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科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科教案

资源简介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作者姓名
学科领域(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生物的生殖、发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通过生殖维持种族的延续,学习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征。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内容,在整个生物界是丰富的,本章所选择的动物种类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常见的,如果引导好学生探究身边的这些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可谓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的学习要通过观察与思考及探究实验活动,说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注意比较以蝗虫为代表的不完全变态和以家蚕为代表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不同。第二节通过观察教材图片和观察青蛙发育的过程的视频,描述其体外、水中受精的特点和独特的变态发育过程。第三节是鸟的生殖和发育,通过观察鸡蛋的结构试验,结合课本插图,认识其结构,讨论并明白各部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说出鸟的发育过程有早成雏和完成雏之分,亲鸟的的筑巢、孵卵、育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动物生殖与环境的关系,认同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重要性;辩证的认识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人于生物圈为核心的理念。本章的重点: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鸟卵的结构。本章的难点:通过探究果蝇的发育,概述变态发育的过程;早期蝌蚪与青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探究鸟卵的结构,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课前让学生查询、收集有关昆虫生殖和发育、蝗虫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资料,以及控制蝗灾的具体措施,课上观察多种昆虫生殖和发育标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直观向学生展示青蛙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帮助学生对青蛙的发育有准确的了解。鸟的生殖和发育,通过对鸟卵的结构观察,学生可以清晰了解鸟卵的主要结构的作用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些条件,可以保证本单元目标得以实现。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探究果蝇的发育,概述变态发育的过程3.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4.描述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5.识别鸟卵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的功能。能力目标:1.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2.独立操作解剖鸡蛋,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3.在探究果蝇的发育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说出昆虫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某些生物现象。2.通过体验实践活动和参与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的生殖与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3.参与爱鸟护鸟演讲会,认同鸟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观点,具有爱鸟护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4.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具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4.确立保护生物的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动物延续种族的过程有何特点?它们的生活环境与延续种族有何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又如何呢?
专题划分
专题一: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2
课时)专题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1
课时)专题三: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2
课时)
专题一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1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探究果蝇的发育,概述变态发育的过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2.在探究果蝇的发育过程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说出昆虫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某些生物现象。
专题问题设计
1.昆虫的产卵地点、受精方式、生殖方式是什么 2.玉米螟和蝗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哪些?3.举例说明什么是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昆虫生殖与发育的影像资料、蝗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影像资料
常规资源
多种昆虫生殖发育的标本、学生课外收集的有关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资料等
教学支撑环境
生物实验室、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听叫声观图片认识昆虫的生殖特点问题引领:昆虫的产卵地点、受精方式、生殖方式是什么 1.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几种昆虫的叫声(比如蛐蛐、蟋蟀、知了等)2.展示昆虫交尾的图片认识昆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3.观察课本中的图片了解昆虫的产卵场所,知道昆虫的生殖方式体内受精,卵生。4.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生殖特点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活动二】分组观察:多种昆虫发育的标本问题引领:观察不同昆虫的标本,说出幼虫和成虫的外部形态有何异同?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两种不同昆虫的发育标本(蝗虫和家蚕)2.小组进行表达交流3.归纳总结,列表得出蝗虫和家蚕幼虫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的异同,得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定义。【活动三】观看视频:蝴蝶完全变态和蝉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问题引领:蝴蝶完全变态和蝉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有没有蜕皮现象?1.观看“蝴蝶完全变态和蝉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视频资料2.表达发育过程找出异同。【活动四】课堂练习
反馈检测
评价要点
1.能够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定义。2.通过昆虫的生殖过程,知道昆虫的生殖特点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3.通过关注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某些生物现象。

主备教师:
总第
1课时
时间2018年3月1日
第一章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举例说出生物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重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和举例。
难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特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生殖这一基本特征,正是靠着这一特征才能使每种生物得以繁衍后代,下面请同学们回顾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生殖的内容。(植物的生殖、人的生殖、细菌和真菌的生殖、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生殖。
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自主学习P1-4有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内容,来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通过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归纳两种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两种生殖方式的后代各有什么特性?
3、结合两种生殖方式的概念列举除课本以外的例子。
4、无性生殖的优势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自学P4-6有关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有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那些无性生殖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
2、列举常用无性生殖方式来繁殖后代的植物。
3、嫁接时应注意什么?
4、扦插需要哪些条件?
5、扦插材料应怎样处理?
三、合作交流
1.克隆羊“多莉”是将白色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色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然后经过一系列培养而成,请分析。
①“多莉”的繁育过程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②常见的无性生殖的形式还有哪些?
③你能说出哪些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吗
2.
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吗?这些植物是否也能进行有性生殖?
3.植物园引进一盆稀有的花卉,技术员想在短时间内大量繁育出成千上万盆相同的花卉,你帮他想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
4、农业生产中只要利用种子繁殖后代都是有性生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5、尝试揭示为什么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而无性生殖的后代只有一个亲代的遗传特性?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五、课堂检测:
《基础训练》
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大相同的4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取4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泥土,将每块分别埋于4个花盆约5cm深处的沙土中,按下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20天。请回答:
花盆
温度
光照

1号
20

黑暗
适量
2号
20

充足
适量
3号
20

充足
不浇水
①其中的对照组是
号花盆中的马铃薯。
②2号盆和3号盆的实验结果说明适量的

马铃薯块茎扦插成活的外界条件。
③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
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其优点是

板书设计: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
具有双亲
精子
受精
受精卵
新个体
卵细胞
遗传特性
无性生殖:
只具有一个
母体
新个体
亲代的优良性状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
总第
2
课时
时间2018年3月1日
第一章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探究果蝇的发育,概述变态发育的过程。
3.说出昆虫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技的发展。
重点: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看课本P9中的图5“毛毛虫”与蝴蝶,观察两者的区别,问“毛毛虫”与蝴蝶有什么关系?
告诉同学们“毛毛虫”竟然能变成美丽的蝴蝶,提出丑陋的“毛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引出课题。
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自主学习“家蚕的生殖和发育”一个框题,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
2、结合“观察与思考”中的家蚕发育阶段形态图,说出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举例还有哪些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家蚕相似?
4、除了昆虫以外还有哪个类群的动物与家蚕的发育方式相似?
5、你能说出丑陋的“毛毛虫”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了吗?
6、家蚕的蛹期有什么特点?
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一框题,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7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说出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蝗虫的若虫与成虫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又称若虫为跳蝻?
3、举例还有哪些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家蚕相似?
4、家蚕和蝗虫在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现象,褪下的“皮”是它们的什么结构?你能尝试说出它们蜕皮的原因吗?
5、说出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不同之处。
三、合作交流:
1.蝗虫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你能否根据蝗虫的发育过程推测,灭蝗的最佳时期是哪一时期?
2、根据你的经验你能说出菜青虫和蝗虫对农业造成危害主要是哪个发育时期?
3、在生产实际中为了增加蚕丝的品质和产量,你认为应适当延长哪一发育时期?
4、赤眼蜂的身体很小,还不到1毫米长,它虽然不能捕食其它昆虫,却是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农林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由重要作用。猜猜这是为什么?
四、归纳总结
1.填表比较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
发育历程
幼虫与成虫差别
举例
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
五、课堂检测
《基础训练》
下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属于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还有

(2)和的名称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甲图昆虫发育过


(3)乙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板书设计: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

成虫
蝶蛾类、蜂类、蝇蚊、菜粉蝶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

若虫
成虫
蟋蟀、螳螂、蝼蛄、蝉等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
总第
3
课时
时间2018年3月1日
第一章第三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学习目标:
1、描述鸟类有哪些繁殖行为。
2、观察鸡卵的结构,并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3、在实验中培养学
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重难点:
鸡卵的结构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大家都知道一个小鸡是从一个鸡蛋孵化而来,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出小鸡呢?
冬天我们在高高的树杈上常常看到喜鹊窝,但是窝中并没有喜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刚孵化出的小鸡就能自己找食物吃,而刚孵出的小麻雀却全身光秃秃的,要靠亲鸟来哺
育喂食?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那我们学习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就可以回答了。
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自主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鸟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都是经历了哪些复杂的繁殖行为?
3、是不是所有的鸟类都要有全部的繁殖行为?
4、鸟类的这种受精方式与两栖动物的有什么不同 这种受精方式有什么好处
老师补充晚成雏和早成雏、为什么冬天的喜鹊巢中没有喜鹊。
学习任务二:
自主学习观察鸡卵的结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观察与思考”中鸡卵的结构,记住各部分的名称,并说出个部分的作用。
2、一个受精的鸡卵能孵化出小鸡而不是小麻雀,这主要和鸡卵的哪一部分有关?
3、为什么在观察鸡卵结构时,要用剪刀敲破鸡卵的钝端?
4、鸟类卵的哪些结构有利于它们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5、鸡卵是否受精怎么来辨别?
老师补充鸟巢有什么作用,使鸟卵聚集在一起,同时被孵化;遮风挡雨,降温,减少热量散失;位置隐蔽,且有伪装,安全;刺激排卵、认巢不认卵等
三、合作交流:
1、鸟类的这种受精方式与两栖动物的有什么不同 这种受精方式有什么
好处
2、有人说,卵壳是细胞壁;卵壳膜是细胞膜;卵黄是细胞核。这话对吗
3、如果给你一个新鲜的鸡蛋、一
支空的注射器和针头,你能证明蛋壳上有许多气孔吗 试一试
4、你见过双黄蛋吗?那么双黄蛋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后会有什么现象?
5、鸡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青蛙、家蚕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四、归纳总结
打出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图片和鸡卵的结构图,让学生说出鸟的繁殖行为和鸡卵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五、课堂检测
《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方式:有性生殖、卵生
阶段:卵、雏鸟、成鸟
繁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二、鸡卵的结构:
卵壳:保护,上有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
壳膜:保护
卵白: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保护
系带:固定卵细胞,保护卵细胞
卵黄:供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
卵黄膜:包裹卵黄
胚盘:内含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

总第
4
课时
时间
2018

3

8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说出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地球已经形成了46亿年,而人类的出现也仅仅一二百万年,那么最初的地球上有没有生命的存在呢?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不是生命一出现就是如此多的种类?对于这一些问题我们在学习了第三章的内容以后,同学们可能就有了答题的了解。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什么样,又是怎样产生的,这没有人来亲自观察,这只能是靠科学的推测来研究。
二、自主学习
(1)、原始地球概况
学法指导:阅读P47~P48资料分析1,概述原始地球的特点。
1、地球大约形成于
年前。
2、原始大气有
、氢气、氨、甲烷、
、硫化氢等,但与现在大气相比没有

3、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

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地球的温度下降,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降雨,汇集到
中,其中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生命。
(2)、原始生命的起源
学法指导:根据课文47-50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
1、化学起源说:右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水蒸气、
等。
这些物质来源于
产生的气体。
2)在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中所利用的自然条件是

3)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填字母)
4)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填字母)
5)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填字母)
6)历程:
2、宇生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最早的
或构成生命的
,来自其他星球或星际尘埃。
(三).阅读教材P47--49资料分析1.2.3.完成下列问题。
(1)各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何区别?
②你认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③根据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么样的推测?
④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三、合作交流.
阅读教材P49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简单(
)地球降温与水蒸气
(
)
凝结成雨水流入江河
原始单细胞生物
(
)亿年后,有机物形成
(
)
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
四、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归纳总结
五、课堂检测:
幻灯片出示题目
板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原始地球概况:原始大气无氧气
二、原始生命形成过程:
1、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形成简单有机物
2、原始海洋是摇篮
三、其他学说
主备教师:

总第
课时
时间



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常用);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重难点:
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原始生命从最初的简单生物一直进化到现在如此丰富的生物界,科学家推测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那么科学家是运用什么证据和方法呢?以及科学家推出了生物进化的怎样的历程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二节来回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学习:
独学课本
P53—56
页,完成基础知识巩固题。
学法要求:画出课本中的重点内容
(一)、基础知识巩固
1、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
的结果。
2、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
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
比较等方法,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

;由

;由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


4、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
,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
,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

(二)、小组展示质疑:(合作对学群学)
1、阅读课本P52-53页,资料分析
2、化石是生物的


,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
等,结构越

生的越多。据此可以判断生物进化的顺序。
3、比较化石始祖鸟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始祖鸟是
动物向
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4、研究生物的进化时,用到的最常见的方法是
法。
三、合作探究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进化方向: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分别向着植物和动物两个方向进化;
单细胞藻类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原始生命
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2、根据“生物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代号所表示的生物类群:
A、
动物;
B、
动物;
C、
植物;D、
动物;
(2).从图中可以看出,哺乳动物是由

物进化而来的。
(3).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

关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四、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归纳本节课内容。
五、当堂检测
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板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证据——化石(主要)、同源器官
方法——比较法(主要)
大致历程:
原始苔藓
原始藻类
原始蕨类
原始种子
古代鸟类
古代鱼类
古代两栖类
古代爬行类
古代哺乳类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

总第
课时
时间



第三章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什么生物能从结构非常简单的原始生命进化到种类繁多的生物?为什么地球上的霸主恐龙能灭绝。而和它们同时代同类群的鳄鱼、蜥蜴等却能存活至今?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自己的答案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第三节的内容来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58-61页,完成以下练习。
1、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少数深色的尺蠖,它是浅色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__________类型。
尺蠖容易被鸟发现而被吃掉,
尺蠖由于其体色与地衣颜色一致,容易生存下来。1950年尺蠖的体色多数是深色,原因是被污染的树干上深色(黑褐色)的尺蠖与树皮的颜色一致,容易存活下来,
的尺蠖容易被鸟发现而吃掉。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就是
。它对自身躲避敌害或者
十分有利的。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生存下来,
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4、生物通过遗传、变异、
,不断进化。
三、合作探究
根据课文61-62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包括
过度繁殖、
、进化和变异、
四个内容。
2、认真观察课本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群中存在不同种类型,有的颈长,有的颈短,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可以
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选择材料。
(2)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原因是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过程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的作用。
(4)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与环境的变化是
的。
(5)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
来积累其特征的。
(6)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长期的
和遗传积累逐渐形成的。
(7)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形成是
的结果。
3、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
;患者使用之后,体内绝大多数的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
。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青霉素对细菌起着
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使得抗药性状逐代
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四、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内容。
五、课堂检测
幻灯片出示本节检测题目。
板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椛尺蠖数量变化:鸟类的选择
二、保护色的形成: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选择:新物种的产生
外部原因:
过度繁殖
途径:
生存斗争
结果:
适者生存
内部原因:
遗传积累
(物质基础)
新物种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

总第
课时
时间



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的概念及依据。
2、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重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地球上的生物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科学家要对每一种生物进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认识每一类生物也是不可能的,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对自然界中的生物进行分类,那么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二、自主学习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
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

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
关系和
关系。
2.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3.根据植物是否能产生种子,可以将他们分成两大类,能产生种子的植物为
植物,另外一类是
植物,后者又包括
植物,
植物和
植物。
4、在植物产生的种子中,一类是有果皮包被的,产生这类种子的植物

植物;另一类没有果皮包被,产生这类种子的植物是
植物。
5、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
,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



6、除了动物和植物以外,还有


等其他生物,在分类时,也需要根据它们的特征来进行。
三、合作探究
1.看书P69,图片中的植物分别属于A、B、C、D、E、F中的哪类植物?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2.书P70-71,图片中的这11种动物若分为两组,它们分别是什么动物?每组里有哪些动物?
四、归纳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内容。
五、课堂检测
幻灯片出示本节检测题目。
板书设计: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植物分类:形态结构
二、动物分类: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理功能
三、细菌真菌:特征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