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 生命现象 和 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作为很多学科的基础。第一章 认识生物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如牛吃草等;(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遗传,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如: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基本方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后要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统计。调查范围很大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3、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⑤归类⑥整理4、生物归类的方法:①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分类: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导致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2)“白天蝴蝶花间舞,夜晚蛾子灯下飞”影响着两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是光。3、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P15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对照试验: 提问: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计划作对照试验,试验中,除了 光 一个变量外,其他条件完全 相同 。①实验用鼠妇为10只,不用1只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②最后实验结果求全班各组第十次数据的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③试验完成后,鼠妇应该放归自然。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4、对照试验:(1)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对照试验只有 1 个变量,如在探究 光 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光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了土壤的干燥和潮湿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 相同 。对照试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①所谓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不添加任何人为因素(如药剂),在自然状态下的过程观察,又称“空白对照”。 ②所谓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能适应环境,,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组成:生态系统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书写食物链的注意事项:①食物链的起始是生产者②食物链中只能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③箭头的方向被吃指向吃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越靠近食物链顶端),生物数量越少,生产者数量最多;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生态平衡: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厚度约为20千米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①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的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还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②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③人工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人的作用一旦消失,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是与其他生态系统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练习使用显微镜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四)收镜①实验完毕,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②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动到垂直方向。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镜筒下降。④按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原处。基本常识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2)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反光镜→遮光器的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目镜(3)显微镜上污点的判断:①玻片标本②物镜③目镜(4)显微镜的物像特点: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应用:①一物像处于显微镜视野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②将写有“上”字的玻片置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在视野中你会看到的物像是“”(5)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6)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①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②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