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3、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二、教学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三、教学难点各代表动物的结构。四、教学用具课件、蚯蚓、挂图、尺子、玻璃板、白纸等。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动物世界视频,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请同学们观看录像边放录像边讲解。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讨论: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1、课件展示猪肉绦虫形态图.? 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 3、观察涡虫形态。?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课件播放蚯蚓。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蚯蚓讨论: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板书设计: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腔肠动物水螅(1)生活环境:池塘、河沟(2)形态:圆筒形结构:口、触手、消化腔、体壁2、扁形动物(1)猪肉绦虫(2)主要特征:扁平3、线形动物(1)人蛔虫(2)主要特征:圆柱形或细线形,有口有肛门4、环节动物蚯蚓(1)形态:圆柱形(2)结构:前端、环带、体节、后端(3)呼吸:体壁随堂习题:A类: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B类: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呼吸。六、教学反思: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应搞好实验教学。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挖蚯蚓,学生再挖蚯蚓的过程中,既能获得感性材料,又能掌握蚯蚓的生活环境。通过实践发现,他们非常希望增加动手的机会。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农作物。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主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二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种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二、学生分析学生对这些动物很熟悉。但是部分学生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上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适时点播,随时纠正错误操作,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思考。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基本维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三、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3.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4.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能力5.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丰富多彩,培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1.在导入阶段,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利用技术解决问题。2.在合作交流探究中,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播放,PPT课件的展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内容。3.在课堂总结、评价中,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课堂练习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资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并提出问题导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视频播放导入,引出新知识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课件展示思考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76页内容,结合课本图示,完成问题。引导归纳。多媒体展示多种软体动物图片,让学生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阅读教材76页内容,完成探究题。观看图片,认识多种软体动物。多媒体图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1、多媒体展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和课本步骤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蝗虫的特征。2、运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结果,依据动画归纳节肢动物的特征。3、多媒体展示多种节肢动物图片,体会多样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4、多媒体出示表格,比较无脊椎动物1、根据问题和课本步骤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蝗虫的特征。2、交流展示探究结果,互相补充完善。3、认识多种软体动物,进一步体会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的适应。4、比较体会生物进化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展示;flash动画;投影;本课小结和随堂反馈展示本课知识网络学生复述并记忆思维导图七、教学特色1.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本节教学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通过课件、视频、图片、实验的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进行积极思考,认真观察。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利用多媒体,引领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对比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胆创新等多种方法练习,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doc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