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1课时)【教材分析】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管道是血管,那么运输的动力是什么呢?这是学生学习了前两节之后自然会想到的问题。鉴于此,教材接着介绍血液运输的动力泵——心脏。学生能摸到自己心脏的跳动,根据心脏的跳动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但并不知道心脏的结勾。为了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与特点有感性的认识,教材在“观察与思考”中编排了心脏结构的观察活动。观察心脏结构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其结构,还需要将结构与功能建立联系。【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说明心脏的功能。2.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认同体育锻炼有益心脏健康。【教学重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准备】哺乳动物的心脏、解剖盘、新鲜血块、心脏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观察、启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1.提问:人们常用哪些体征指标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着?2.创设情境,体验生命的存在。将右手放在胸部左侧,感受心脏的跳动。原地跳跃30s,再次感受心脏的跳动。人们习惯用心跳和呼吸的存在作为判断人生命存在的指标。学生按要求做动作,感受心脏的跳动,体验生命的存在。比较两种状态下的心脏跳动,体会不同之处并表达。回答问题并提出新问题。心脏的外形展示猪的新鲜的心脏。提示:观察外形,辨别前后。再用手捏心室壁和心房壁,比较壁的厚薄。(真实的心脏与教材上的模式图有一定差距,观察实物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学生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学会辨别心脏的前后,并能分清心脏四腔的大致位置。心脏的结构1.教师口述解剖心脏的方法,兴趣小组的学生在展示台上操作打开心壁。2.教师提示:对照教材插图找到心脏的四个腔,并按教材中的讨论题的顺序观察。3.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提示学生:通过比较心脏四腔壁的厚薄,能否说出结构与功能存在什么关系?4.播放视频片段。小结:通过解剖、观察,我们发现心脏瓣膜相当于“单向阀门”,而心脏好像两个“泵”,分别支持着两个相互连通的循环。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观察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完成教材第61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四人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并作出评。进行实物观察后,在教师引导下,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根据视频信息对心脏的结构及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1。讨论并总结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1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加深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心脏的功能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心脏的功能。2.提问:在人的一生中,心脏真的从不休息吗?3.通过电动模型来演示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时心房和心室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心脏I是怎样“边工作边休息”的。同时进行学法指导,即说明以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学生思考归纳: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而心脏就像一个输送血液的泵。思考回答。结合教材第62页图4-39,理解心脏是怎样工作和休息的,简单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知识内容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精心设置问题,通过启发、点拨和释疑,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实物、图表、视频、模型等教学资源,安排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归纳形成重要概念。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2课时)【教材分析】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教材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血液循环图,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学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2.教学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教学准备】血液循环途径的挂图、视频素材【教学方法】观察、讲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 讲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2.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对科学的历史有什么新的认识?2.播放视频资料“血液循环的途径”。倾听观察::观看视频,形成整体的认识。观察与思考:血液循环的途径1.课件演示,以一滴血在人体内的旅途为线索,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讨论: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样的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2)上述这个红细胞在指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的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3)小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观察,讨论血液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1.复习血液的功能,并提出血液在人体内一圈圈不知疲倦地循环,它这样“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呢?2.提出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提示学生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是含氧量不同。通过视频或演示实验,比较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差异。3.教师提示学生进一步完善血液循环图,用不同颜色体现血液成分的变化。4.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四人小组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用多种方式实现同一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5.教师提出:心脏本身所需要的营养级氧由谁来提供?复习血液的功能,思考、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对原有的血液循环图进行改进。用不同颜色笔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学生互评并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阅读教材第64-65 页的课文并回答问题。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提问:你体内的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多长时间?一天之内循环多少遍?一天内由心脏泵出的血液总共有多少?计算。思考教材课后练习题3,认同健康而强壮的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血压高血压目前已成为大家比较熟悉的疾病,血压是什么?怎样表示?你会测血压吗?引导学生根据“课外实践”学习测量血压,同时提醒学生可以用自己所学帮助家长健康地生活,由此渗透关心长辈的情感教育。学生阅读“课外实践”栏目。布置作业制作一幅血液循环示意图。学生课后制作。【板书设计】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桃子。2.心脏的结构 3.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课后反思】通过计算心脏的工作量、感受心脏的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思考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保护心脏、锻炼身体的行动上来,这对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