和不同执行步骤,培养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利用程序来实现分支结构算法,创新地解决判断类问题,比如制作判断自己是否按时睡觉的小程序。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判断运动、睡眠时长达标,明白合理作息和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承担起自己的健康责任。
教学重点 1、认识分支结构算法是什么以及对应的流程图。
教学难点 1、明确分支结构算法需要判断,并学会如何正确描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活动背景借助智能穿戴设备,人们能够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生理数据,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身体健康情况,为后续调整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智能穿戴设备在获取各类生理数据后,如何对相关数据做出正常与否的判断,并针对不同的判断结果进行处理呢 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智去探究吧!2、单元目标1、了解分支结构,分析分支结构算法的执行过程与结果。2、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算法以及顺顺序结构与分支结构组合运用的算法,掌握分支结构在判断决策类问题中的用法。3、提高思维判能断力,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3、新知导入观看视频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判断的问题,比如判断健康测评数据是否达到标准,遇见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算法中的分支结构来解决。只要特数据和健康标准进行对比,就一目了然啦! 学习新知引入,观看教学视频。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实际自然引入课题,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引导学生清晰所学重点。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认识分支结构借助智能穿戴设备,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到运动、睡眠等活动时的相关健康数据,但如何判断这些数据是否达到健康标准呢 活动一:判断小智运动、睡眠时长是否达标的算法1.据监测,小智一天的运动总时长为55分钟,睡眠时长达到10小时9分钟,他的运动和睡眠时长是否达标(即睡眠时长310小时/天,运动时长三1小时/天) 你是如何判断的,请说一说你的判断过程。答:首先看睡眠时长,达标是≥10 小时,小智睡了 10 小时 9 分钟,10 小时 9 分钟比 10 小时多,所以睡眠达标。再看运动时长,达标是≥1 小时(60 分钟),小智运动 55 分钟,55 分钟比 60 分钟少,所以运动不达标。就像分岔路,先判断睡眠时长够不够 10 小时,够的话睡眠达标;再判断运动时长够不够 60 分钟,不够的话运动不达标。2.根据“判断小智运动、睡眠时长是否达标”的结果,你打算给小智提出什么合理建议 答:运动方面:每天增加运动时间,比如课间多跳绳、放学慢跑,争取达到每天 1 小时。睡眠方面:保持良好睡眠习惯,继续每天睡够 10 小时以上,这样才能精神饱满。判断运动、睡眠时长是否达标,会产生“是”和“否”两种结果,进而形成分支,再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流程的下一步操作或走向,从而得到不同的“提示结果”,这样的流程就构成了算法的分支结构。二、描述分支结构算法分支结构中,用来判断的内容被称为判断条件,根据判断结果所选择的操作称为执行内容,如图4-1-1所示。拓展阅读描述分支结构算法有哪些注意事项:(1)要先明确判断条件,像判断睡眠就看是否≥10 小时,判断运动就看是否≥60 分钟,条件得清楚。(2)分支要完整,“是” 和 “否” 的情况都得考虑到,不能漏掉一种。(3)表述要简单明白,符合自己的认知,像用 “够不够”“达不达标” 来描述。活动一:描述判断睡眠时长是否达标的算法1.用流程图描述“判断小智睡眠时长是否达标”的算法时,你认为应该怎样描述判断条件和执行内容 请将图4-1-2补充完整。2.尝试根据上述流程图编写程序,你能将图 4-1-3 所示程序中的判断条件补充完整吗 (出示图片)答:程序中 “如果” 后面的判断条件补充为 “(回答)≥10“(因为询问的是睡眠时长,判断是否≥10 小时)。3.运行程序并观察:输入不同的睡眠时长,显示的对话内容是否相同 答:输入不同的睡眠时长,显示的对话内容不相同。比如输入 11 小时,会显示 “您的睡眠已达标,请继续保持!”;输入 9 小时,会显示 “您的睡眠未达标,请注意休息!”。同顺序结构一样,分支结构也是算法的一种基本结构。由于分支结构包含“判断条件”,所以在面对需要依据条件和判断结果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分支结构。小科提示:在程序中,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控件或语句来实现分支结构:用关系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关系表达式。程序中常用的关系运算符有6 种:<(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于)、!=(不等于)。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20—21页相关课堂练习题。四、拓展延伸1、分支结构算法中判断条件的类型时间类:如判断睡眠时长是否≥10 小时,像小智的睡眠时长就用时间来作为判断条件。数量类:如判断运动时长是否≥60 分钟,小智的运动时长 55 分钟就是用数量来判断是否达标。类别类:如判断水果是不是苹果,是苹果就吃,不是就放回,通过类别来作为判断条件。2、顺序结构VS分支结构对比项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执行流程按顺序依次执行步骤,没有选择根据判断条件选择不同的分支执行例子先起床、再刷牙、再吃饭判断是否下雨,下雨带伞,不下雨不带伞结构特点流程单一有 “是” 和 “否” 两个(或多个)分支分支结构细化 完成活动:判断小智运动、睡眠时长是否达标的算法。回答问题,能给小智提出合理建议。认识分支结果算法,理解什么是执行内容。完成拓展阅读,学习描述分支结构算法的注意事项。完成活动:描述判断睡眠时长是否达标的算法。学习小科提示,知道什么是关系表达式。完成课堂练习。学习课外知识拓展。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析判断小智运动、睡眠时长是否达标的算法,初步认识分支结构以及分支结构中的判断。强化学生运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算法相结合,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 结合流程图算法图示,认识分支结构算法的书写方式。引导学生明确描述分支结构算法有哪些注意事项,提高学生描述时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回答出示的问题,在思考和分析分支算法结构中感受和认识如何正确描述分支算法。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明确分支算法还可以用控件或语句实现。在课堂练习中强化所学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课堂小结 分支结构离不开判断1、进行新知引入2、认识分支结构3、描述分支结构算法4、完成课堂练习5、进行知识拓展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完成算法 “判断自己早上要不要吃鸡蛋,吃鸡蛋就有营养,不吃就没有” 的分支结构算法。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