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体温、血浆pH和血糖等内环境理化因子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形成了内环境性相对稳定的状态。2.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过程与方法1.使用病历、实验室检测数据和医生指导手册分析说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2.尝试阅读病历和化验单,能够对化验单上有关内环境稳态异常的项目进行初步的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珍惜生命,选择健康的生活的方式。2.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医务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尊重医务工作者。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先前内容:(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基本单位。(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本章节第一课时内容:(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2)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2. 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以下科学实践技能中的一项或多项:(1)运用图表和模型交流表述生物学现象。(2)正确使用数学模型解释生物学现象。(3)参与生物学问题的讨论,联系已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思考和讨论该问题的延伸问题。(4)合理计划和正确使用数据解释生物学相关问题。(5)分析数据并且评估证据(6) 应用生物学基本原理解释生物学现象(7) 尝试关联不同章节和单元的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概念来解释生物学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2.结合病例,说明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内环境理化因子怎样影响机体的生命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情景视频:冰人维姆霍夫和他的朋友亨尼在冰箱内下棋,红外线摄像机记录了环境和两个人的体温。思考问题:为什么在-60℃寒冷的环境下,人的体温可以维持在36.5℃?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环境下,人的体温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温度?机体维持稳态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情境中环境的低温与人体体温的巨大反差引起学生的兴趣,思考机体体温为什么能够维持稳定? 2.分析体温调节与稳态结合影视资料中体温调节的内容,思考回答问题:1.我们身体中有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来维持体温的恒定?2.体温维持稳定的意义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总结。1.稳态与内环境的关系2.稳态的调节机制3.哪些器官系统参与稳态的维持。4.机体维持稳态的意义。1.联系学生生活,以学生最熟悉的体温调节为例,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已知的有关稳态的先前概念。帮助教师找准本节课的教学起点。2.以体温这一内环境理化因子为例,学生阐明机体通过何种调节机制调节身体哪些器官系统形成了内环境性相对稳定的状态。3.以体温为例阐明内环境维持稳定的意义。3.学生活动:角色扮演-我是实习医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的同学会拿到一份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一份病例分析单以及一份医生指导手册。小组同学需要将拿到的病例对照医生指导手册查阅,分析病人的情况,回答问题。根据病人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对照医生参考手册中的典型症状描述,判断该病人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分析该名病患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该病患的哪项内环境理化因子偏离了正常值?对照病历,分析这些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对机体有什么影响?分析这些理化因子维持稳定的意义是什么?结合临床生物化学,哈珀生物化学和临床儿科学编写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表、病例分析表单和医生指导手册。活动中指导学生填写病例分析表单。观察学生病例分析进度。急性酒精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流行性感冒霍乱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指导学生分析:从本质上理解内环境的理化因子是如何影响细胞代谢的。以急性酒精中毒为例,学生通过阅读医生指导手册了解酒精的代谢过程会产生大量乳酸,导致乳酸性酸中毒。抑制糖原异生作用而导致低血糖,进而又会影响体温。酒精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还包括其能够插入生物膜结构内部,使其扩展并且增加生物膜分子的流通性。当这种影响到达一定程度将使生物膜功能发生改变。影响物质跨膜的运输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解释了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深昏迷、失去知觉、唤不醒等症状。引导学生在解释症状的过程中将人体表现出的生理性状态与细胞代谢和内环境理化因子联系在一起。本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已有概念基础上建立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方法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1.学生阅读患者病史和化验单,能够对化验单上有关内环境稳态异常的项目进行初步的判断。2.通过分析急性酒精中毒病例,学会珍惜生命,选择健康的生活的方式。3.学生对照医生指导手册体验医生的部分工作,体会医务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尊重医生。4.使用病历、实验室检测数据和医生指导手册分析说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5. 通过分析急性酒精中毒、流感和霍乱,以体温、血浆pH、渗透压等内环境理化因子为例,阐明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内环境性相对稳定的状态。6.学生使用病例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总结基于上述三个病例,思考并回答问题:1.人体为什么会生病?2.疾病的本质是什么?总结:你觉得什么是稳态?你能不能尝试给稳态下个定义。基于本节课的三个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理化因子稳态偏离正常范围会导致什么?学习内环境稳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阐明机体维持稳态的意义,说出稳态的概念。课后评价:体温调节在动物学中的扩展晒太阳的蜥蜴、低温环境中冻僵的蛇、攀爬冰山的攀岩爱好者各自使用何种机制调节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爬行动物通过行为调节体温。哺乳动物可以通过调节机体产热或者散热而调节内环境的温度。这种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给了哺乳动物相对于爬行动物什么样的优势?不论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 ,都有各自的温度调节机制。通过三个情景的比较,学生会发现恒温动物可以主动的调节机体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温动物的自身调节非常有限,更多的要依赖行为上的变化来调节体温的相对稳定,这是一种被动的调节。学生比较思考这些生物学现象后,明确恒温动物调节的意义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