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目标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重点和难点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课前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2)三种血管的CAI课件。教学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先复习提问血液的成分,由此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输的?再给学生介绍人体内血管的总长度(约100000千米,可绕地球赤道两周半)。思考、回答问题。有趣的课外知识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提出问题,讲解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组织学生实验后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概述如何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带着思考问题,阅读新教材第64、65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小组讨论,展开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回答问题,提出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小组交流。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判断血管的种类。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即实验过程中爱护小动物的教育。三、动脉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展示动脉横切面图。列举动脉出血的情况。感受动脉的所在位置。说出动脉的结构特点。关爱生命。扩展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描述能力。四、静脉指导学生观察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展示静脉横切面图。指导握拳,观察手背突出的“小包”,说明静脉瓣的作用。感受静脉的所在位置。说出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静脉瓣的作用。扩展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描述能力。五、毛细血管播放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动画。提出两个问题:(1)氧气至少通过几层细胞到达组织细胞?(2)氧气至少通过几层膜到达组织细胞?1、观看动画。2、思考问题,总结出毛细血管的特点。让学生掌握物质是如何交换的,既巩固了毛细血管的结构,又延伸了知识。六、三种血管的比较把三种血管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图有什么不同,列表总结。观察思考,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并完成表格。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七、练习提出问题: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巩固本节的内容。《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教学难点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2)三种血管的课件(3)每个实验组至少准备一条小鱼。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对人体内物质运输有重要作用的血液的知识。那么,血液是如何流通全身的呢?体内的血管是否一样呢?你见没见过受伤失血的情况?请同学们预习课本的有关内容。预习。讲授新课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三种血管受伤失血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失血情况?我们体内的血管是否都一样?有哪几种血管呢?现在我们做实验,先预习实验步骤。下面照书上的实验步骤用小鱼做实验,注意分辨血管的种类和血流的情况。巡回指导,并提问:怎样认识管径最小的血管?这种血管叫什么?据血流方向判断毛细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最终又汇入了什么血管?播放课件(显示三种血管的不同特点)。血管共有几种?1什么是动脉?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静脉?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毛细血管?有什么特点?因为伤及了不同的血管受伤失血的情况才各不相同。说明体内的血管是不一样的预习实验步骤。分组实验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毛细血管认真观察,得出“由较粗的血管分支而来,又汇入较粗的血管”的结论。观看课件。有三种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总结血液之所以能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并完成物质运输的任务,与这些血管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血液循环的动力是什么,它为什么就能周而复始的循环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重点和难点: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课前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2)三种血管的CAI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动脉(artery):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2、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壁薄、血流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充分进行物质交换。3、静脉(vein):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管内有静脉瓣。激情、质疑分组实验探究、解答解决疑惑归纳总结进一步巩固解答创设情景:列举生活中三种不同的流血情况,分析原因,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出示探究问题巡视指导指导帮助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布置作业《血流的管道—血管》《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以自主性学习形式学习设计实验方案。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3、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4、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分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1、导人新课录像:医院外科诊室的几个不同出血状况的病人,医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提问:你们看到了几种出血现象?医生为什么对不同出血症状的病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2、讲授新课2、1提出问题:想知道人体有几种血管吗?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如何?2、2实验题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仔细阅读课本,各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材料用具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深的行不行?提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实验材料。2、2、1方法步骤操作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要相互合作,针对小组讨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尝试,会看到不同的实验效果。观察过程中,要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鱼鳃湿润。如果实验时间太长,要换小鱼,继续实验。2、2、2提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满足于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还要注意移动培养皿,尽可能观察到小鱼尾鳍末端,找到毛细血管,(识别出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然后边观察边移动培养皿,根据血流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2、2、3表达交流各小组选代表交流本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实验中看到了几种血管,血管内血流速度如何,并讨论课本的讨论题。2、2、4总结:观察到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2、4、1动脉结构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2、2、4、2观察课本图Ⅳ—35,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出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思考:毛细血管有何功能?总结出毛细血管的功能。提示:重点观察管壁、血流速度、管大小,红细胞单行通过、物质交换过程。2、2、4、3静脉结构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功能: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首先观看自己手的“青筋”,并用手触摸,比较与触摸动脉的感觉有何不同?分析“静脉瓣”。思考课本第2题。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3、归纳总结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各小组讨沦,合作设计出一份归纳表格,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又全面。小组评价。指导和及时评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各小组选代表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血管疾病的资料和信息。及时鼓励。引导学生健康地生活。课程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七年级生物下册4.4.2血流的管道_血管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20180704265.doc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七年级生物下册4.4.2血流的管道_血管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0180704266.doc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七年级生物下册4.4.2血流的管道_血管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20180704267.doc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七年级生物下册4.4.2血流的管道_血管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20180704268.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