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2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 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②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③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④理解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及两者的差异。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21教育网②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1-c-n-j-y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21*cnjy*com②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来源:21cnj*y.co*m】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出处:21教育名师】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4.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观察人体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的数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有丝分裂形成配子?提示:引导学生运用假说演绎法,假设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则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数目该如何变化。(2)设问: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如果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会有什么结果?(结论:孔子的第77代孙子的体细胞染色体是46×277)21cnjy.com结论:配子的形成不能通过有丝分裂[图片]人体体细胞、配子染色体组成,有丝分裂动态变化过程活动2【讲授】导入新课既然有丝分裂不能形成配子,那么配子的形成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介绍相关信息]:与孟德尔同时代的生物学家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在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并且,这个预见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www.21-cn-jy.com引出,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活动3【讲授】一、减数分裂概念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强调: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活动4【讲授】2.精子的形成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图2-1。)?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有丝分裂。)?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答: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体由两条单体组成(看板画),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21·世纪*教育网活动5【讲授】几个概念1.场所: 睾丸2.过程:几个概念:同源染色体:(对)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www-2-1-cnjy-com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 含有四条染色单 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活动6【讲授】动画展示: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动画]精原细胞发生变化[文字]精原细胞有何变化?染色体复制(学生摆放出染色体复制的结果)(2)初级精母细胞[动画] 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变化。[文字]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学生摆放出各种染色体行为变化)[分裂特点:]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为二个次级精母细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①染色体数目发生什么变化?减半。②为何减半?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学生看完动画演示后,进行模型构建。分别摆放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联会时期,四分体时期染色体排列分布情况。通过摆放,了解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什么是染色单体。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是如何分离,如何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通过模型,观察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和子细胞中染色体形状。21·cn·jy·com(3)次级精母细胞[动画] 次级精母细胞的变化[文字]染色体发生什么变化?(再次让学生摆放出染色体行为变化)[分裂特点:]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体向两极移动;二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子细胞。2·1·c·n·j·y学生动手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模型构建,了解为什么染色体暂时加倍,着丝点是如何一分为二的。(4)精子细胞变形为精子。(5)连续播放减数分裂过程的动画。最后让学生进行口述,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分别有哪些特点。活动7【活动】探究精子的形成类型组织学生用模具探究以下问题,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提出不同的看法,促进学生的讨论交流。若某生物精原细胞内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1A2、B1B2表示):1.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有哪些类型,形成原因是什么?2.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细胞,其染色体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3.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的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类型有无可能各不相同,为什么?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强调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独立性和随机性。活动8【讲授】系统总结再次提出学习减数分裂概念时提到的有关问题,组织学生归纳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