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环境对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水、温度、空气、光等)对生物的影响; 2.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21·cn·jy·com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释放到自然环境中。教学重点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教学难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湿土、干土、解剖盘、纸板、玻璃板。 2.学生准备:鼠妇20只、计时表。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物种,因食性高度特化等原因导致其分布区域较为狭隘,那同学们知道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大熊猫的存在呢?野外大熊猫分布地区的环境具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一旦这些环境发生变化,是否对大熊猫的生活和分布造成影响? 在对大熊猫及其分布的地区环境进行思考和分析后,经教师引导,学生应说出:大熊猫的生活会受到食物的多少、水源是否充足、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师:什么是环境呢?二、新课学习 1.环境 教师先提出问题: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什么是环境? 学生: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www-2-1-cnjy-com 2.生态因素 教师:请看图,在这片麦田中,对小麦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把这些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教师:你能将这些生态因素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找出阳光、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等因素。并利用第一章所学制订分类依据,即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1-c-n-j-y 【概括】阳光、温度、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物因素;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是有生命的,称为生物因素。【来源:21cnj*y.co*m】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土壤等。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出处:21教育名师】 (1)探究实验: ①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②设计探究实验的原则:a、对照性原则【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和对照组(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或常态下的那一组)】;b、重复性原则;C、单一变量原则。【版权所有:21教育】 (2)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的影响(自学教材) ⑴提出问题: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⑵作出假设: 21*cnjy*com 4.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蚂蚁、 蜜蜂等) 生物因素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 斗争 合作(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双方都是有利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获得营养 种间关系 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资源或生存空间而斗争 捕食:捕食者捕食被捕食者,从而获得营养 【概括】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没有影响啊?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三、结论总结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环境的概念以及生态因素的概念,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四、课堂练习(一)知识积累,过程检测 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A.所有的环境因素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2.“朝蝇暮蚊”揭示了哪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水分 B.温度 C.空气 D.光照3.青藏铁路的唐古拉山岭段,海拔五千多米,风大且频,气温很低,这里的松树都是匍匐在地面,称为“爬地松”。影响这种松树形态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 B.温度 C.空气 D.风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互为对照的是(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明亮、潮湿 D.阴暗、干燥5.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 B.害虫 C.水分 D.温度6.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二)方法应用,能力训练1.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对生物的生活与分布有影响。有同学想了解水分对蚯蚓的生活与分布有无影响,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21cnjy.com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作出假设:水分对蚯蚓的生活与分布有影响。方法步骤:Ⅰ制作右图所示装置;Ⅱ将20条蚯蚓放到隔离带上,然后盖上鞋盒;Ⅲ一段时间后,打开鞋盒盖子,数出两边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并记录;Ⅳ重复步骤Ⅱ和步骤Ⅲ几次;Ⅴ根据几次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求出两种土壤中蚯蚓数目的____________。实验结果与结论: 预期结果有三种情况,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明显少于、基本等于或明显多于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若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为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________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则假设成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实验分析: 本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像该实验这样,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实验。21教育网(三)情感抒发、实践拓展1.早春温室种桃,成熟早,价格高,已成为果农增收的重要方式,温室内的温度与桃子产量有着密切联系。为探究这一问题,生物科技实验小组将某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03.00 黑暗下吸收CO2(mg/h)0.50.751.001.502.253.003.50(1)植物吸收的CO2主要用于 。(2)从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www.21-cn-jy.com(3)从实验结果看,果农要提高桃子的产量,夜间可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 。2·1·c·n·j·y(4)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给植物浇水,根吸收的水分由 运输到植物体其它部位。21·世纪*教育网(5)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中,影响山寺桃花晚开的非生物因素是 。21*cnjy*com五、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完成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一、环境的概念二、生态因素的概念 非生物因素:阳光、水、温度、土壤等生态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寄生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