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课题: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掌握肺泡与血液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②说出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③概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④能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明确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认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②树立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复习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采取“自主复习--精讲点拨--巩固达标”的复习方式。整个复习过程始终以学生为核心,先复习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老师再对本章的疑惑点、重、难点加以精讲点拨,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起到查缺不漏的作用,同时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使老师及时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分钟)导入语: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不但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食物,还要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空气,如果没有食物,人仍可以存活几周,如果没有空气,人可能连几分钟都无法生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板书: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二、小组合作、回顾梳理(10分钟)过渡: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完成了复习学案中的【基础知识梳理】部分,下面小组竞赛汇报基础知识部分,检查到的同学不要看你做的答案,其他同学认真听,找一找他回答的有没有错误,看哪一小组同学完成的最好。(媒体展示学案中【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小组竞赛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和教师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基础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一)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呼吸系统组成:(1)呼吸道:由______、咽、喉、______、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鼻毛和粘膜(内有毛细血管)对吸入空气有_____、______和温暖的作用。(2)______:最主要呼吸器官,是进行__________的场所。(3)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数目很_____;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和______;③_____壁和_______壁都很薄,各由一层_______组成,适于进行气体交换。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原理:通过________实现的。(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过程) (2)吸气和呼气的过程:①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胸腔容积 ,肺随之_______,肺内气压 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②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胸腔容积 ,肺随之_______,肺内气压 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原理: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交换结果:血液中氧气的含量______,二氧化碳含量______。)(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 组织细胞 (交换结果:血液中氧气的含量______,二氧化碳含量______。)4.呼吸的全过程:呼吸是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它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如下图所示,分别写出一、二、三、四代表的环节名称: 、 、 、 。(二)人体内能量的利用1. 能量的摄取(1)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是来源于食物中的 。(2)食物的热价是指_____克食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_________。(3)糖类的热价为______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为______千焦/克,脂肪的热价为______千焦/克。2.能量的释放(1)能量释放的场所是_________。(2)能量释放的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消耗 ,产生 ,释放_____。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_________。(3)释放的能量用于人体进行 和 。3.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年龄、________、体质和__________。(三)呼吸保健与急救1.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3.烟草中危害最大的有毒物质是_______。吸烟会损害人的 系统,经常吸烟的人经常咳嗽,易患 、________等呼吸道疾病。4.人工呼吸根据__________的原理,借助________使被救者的胸部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_______,使被救者恢复呼吸。每分钟人工呼吸的次数,应与_______一样。答案:(一)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1)鼻腔 气管 (2)肺 气体交换 (3)多 毛细血管 弹性纤维 肺泡 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2.(1)呼吸运动 吸气 呼气(2)①收缩 增大 扩张 低于 ② 舒张 缩小 回缩 高于3.(1)扩散作用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氧气 二氧化碳 增多 减少(3)氧气 二氧化碳 减少 增多 4.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二)人体内能量的利用1.(1)有机物 (2)1 能量 (3)17.15千焦/克 17.15千焦/克 38.91千焦/克 2.(1)细胞 (2)氧 二氧化碳 能量 能量 (3)各项生理活动 维持体温3.性别 活动强度 (三)呼吸保健与急救1.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 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燃料的燃烧2.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大面积植树造林3.尼古丁 呼吸系统 支气管炎 肺气肿 4.呼吸运动 外力 正常人的呼吸频率过渡:这几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其他同学是否也都正确呢?请同学们将做错的题目订正后,查找失误的原因,并识记。设计意图:学生在课下完成基础知识部分,节约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记忆时间,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三、精讲点拨、例题解析(15分钟)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主要特点点拨: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出呼吸系统各部分结构名称及肺泡的特点。向学生说明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是咽,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猛烈咳嗽,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强调: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主要特点①肺泡数目多;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典型例题:下列哪项与肺泡完成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 ) A.肺泡虽小,数目很多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C.肺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D.支气管入肺后反复分支答案:D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知识梳理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掌握,通过图文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再通过典型例题及时进行巩固。2.肋间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点拨引导:①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②描述肋间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引起的胸腔容积的变化的原因。③分析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及肺容积发生变化的原因。重点讲解:①肋间肌收缩与舒张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这种运动引起的胸腔容积的变化的原因;②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以及肺容积发生变化的原因。典型例题:(1)右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答案:B(2)下图是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B.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C.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D.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解析: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因此处于吸气状态,膈肌处于收缩状态;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处于呼气状态,膈肌舒张;B点为吸气结束点,肺内外气压相等。选A设计意图:肋间肌、膈肌的舒缩与骨骼的运动关系的知识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利用图片或模型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突破本章的难点。通过典型例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点拨:引导学生读图分别说出①肺泡内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发生部位;②肺泡内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③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变化。重点精讲:当空气进入肺泡后,由于肺泡内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所以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这种含氧气丰富的血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处。由于组织细胞不停地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组织细胞中氧气的含量低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氧气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进入血液。这样,组织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就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及时地运走。归纳总结:在学生明确以上问题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呼吸的全过程。典型例题:下图是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_________、[ ]________两个过程。(2)图中①表示______,②表示______的扩散过程,扩散的原理是________。(3)气体进出肺泡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_____、_____和A、B四个环节。答案:(1)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氧气 二氧化碳 (3)呼吸运动 (4)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设计,循序渐进地点拨引导,分析图片,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突破本章的重、难点。再通过习题分析,检查学生对已复习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据图点拨:①能量释放的场所是哪?②我们身体里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怎样被释放出来的呢?(能量释放的实质是什么?)③这些能量有什么作用?④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⑤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越多越好吗?明确:适当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数量,以维持能量的摄取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如果食物的摄取量长期超过能量的消耗量,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强调:能量释放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典型例题:(1)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答案:B(2)人呼吸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A.糖类 B.能量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答案:B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以及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5. 呼吸保健与急救据图点拨: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分别是什么? 烟草中危害最大的有毒物质是什么?说说吸烟的危害?人工呼吸的原理、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是什么?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比较高 B .吸烟可以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C.吸烟降低呼吸道的净化作用 D.吸烟使呼吸道受到不良刺激答案:B(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产生污染的是 ( )A.煤燃烧时产生的烟气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C.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D.汽车排放的尾气答案:B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吸烟有害健康,学会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查缺补漏、深化提升(5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以上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并进行记忆,逐步完善知识体系。2.学生在记忆的同时,教师抽查学生记忆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查缺补漏,逐步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熟练掌握学习的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渡:通过刚才的抽查,发现大部分同学们掌握不错,希望掌握不熟练的同学在课下继续熟读这一部分基础知识,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游刃有余的去做题。下面通过几个题来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情况。五、牛刀小试,巩固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互改,时间7分钟)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鼻腔和肺 B.气管和肺 C.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和气管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鼻腔 B.肺 C.喉 D.气管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部位是( )A.鼻腔 B.肺和气管 C.肺泡和组织细胞 D.血液4.呼吸运动的结果是实现了( )A.胸廓的扩大或缩小 B.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C.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 D. 肺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5.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A. 肋骨上举,膈舒张而上升 B. 肋骨上举,膈收缩而下降C. 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D. 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6.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7.食物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脂肪、维生素8.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A.赤潮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酸雨9.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个过程,它们是通过_______作用而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a、b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它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2)氧进入血液后与___________结合,通过血液循环最终到达______,分解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溺水者窒息死亡是由于_______(填序号)环节发生障碍引起的。煤气中毒是由于________(填序号)环节出现故障引起的。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需要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就是根据_________的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_______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答案:1.C 2.B 3.C 4.D 5.B 6.B 7.B 8.C 9.(1)[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气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或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呼吸运动 (2)血红蛋白 组织细胞 (3)A C 呼吸运动 胸廓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时了解学情,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六、构建网络,融会贯通:(2分钟) 设计意图:使本章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教学反思:复习课的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课堂复习效率,课前由学生提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课堂上进行反馈、记忆。为防止死记硬背,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师适时点拨,对知识点进行点拨时要把握准度,既不要讲的太易也不能讲的太难、拓展的太宽,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设计一些典型的例题,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精讲解析,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有关知识,从而让知识点向纵深度发展,既起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答题的技巧,及时了解学情,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以学生反馈的信息为依据,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