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生物的繁衍和发展教学设计(打包10套)(新版)冀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生物的繁衍和发展教学设计(打包10套)(新版)冀教版

资源简介

被子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过程与方法
1.在交流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开展植物扦插、嫁接等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中,确立热爱大自然、珍爱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3.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难点】
1.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
2.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很少开花的竹是如何长成郁郁葱葱的竹林的?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朗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
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勾画出来.
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两大类?这两类生殖方式各有何特点?
2.阅读课本P3后的讨论:
(1)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
(2)还有那些植物具有类似的方式生殖?
(3)许多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又能进行无性生殖,这种特性有什么适应意义?
3.什么是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哪些?
4.试列举无性生殖的应用和优点是哪些?
认真阅读,找出问题答案.
有性生殖
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两大类?
2.回顾:花的结构有哪些?被子植物是怎样生殖的?
3.有性生殖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优点?
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
3概念: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而产生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生物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优点: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
无性生殖
1.阅读教材9页
(1) 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
(2)还有那些植物能以类似的方式生殖?
(3)许多植物既能进行有性生殖,又能进行无性生殖,这种特性有什么适应意义?
2.总结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方式: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优点:繁殖的速度快,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后代的性状均匀一致.
(1)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2)常见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3)无性生殖:繁殖的速度快,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
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在进化上更有意义等.
无性生殖的应用
1.扦插
扦插的概念是什么?举例
2.嫁接
(1)嫁接的概念是什么?举例
(2)嫁接有那几个种类?
(3)嫁接成活的关键是什么?
3.组织培养
1.举例:月季、葡萄、菊、甘薯等植物的茎扦插繁育新植株.
2.枝接、芽接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3.阅读教材学习组织培养内容.
【课堂小结】
一、有性生殖:
概念: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而产生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生物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优点:能产生新品种.
二、无性生殖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方式: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优点:繁殖的速度快,能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后代的性状均匀一致.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昆虫生殖和发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概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3.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通过参加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关系.21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史的实验标本,推断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2.通过活动了解各类动物特殊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获得了关于人以外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增强实践的能力.
2.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昆虫生活史观察。
3.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1.昆虫的变态发育.
2.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
【教学过程】
(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讲述: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有关家蚕的资料(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用蚕卵孵化家蚕,并记录观察结果).www.21-cn-jy.com
提问: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或本组的成果?(回答:略)
讲述:下面我们观看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片(播放录像),请大家仔细观看,注意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讲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蚕要经过四次蜕皮,在蜕皮期间,蚕不食不动,叫做眠.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什么要蜕皮呢?这是因为昆虫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的缘故.
提问:根据日常观察,你还知道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蜜蜂、蚊、蝇)
进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那么,蝗虫的发育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 (在黑板上挂上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2·1·c·n·j·y
提问: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是否相似?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回答: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相似,它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提问:蝗虫是农业害虫,当蝗虫大量生殖.集群和迁飞时,大面积危害农作物,这称为"蝗灾".若要消灭蝗虫,你认为什么时期是最佳时期?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
提问:根据日常观察,你还知道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相似?
(回答:蟑螂.蟋蟀)
讲述:像蝗虫、蟑螂、蟋蟀等昆虫,它们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特别是对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有了具体的认识,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列表的形式比较家蚕和蝗虫生殖与发育的区别:略.2-1-c-n-j-y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导入:多媒体显示: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蛙声一片的图片.
教师设疑:
1.看到这个场景后,人们为什么会感到丰收的喜悦?
2.青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
学生:.释疑、概括总结:青蛙是田间卫士,蛙鸣又象征着蛙的生殖
教师设疑:
1.你见过正在鸣叫的青蛙吗?
2.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在鸣叫?
3.你见过过正在鸣叫的青蛙吗
4.出示青蛙的鸣囊图片
播放青蛙的生殖图片和录像:
学生:不是所有的青蛙都在鸣叫.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观看青蛙的鸣囊图片.
观看录像并形成新的疑问:
1.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
2.抱对的意义是什么?
3.青蛙的生殖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教师:对学生产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交流
小结:
1.雄哇鸣叫为了吸引异性
2.抱对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3.青蛙的生殖过程包括:鸣叫、抱对、排卵、受精.
过渡:蛙的受精卵又怎样发育成青蛙?
屏幕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片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因为小蝌蚪的形态结构与青蛙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它们不认识自己的妈妈.
教师设疑:
1.青蛙的生活环境与蝌蚪有什么区别?
2.青蛙的呼吸器官与蝌蚪的区别是什么?
3.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学生:
1.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蝌蚪只能生活在水中.
2.青蛙用肺呼吸,蝌蚪用鳃呼吸.
3.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教师设疑:有人认为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
1.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2.两栖动物的定义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三)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比两栖动物高等一些的动物——鸟类.
师:一只成鸟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呢?在它的一生中大致要经历哪些阶段呢?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提出问题并交流.21·cn·jy·com
学生讨论,回答.
师:鸟的一生要经历受精卵、雏鸟和成鸟三个阶段,没有变态发育.受精卵发育成熟,就长成了雏鸟.雏鸟的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后,就变为了成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同学们看书,提出问题并交流.
学生讨论,回答.
师:鸟类通过体内受精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下行的过程中,依次被输卵管壁所分泌的蛋白、壳膜和卵壳所包裹,最后排出体外.这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鸟卵的结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蛋”.21cnjy.com
师:鸟卵具有怎样的结构呢?大家可以根据书观察与思考中介绍的方法,去观察鸡蛋的结构.
师:请大家观察鸡卵的结构,看看鸟的卵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结构.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
师:鸟卵的哪些结构特点适于其在陆地上发育?
生: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受精卵的胚盘将发育成雏鸡.胚盘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www-2-1-cnjy-com
师:想一想,鸟卵为什么需要这么复杂的结构来适应在陆地环境上的发育?
生:因为陆地环境相对于水生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师:观察鸟类繁殖过程中的一些行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师:请同学们分析白居易的这首诗《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中描绘了鸟类的那些行为?21*cnjy*com
生:在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反映鸟筑巢时的占区行为.莺类栖息在树枝上,常常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早春气候还冷,莺为筑巢而争占暖树(向阳的树枝).
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细胞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形成能力.
3.通过体验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学习,进一步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讲解有关生殖内容,初步形成科学的性知识.
3.生殖知识也是重要的科学知识,培养严肃认真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1.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2.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教学难点】
1.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教学过程】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生:妈妈说我是从大山里捡来的.
生:妈妈说我是从石头缝里刨出来的,爸爸说我是从肚脐眼里蹦出来的.
生:我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师: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那么,妈妈的肚子里怎么会有了你?你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这恐怕有些父母说不清楚的.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21cnjy.com
师: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
生:(回答略)
师: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
生:(回答略)
师:可见,男人和女人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系统不一样,并且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这是人的生殖系统正面图(出示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明确各个结构的名称和主要功能,联想一下这些结构在身体上的位置,并试着填写侧面图,有能力的同学把第12页第2题做一做,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小组讨论、识图、填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好.哪位同学能把你做的习题拿上来展示一下?(把习题通过大型投影仪显示出来,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并纠正)21·cn·jy·com
师:大家的识图能力比较强.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
生:有关系.子宫就是孩子居住的“宫殿”.
师:对.确切地说,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这些是生殖系统的结构,那么,什么是它们的功能呢?请看练习2.21教育网
生:输精管和输卵管——输送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生:阴茎和阴道——精子出入的通道.
生:睾丸和卵巢——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并分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师:想一想,屏幕所示这些结构的功能,哪些已经在你身上发生?哪些还没有发生?
生:我在一本书上看见卵细胞的产生好像跟月经有关.
师:你说的不错.青春期以后,女同学逐渐出现了月经,男同学出现了遗精,这就说明他们分别能产生卵细胞和精子.那么,一个小小的精子和一个小小的卵细胞是怎样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呢?受精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要经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这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过程的示意图(演示课件).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仔细观察,什么时候胚胎开始具有人的形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第8周.
师:两个月左右的胚胎,长约25厘米,初具人的形态,此后称为胎儿.胎儿一天天长大,他(她)的营养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课件:子宫内胎儿、脐带和胎盘之间的关系).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写在纸条上传给我.(识图、讨论)
生:胎儿为什么要生活在羊水里?
生: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相连的吗?
生:为什么胎儿的头朝下?
生:脐带断了怎么办?
生:双胞胎是共有一条脐带,还是各有一条脐带?
(大家分组讨论,课堂气氛很热烈,最后由老师简要点评)
师:如果父母抽烟、喝酒、吸毒,对胎儿有无影响?为什么?
生:有影响:毒素可以通过脐带、胎盘传到胎儿身上.
师:所以说吸烟不仅危害自己,也会影响下一代.胎儿发育成熟以后,就要与母体分离,这是分娩过程(动态的分娩过程),同时胎盘也要排出来.这样,一个新生儿就诞生了.新生儿的脐带末端则逐渐萎缩,日后就成了肚脐眼.打开档案夹.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家访问妈妈.那么,现在你如何看待怀孕、分娩的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www.21-cn-jy.com
生:妈妈怀我时经常呕吐,吃不下饭,很辛苦.我要经常帮妈妈做家务.
生:妈妈怀孕时有一次生病,她坚持不吃药.
生:妈妈说她生我时很痛苦,现在我还不能做别的,我只有好好学习.
师:分娩是痛苦的,但新生命的诞生又是相当美好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延续.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人的生殖,包括生殖系统和生殖过程.靠男女生殖系统,自然孕育出后代是最自然、最平常的事情.可是有一些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不能生育.你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2·1·c·n·j·y
生:可以用试管婴儿技术.
生:还可以用克隆的方法.(学生可以针对这两种方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很感兴趣,教师也参与其中)
师:其实,人体本身存在着许多奥秘,这还有待于人类进一步去探索.
【课堂小结】
遗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4.说出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
2.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理解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科学的解释生男生女的责任不全在于女性,而在于与卵子结合的精子类型.www.21-cn-jy.com
【教学重点】
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3.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3.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教学过程】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讲述:留心观察我们熟悉的亲朋好友,不难发现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这种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
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包括有无耳垂,舌头能不能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
(回答:略)
讲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以及舌头能否卷起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2·1·c·n·j·y
讲述:刚才几个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回答得都很正确.通过解答这道题目,我们不难得出:生物的相对性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同一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③不同的性状表现.否则,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物的相对性状一般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出示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大家不妨试试自己能卷舌还是不能卷舌.【版权所有:21教育】
提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成对存在着.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例如,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D表示),决定人无耳垂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d表示).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DD)时,这个人表现为显性性状─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而另一个是隐性基因(Dd)时,则表现出显性基因(D)所决定的显性性状,这个人也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dd),这个人表现为隐性性状—无耳垂.2-1-c-n-j-y
提问:假如母亲无耳垂(dd),而父亲有耳垂(Dd),那么他们所生子女的耳垂性状表现怎样?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
讲述: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染色体说起.原来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在通过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这一对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也随着分离开来,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
出示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挂图,指着图讲解:母亲无耳垂(dd),她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即含有性状为无耳垂基因d的卵细胞,而父亲有耳垂(Dd),他产生二种精子,可能是含有控制有耳垂基因D的精子,也可能是控制无耳垂基因d的精子.这样,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就有Dd和dd两种可能性,他们所生子女就有可能有耳垂(Dd),也可能无耳垂(dd).
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能够从亲代传给子代.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提问:性状是怎样遗传的呢?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略)
讲述: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是由雌雄两性生殖细胞融合而成的.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传给其子女的.每一个生物体都有许多性状,这些性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其后代.21cnjy.com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
1.学生自学、讨论.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
(1)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如存在的位置、组成、生物体中的数目等).
(3)尝试描述基因(如存在的位置、在生物体中存在的形式及功能等).
(4)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六个概念的概念图.
2.染色体
生物体的遗传现象与遗传物质有关.提问: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评价.幻灯片展示染色体存在的位置,学生尝试描述染色体,教师提示学生从染色体的概念、存在的位置、组成、在生物体中的数目和存在形式等思考.【来源:21cnj*y.co*m】
学生描述后,教师归纳总结:
(1)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www-2-1-cnjy-com
(2)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在体细胞中通常是成对存在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展示几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让学生观察发现:生物体染色体数目一般是偶数(成对存在);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不一样.21*cnjy*com
教师强调:子代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展示人体生殖时父母体细胞、生殖细胞(配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在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形成受精卵时恢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3.DNA和基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染色体、DNA分子链和基于图片,学生观察,强化学生对染色体、DNA分子链和基因的感性认识.展示有耳垂和无耳垂、拇指弯曲与直伸两组相对性状,学生思考:这些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引出基因,强调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
(1)生物体的细胞核上有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DNA和基因.
(2)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和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成对出现.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称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21·世纪*教育网
学生思考:基因、DNA分子和染色体三者的数目存在什么关系?
师生归纳:
(1)基因的数目大于DNA分子数目.
(2)DNA分子数目大于或等于染色体数目.
学生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这六个概念的概念图.先引导学生思考这六个概念存在着什么关系?(包含关系),然后思考以什么方式(或图示)表达这种关系.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指导纠正,最后给出建议图示.21*cnjy*com
三、人的性别决定
学生看图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观察目的是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点;区分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异同,各个小组交流获得的信息.【出处:21教育名师】
师生进行小结:
1.人类染色体的特点?
人类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共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
2.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点?
男性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
3.人体染色体表示方法:
男性染色体表示22+XY――女性染色体表示22+XX.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明确方向
通过学生自学观察提取信息,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进入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出问题:人体的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什么关系?提出进一步探索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
模拟实验:探究人的出生性别比例
1.学生3人一组,自行制作游戏图片.红色代表女性,剪成10张写上X;白色代表男性,剪成20张,其中10张每张写上X,另10张写上Y.红白纸征分别放入信封中.
2.学生随机抽取纸片,统计数据(教师应强调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类性别的奥秘?
通过游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数据分析,教师对全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学生比较“生男”“生女”的比例
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生男”还是“生女”是随机的,“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基本相同.男性精子中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这就是生男还是生女的奥秘.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结论的不同如学生喜欢“生男”而不喜欢“生女”此时应再次进行数据科学性真实性的教育.21·cn·jy·com
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
人类的生殖过程小结
真实情况再现: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
引导学生按照投影进行示意图的填写,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在决定性别时的作用.
知识小结: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人类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作用,有效地进行经验和知识的转换.21教育网
【课堂小结】
变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21cnjy.com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教学难点】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教学过程】
一、引起变异的原因:生物为什么会产生变异呢?我们先来分析这样两个实例:
1.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色盲的孩子.
2.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
提问:上面所讲的两个实例中的变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色盲属于遗传病,所以例1中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例2中的变异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哥哥与弟弟相比,受日光照射时间长,因此脸色较黑.21·cn·jy·com
总结:引起变异的原因有两种,有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有的变异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想一想,这两种变异是不是都能遗传给后代呢?2·1·c·n·j·y
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变异,由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不遗传的变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变异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那么,这上结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再来看两个实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小麦中出现矮杆、抗倒伏的变异品种.
2.玉米中出现白化苗.
提问:上面这两个实例中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小麦中出现矮杆、抗倒伏的变异对小麦的生存是有利的,而玉米出现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过早死亡,这一变异对玉米的生存是不利的.21·世纪*教育网
总结: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对某种生物来说,有的变异利于它的生存,这样的变异叫做有利变异;有的变异不利于它的生存,叫做不利变异.www-2-1-cnjy-com
三、变异在进化上的意义:假如生物不能产生变异,现的生物界会是什么样呢?
如果没有变异,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性状,就不产生新的生物种类,生物就不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地不断进化.可见,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同时,由于地球上的环境是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生物如果不能产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四、应用:人们利用生物能不断产生变异这一特性,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培育出对人类有益的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的新品种.21教育网
我们知道,现在人工饲养的牛有不同的品种,有的产奶多,有的肉质好.但是最初,整个年群中的牛从肉质到产奶量都相差不多.人们观察到牛群中有的个体出现了变异,有的变得肉质较好,有的产奶量有所增加.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始对不同变异的牛进行选择.想要吃肉的,就挑选肉质较好的牛大量繁殖,在它的后代中仍然挑选肉质较好的进行繁殖,这样,若干代之后,就得到了肉质好的新品种.同样道理,想喝牛奶的人就挑选产奶较多的牛进行繁殖,再在后代中继续选择,就能得到产奶多的新品种.2-1-c-n-j-y
农作物的育种也是如此.拿小麦来说,有一些小麦品种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由于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风一来,就会大片地倒伏,既影响产量,又不容易收割.怎样才能得到既高产又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呢?科学工作者利用一种普通矮杆小麦抗倒伏的能力强的特点,将这种小麦与高产的高杆小麦进行杂交,在后代植株中再挑选较矮、抗倒伏、产量高的植株进行繁殖,经过若干代以后,就得到了高产、矮杆、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
如果农作物中没有出现我们所需要的变异该怎么办呢?育种工作者经常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来处理农作物的种子,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由这些种子发育成的植株或在它们的子代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然后从中选出人们所需要的变异类型,进行定向培育,就有可能得到农作物的新品种.www.21-cn-jy.com
近些年来,生物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科学家们可以把一种生物的基因提取出来,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或者人工合成某种基因,把这种基因引入到某种生物的细胞内,使这种生物出现人们所需要的性状.例如: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并把这种基因引入到烟草等作物的细胞中,得到了抵抗病毒能力很强的烟草新品种.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些鱼卵发育而的鲤鱼,因为有了新导入的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了.
【课堂小结】
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的现象.根据变异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根据变异对生物的影响,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根据生物的变异特性,人们可以培育出各种生物新品种.21*cnjy*com
遗传病与优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
2.识别近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关系.
3.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优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知识,关注人类遗传病的预防,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有关健康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小组合作、家长帮助的方式查找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小组协作的精神.www.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病和人类健康的学习,认识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病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2·1·c·n·j·y
2.让计划结婚的男女青年懂得要先作婚前健康检查及遗传咨询,这样可以发现遗传病和遗传缺陷方面的问题,利于后代的身心健康,提高国人素质,利国利民为社会作一份贡献.
3.以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走访、查询、查阅及请家长帮助获得相关信息及资料,体会到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点】
1.遗传病的危害与预防.
2.近亲结婚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近亲结婚及其危害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资料:一些关于我们身边的遗传病的材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自主学习
1.遗传病是由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因而在患者家系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21教育网
2.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_______结婚,避免出生患_______的后代.
3.近亲是指两个人在几代之内曾有_______,近亲结婚是指_______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21·cn·jy·com
4.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________的男女婚配.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________血亲和三代以内的________血亲的男女结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合作探究
1.什么是遗传病?
2.为什么我国法律禁止近亲结婚?
3.如何减少遗传病发病率?
4.根据下表回答
遗传病名称
正常婚配的后代患病率
近亲婚配的后代患病率
先天性聋哑
1/11800
1/1500
白化病
1/73000
1/3600
全色盲
1/73000
1/4100
(1)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亲婚配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比正常婚配的要_______.
(2)某白化病患者的前父母都正常,以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白化病基因,则_______为显性基因.该患者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其父母的基因组成是,该患者白化病的基因的来源是_______.21cnjy.com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3.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的大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生命起源的学说”相关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推理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确凿的证据,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重点】
1.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教学难点】
1.雷迪实验和巴斯德实验;
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广袤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伟大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一提到生命,在前两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生物的新生命都是通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原始的生命又是从哪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奥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讲授新课:
(一)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谁能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呢?
学生介绍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此过程中,重点通过学生汇报,让全体学生感知到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如果学生没将生命起源的过程查找全面,教师可适当补充21教育网
(二)同学们收集到了这么多信息,哪些可靠,哪些不可靠,我们能凭空想像就下结论吗?那么我们应该经过科学推测?什么是科学推测?21cnjy.com
出示课件: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此外,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联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请你带着科学的缜密性,分析这些资料,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简单说出理由.
关于学生说出的神创论和自然发生论,学生基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给予认识,难点主要是进化论.
(四)观看视频:进化论中生命的起源问题.思考:原始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出示课件,结合视频,说出原始生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学生讨论,然后下结论、教师板书:
(五)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真的能形成生命吗?让我们从科学家的实验中得到结论.学生自读课本内容:思考并讨论:2·1·c·n·j·y
1.是谁做了重要的实验?
2.实验装置中的各部分分别模拟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条件?
3.实验结果如何?由此说明了什么?
汇报结果:
米勒进行了大胆地实验.对实验装置的理解,请同学们指课件,分别说出装置的各部分模拟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条件.多指学生说出不同意见.21·cn·jy·com
结论:此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能够形成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板书:小分子无机物www.21-cn-jy.com
小分子有机物
4.形成小分子有机物后,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思考:原始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5.教师指课件说明小分子有机物到原始海洋中,然后经过复杂的过程,形成了大分子有机物,再经过漫长地演变,大分子有机物又形成了原始的生命.21·世纪*教育网
6.学生小结:你认为进化学说中,生命的起源可分为几个阶段?米勒的实验证明的是哪一阶段?
(六)关于宇生论:科学家根据什么现象提出了这一观点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
生物的进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从事实中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生成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
2.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在复习生命的起源这一课题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原始生命的诞生,既是化学进化的结束,又是生物进化的开始.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这一观点被大多数人接受.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由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引导学生到网上搜索如下化石相关资料:21教育网
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的种类? 化石在地层分布有何规律?这种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化石能证明生物的进化?21·cn·jy·com
2.同学讲解,老师补充
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
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从大约39亿年前的地层中开始发现生物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
引导学生讨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3.出示马的前股骨的化石模型、图片,马的进化比较表格.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这说明了什么?试由马的进化过程推断使其向前进化的主要因素?2·1·c·n·j·y
4.出示始祖鸟化石模型、图片,始祖鸟复原图,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始祖鸟与现在的鸟类在外形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始祖鸟在生物进化上有何重要意义?
5.种子蕨化石等的模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种子蕨化石在生物进化上有何重要意义?
6.同学讲解,老师补充
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遗传物质基础和生物变异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对于各种进化证据的理解,不能过分地强调环境条件变化(即外因)的作用,应该引导学生考虑到生物体内在的因素,让学生明确,生物的进化一定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避免形成“外因论”.这也为下面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一定的基础.21cnjy.com
学习完生物进化的证据后,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生物的进化还有什么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生物进化的具体历程?生物为什么能进化、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则教师可在小结进化证据的最后,提出上述问题,给学生一个悬念,为下面课题学习做好准备.www.21-cn-jy.com
二、达尔文和自然选择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最后总结:
(一)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选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二)人工选择
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先有水中生活的动物,后有陆地生活的动物
B.水中生活的脊椎动物用鳃呼吸,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用肺呼吸
C.进化到陆地上生活的生物就不再有水中生活的类型
D.一般地说,水中生活的生物都比陆生的生物原始
2.生物能发展进化,就其生物本身来看,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是( )
A.生物能过度繁殖
B.生物能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能产生变异
D.自然环境能对生物进行选择
3.狮子捕食斑马,斑马躲避狮子,这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最好的解释是( )
A.向不相同的方向进化
B.发生生存斗争
C.互为自然选择的条件,促进双方进化
D.控制过度繁殖
4.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哪个科学家提出的( )
A.巴斯德 B.达尔文
C.孟德尔 D.牛顿
5.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
A.岩层 B.地层
C.化石 D.水层
【参考答案】
1—5ACCBC
人类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人类的进化阶段及其特点.
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猿分界的标志.
【教学难点】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类是万物之灵,有特别发达的思维器官,能劳动,能制造工具……但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有关系呢?人类是怎样起源和进化呢?21·cn·jy·com
一、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简单介绍几种类人猿
引发学生开展活动:
——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
1.现代类人猿包括哪些?是否包括猕猴.长尾猴和狒狒?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
3.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借鉴.
教师活动:那么森林古猿又是如何进化成人类的呢?
出示灵长类世系图,利用达尔文的相关理论引导学生分析人与其他生物的联系.
那么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呢?
开展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学生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在活动中体验手对于直立行走的重要意义及时小结.
教师活动:早在1871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年—1960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哪四个阶段呢?21教育网
二、人类进化阶段:出示各阶段图片及其生活想象图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利用学生所搜集的知识,联系已经学习的关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时刻注意体现本学科的特点,紧紧围绕人的进化这一主线,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类进化的几个重要阶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释了学生在将来接触人类进化阶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能够在自学、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知识体系,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1cnjy.com
现代生物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
2.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和交流有关转基因生物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我国自行研制的转基因工程实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2.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末,曾经有一只羊的诞生,震惊了全世界,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对,它叫多利.多利是人类首次应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的哺乳动物,在生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克隆羊的培育只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应用,还有更多对人类有用的研究成果,如转基因奶牛产下的不仅仅是营养丰富的牛奶,里面还含有治疗人类疾病的药物成分;青菜经常受到虫子的侵扰,转基因青菜虫子却不闻不问等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功研究出转基因烟草和转基因蓝藻,这两种转基因植物对土壤和水域中的重金属污染可以进行生物技术治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些神奇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想了解吗?学习完本节后,你肯定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试着去实现它们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新课学习
(一)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了“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这两个名词,那它们代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们离我们的生活远不远?www-2-1-cnjy-com
(不远,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转基因食品)
每个小组都对自己的家庭和超市进行了调查,请各小组宣读调查报告:
名称地点
××家庭
××超市
学生交流.
设计思想首先让学生宣读调查报告,知道现代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它们与我们密切相关,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加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又通过调查分析等形式,加强学生团结合作和探究科学的精神.21教育网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讲解,回答:“什么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讲解“克隆牛”产生的原因.
多媒体演示:转基因抗虫烟草培育过程.
提示:
(1)什么是基因?
(2)猜测什么是转基因?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修饰过的基因(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的基因组中,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性状的可遗传的变化.这种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21·cn·jy·com
设计思想师生互动,总结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转基因食品外,你们还知道什么转基因生物?
介绍其他的转基因动、植物.
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21cnjy.com
设计思想通过补充一些知识,丰富了课程的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www.21-cn-jy.com
多媒体除了介绍了基因工程外,还介绍了一种现在经常说到的工程技术是什么?
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下面我们来共同了解什么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二)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讨论“什么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多媒体演示“克隆羊多利的诞生”.
学生总结:
1.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2.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一般是指通过无性繁殖形成后代.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与阅读,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胞工程与克隆技术.那你们除了知道有克隆羊以外,还知道其他的克隆生物吗?2·1·c·n·j·y
设计思想学生通过观看、讨论等方式,自主总结出克隆技术,并理解了细胞工程.
学习了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区别吗?
讨论,总结.
教师:
1.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的DNA定向改造.
2.细胞工程是根据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在细胞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科学.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思想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两种工程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辩论:多利羊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1)分成两组,有正反面观点;
(2)利用查找的资料做论据;
(3)我们是否应该无条件的开发与利用这些现代生物技术?
设计思想:学生在辩论中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