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1.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B.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细菌C.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D.吞噬细胞吞噬各种病原体【答案】C2.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中有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卡介苗对于接种的人体来说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C.抗体 D.抗原【答案】D3. 5月11日,我国四川省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流行性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据此回答第(1)~(2)小题。(1)下列有关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B.不含遗传物质C.能独立生活【答案】A(2)为了有效防止疫情的传播和蔓延,研制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传染病,这种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答案】C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答案〕D5.(年郴州市中考) 下列关于传染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传染病的根源,称为传染源B.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C.只有患病的人或动物,才能称为传染源D.被病原体污染的水、空气、食物,可以称为传染源〔解析〕本题在知识上考查对传染源知识点的理解。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而传染病的根源——病原体,并不能称为传染源。被病原体污染的水、空气、食物,也不能称为传染源,只能称为病原污染物。传染源是病原体的携带者。〔答案〕C6.时下,饲养狗、猫等宠物成为时尚,同时也来了狂犬病传播的陷患。人一旦被狗、猫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那么,所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保护易感人群B.抗原、控制传染源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解析】狂犬疫苗是减毒或脱毒的病原体,接种疫苗是为了使健康人的体内产生抵抗狂犬病的抗体,所以注射狂犬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标准答案:A7.“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对每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做法或认识正确的是( )A.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仍是我们的朋友B.血吸虫病属于血液传染病,病原体是钉螺C.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它们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对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或疑似病人接触的人不应进行隔离观察,否则侵犯了他们的人权〔答案〕A8.(年荆州市中考题)观察下面蛔虫病的流行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进入人体内的蛔虫卵,有的是受精卵,有的是未受精的卵。请问:受精卵和未受精的卵都能使人体患蛔虫病吗?(2)请说出蛔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什么?(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有哪些?(4)据调查,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率较高.请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答案〕(1)不是,只有受精卵进人人体后,人才能患蛔虫病 (2)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不随地大便,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不喝生水,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苍蝇。 (4)由于卫生条件差,传染源控制得不好,传播途径没有切断,不注意个人卫生,易感人群容易感染。9.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自年3月在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以来,至5月26日,全球已有一万多人被感染,91例患者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预防的措施,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观察等控制传染源的措施外,在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方面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每项措施至少答出三条)⑴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⑵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解析:关注社会热点,从所给材料中提取信息,运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是近年来流行的中考考点。本题以甲型H1N1流感为素材考查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答时要抓住关键性信息“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确定该病的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和接触,再分析预防措施。标准答案:⑴切断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常对门把手、电话和水龙头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厨房、抹布等家庭卫生死角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嘴、鼻子或双眼;不要接触被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对有感染者的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做好隔离消毒;等等。⑵保护易感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佩戴外科标准口罩;注意眨眼充足、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尽量减少前往人群拥挤志气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干净的纸巾遮住口鼻处,用完的纸巾应立即丢进垃圾桶,不可随处乱扔,喷嚏后要注意洗手;(疫苗研制成功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等。第3节 人体免疫典型例题一接种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病的原因是( )A.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 B.直接杀死结核杆菌 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结核病的抗体。 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选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实际的综合运用。【分析与提示】本题应用了预防接种和非特异性免疫两个基本概念,应当注意分析每一个选项,【答案】C【易错情况分析】容易产生的错误是: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典型例题二免疫对人体( )A.有利 B.有害 C.既无利也无害 D.既有利也有害【选题角度】考查学生对免疫概念的理解。【分析与提示】免疫是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有时对人体有利,如产生对疾病的抵抗力,但有时又对人体有一定的不利作用,如有些疾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产生的,如食物过敏。【答案】D【易错情况分析】容易产生的错误是A.免疫对人体有利。因为学生容易理解免疫为对疾病的抵抗力。典型例题三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A.细菌 B.真菌 C.霉菌 D.病毒【分析】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答案】D典型例题四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B.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可预防乙型脑炎C.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D.在被蚊子叮咬部位,涂上一些唾液可杀菌止痒【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注射的麻疹疫苗属于病原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麻疹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在被蚊子叮咬部位,涂上一些唾液可杀菌止痒,是因为唾液中有溶菌酶可以杀死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而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可预防乙型脑炎.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D《人体免疫》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 小学2.学科:初中生物学3.课题:人体的免疫功能4.课时:15.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免疫、计划免疫等相关资料知识资料。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解释免疫的概念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3.能够归纳出免疫的功能,明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准确观察分析各种图片。 【情感目标】 让学生结合打防疫针的亲身经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三、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比较抽象,例如:“得过腮腺炎的人几乎不再得腮腺炎这种传染病。”象这样的问题可能有的学生了解一些,但为什么,是他们急于探究的问题,从而引出什么是免疫及其功能,故本节课探索的重点为免疫器官及功能,难点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教学重点:免疫器官及功能教学难点: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四、教学方法:运用“过程探索式”的教学过程.从学生实际事例入手,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学生的分析、设疑、综合等,引导学生探索关于免疫的有关知识。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1.遵循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为主,学为主体的原则,讲述本节内容的过程中穿插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对异物的清扫作用和白细胞、淋巴结、脾脏等作用,增强学生温故知新能力。2.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即以第三道防线为轴心。关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设置探索点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从而推导出抗体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师生共同推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免疫并利用免疫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围绕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为探索点,让学生以探索者身份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推理探索。学生通过自己打防疫针的亲身体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与免疫有关的现象,通过学生设疑、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透过现象揭示人体免疫的本质。3.人体免疫的三种功能对应举例进行分析,这样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深入浅出,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谈谈打预防针的益处,阐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的口腔中有很多细菌,为什么口腔上皮受伤以后却很快愈合?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却不患病?2. 记得我小时候和我一起玩的一个小伙伴得了腮腺炎,大人们不让我们一起玩,可大人们说得了这种病就不再得了,那时我天天盼望着自己快点得腮腺炎。“得了就以后不再得了”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学习了生物学以后,才知道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一章的内容。(二)探究过程探索点1.结合下图,思考以下问题: (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而被烫伤的皮肤则容易感染?(2)人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生活,吸入的空气中和吃进的食物上,也有许多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得病?学生观察图片,自学课本,得出结论,教师总结。(1)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拦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2)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探索点2.结合下图,思考以下问题:(1)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会自己痊愈?(2)人的口腔上皮受伤后能够愈合,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为什么?学生从直观上感知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再结合图片和教材分析得出正确结论:(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病菌,消除炎症。(2)唾液中有溶菌酶能杀死病菌。教师总结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百度百科】非特异性免疫http://baike.baidu.com/view/278985.htm探索点3.教师引入:人体内不断产生新细胞,而衰老、死亡的细胞又没有在体内堆积起来,这是什么原因?提出以下问题:(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哪几部分组成?(2)人体内死亡的细胞是由什么器官清除的?(3)什么叫抗体?什么叫抗原?(4)抗体和抗原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照教材,相互讨论,得出正确结论:(1)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2)人体内死亡的细胞是由睥脏和淋巴结等器官清除的,它们还能够清除病原体等物质。(3)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4)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教师总结: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即计划免疫。【百度百科】特异性免疫http://baike.baidu.com/view/142647.htm探索点4: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叫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2)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什么?接种百白破疫苗的目的是什么?(3)你打过过哪些预防针?是预防什么病的?这说明了社会主之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百度百科】计划免疫http://baike.baidu.com/view/118893.html?tp=0_11学生结合教材及网上内容,总结出正确结论:(1)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称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的目的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探索点5 :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叫免疫?有什么功能?(2)免疫功能过高或过低对人体是否有害?为什么?【百度百科】免疫http://baike.baidu.com/view/45109.html?tp=0_11教师总结出正确结论。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或“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等,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1.防御感染;2.自身稳定;3.免疫监视。(三)课堂拓展免疫实例分析: (1)小明对青霉素过敏,这是免疫的哪一个功能发生异常? (2)医生给一个肝癌病人移植别人的肝脏,结果肝脏在这人的体内没有成活,为什么? (3)某人与麻疹病人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患麻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分析思考得出正确结论:(1)小明是防御功能过强引起的过敏反应。(2)这是因为这个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引起的。(3)这个人过去得过麻疹或接种过疹疫苗。教师继续总结:由上可见,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的防御功能,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产生的。这二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人体就是通过这一道道的防护屏障,识别并杀灭病菌,消除除体内异常的细胞,并且获得免疫力的。(四)课堂总结:1. 免疫的分类:2.免疫功能功能功能正常功能异常功能过高功能异常防御感染自稳定免疫监视(五)知识延伸学生通过百度搜索,了解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的程序,激发爱国热情。【百度经验】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6d704a13dbec3828db51cabc.html七、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对免疫等的感性认识,然后根据教师的设疑,通过互联网中的百度搜索功能,去自助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借个特点:一是从学生生病的经验入手,解决了教学中生僻艰深的问题,有效的实现了难点突破,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和互联网上的有关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三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八、教师个人介绍 《人体免疫》教案教材分析“人体免疫”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第二节的内容。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本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都比较难理解,我们从人健康的生活、学习开始,结合人们身边存在传染病的实际例子,从学生自己曾经患过的病或家里人患的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前面11章学习过的皮肤以及在第9章学习过的血液,使得我们更直观地认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使我们更容易进入“人体的免疫”的学习。本节课内容不多,所以安排了一个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收集信息以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通过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3)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提高自我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身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和传染病的预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爱国精神。(2)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并提高学习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主要内容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而且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不容易区分,因此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确定为本节课重点。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所涉及的抗体、抗原的概念都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会采用生活实例与教材紧密结合,合理运用挂图、课件和课本上水痘的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同时,也在前面第九章、第十一章学习过了白细胞、皮肤,为这节人体免疫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从幼儿起已经接种疫苗,学生对打预防针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人体免疫的知识。通过调察、比较、讨论和总结等学习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5.0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皮肤挂图、白细胞吞噬病毒挂图、小肠上皮粘膜的挂图。 学生准备---做好老师布置的调查表流感水痘其他爸爸妈妈自己5.1情境导入(2min)1、现在准备进入秋天时,正是感冒流行的季节,有的人始终很健康的生活,工作,学习,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2、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打预防针的经历,这些事实与人体的什么功能有关?3、请大家拿出课前做的调查表,讨论和交流一下。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思考。而且学生在课前经过一次自己的小小调查,更能吸引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大家带着兴趣,进而更深入了解,进入课堂正题。5.2非特异性免疫(15min)采用“科学探究模式”,具体步骤:准备——初探——交流——总结。课前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教材,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答案,每当一个小组说完后,教师都会提问:“还有无其他小组有其他答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再向全班同学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1、探究一:看看下图,结合课本P112第一段话,思考以下问题: (1) 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和屏障的作用?为什么擦破了的皮肤又会发炎呢?(2) 我们在呼吸时难免会吸进细菌或尘埃,为什么大部分吸进的细菌或尘埃不能对人体构成伤害呢?(3) 总结(1)(2)问题的答案说说人体第一道防线有什么?学生活动一: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结合图片与课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完整的皮肤组织细胞相连在一起,使细胞无法逾越。细菌侵入擦破了的皮肤导致感染(2)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3)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粘膜2、探究二:看看下图,结合课本P112第二段话,思考以下问题:(1) 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还会化脓,为什么有时自己会痊愈?(2) 人体的口腔有很多细菌,口腔上皮受伤后很快愈合,人体的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3) 总结(1)(2)问题答案说说人体第二道防线包括了什么?学生活动二: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结合图片与课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细菌,消除炎症。(2)唾液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3)人体第二道防线包括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教师总结:总结这两道防线在人体中的作用特:人人天生就有的,对多数病菌起作用的,而不是病原体侵染后才产生的,它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包括了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这就是非特异性免疫。设计意图:将特异性免疫的抽象过程转变为直观的形象生动的图片,学生在直观地观察到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特点,以及通过学生自我观察,结合课本,自学和与同学交流,讨论结果的主动学习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和共同合作的能力。5.3特异性免疫(15min) ∮5.31教师以情境导入到方式进入特异性免疫的教学。教师:小时候大人跟我们说,不要和得了腮腺炎或得了水痘的人玩,但是,如果得了一次以后就再也不会得了。那时,我就天天盼着自己得腮腺炎,因为得了以后就再也不会得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有免疫力了。学生:抵抗力增强学生:……教师:人体除了非特异性免疫外,还有更重要的特异性免疫。教师:患过水痘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抗体,这种抗体具有抵抗水痘病毒的能力,使人不再患水痘。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5.32老师先播放感染水痘病毒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展示感染水痘病毒示意图,并分步详细解说产生抗体的过程。 促进 结合 病原体(抗原)刺激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使抗原失去致病性 抗体 产生教师:有些同学会混淆了抗原与抗体的概念,大家可以通过抗原一般是病原体,病原体有一个原字,所以就是抗原,抗体一般在我们身体体内,所以,为我们人体排除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维护 人体健康的就是抗体。 教师: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专一的,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抗体被清除后身体仍 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人体就会产生大量抗体。这种免疫就是特异性免疫。 教师: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是排除和消灭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免疫还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损伤的细胞;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设计意图:利用水痘等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并结合图片,教师一步一步演示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运用动画的形式,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5.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5min)探究三:结合刚刚学过的知识和课本上P112-P113上的内容,填写下表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同点范围特性形成作用相同点学生活动:独立完成表格,并派9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表格。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同点范围对体外异物都有反应只对一种异物有反应特性非专一性专一性形成先天形成的后天形成的作用弱强相同点排除和消灭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讨论:运用本节课知识讨论刚刚在情境导入时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采用科学探究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表格的形式将知识梳理得更清晰,更有条理。独立完成表格,有利于提高自我归纳,自我总结的学习能力。而让9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表格,能让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5.5计划免疫和课堂拓展(3min)5.51教师设疑:(1)什么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2)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什么?接种百日破联合疫苗的目的是什么? (3)你有打过预防针吗?打过哪些?是预防什么病的?学生结合课本,得出正确结论。学生活动:(1)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意义: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了。(2)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预防结核病,接种百日破联合疫苗的目的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5. 52课堂拓展(1)免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过强的免疫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不是,过强的免疫会导致过敏现象。(2)医生给病人移植别人的肝脏,结果这肝脏没成活,为什么呢? 人体的排异作用(3)课本P114人接痘(4)艾滋病教学反思: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的保护功能是人体的免疫,其中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屏障,认识到皮肤损伤感染后自然痊愈的道理,人体的重要保护功能之一是特异性免疫,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挂图、图片、动画演示等,充分认识到免疫的重要性。2、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如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学生学习后还是有一部分难理解,教材提供的实物资料少。在计划免疫这部分,学生虽然对预防接种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但是认识还是停留在表面现象。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在预习时让学生从家长处了解预防接种的基本情况,如果有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好。3、.本节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采用“科学探究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人体免疫一、知识结构1、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对多数病原体 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先天就有的,而且是可以遗传的。例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特异性免疫只对诱发的特定抗原有特异性,是机体与外来侵害物接触之后才获得的后天性的不能遗传的免疫,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进行人体免疫。2、抗原: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麻疹病毒、注射的各种疫苗、水痘病毒等。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3、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第3节 人体免疫【基础梳理】1、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 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 和 进入人体内的外来侵害物质,以及人体所产生的 细胞和 细胞等,以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 和 。2、人体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否遗传 是否有针对性 是否与外来侵害物接触产生 共同特点 3、抗体是身体免疫系统受 刺激后产生的一类 ,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 的物质。4、正常情况下,免疫反应是对身体的一种 ,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异常,如过敏反应。5、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 的要求,在 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 。【综合应用】6、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很快会死亡,这是因为皮肤有 作用;吃饭时,口腔内壁不慎被牙齿咬破,但这种伤口一般不会感染发炎,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 ,有 作用;此外,人体的白细胞还具有 作用,人体的这三种生理现象从免疫角度来说都属于 。7、下列各项中属于抗原的是( )①输入到A型血患者体内的A型血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他自己腿部的皮肤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8、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体内来预防天花,从今天的科学角度来看,这种免疫方式实际上应该属于 ,而痘浆实际上就应该是 。9、抗体发生作用的特点是( )A、一种抗体可以抵抗多种抗原 B、一种抗体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C、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D、抗原消失后,抗体仍然存在于人体内10、按照国家规定,医院必须给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这种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是( )A、肺结核病 B、白化病 C、麻疹 D、百日咳、白喉、破伤风11、抗体主要存在于 中,不同的抗体的时效性不同,如人类对天花的免疫力可维持 ,而对流感的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 年。12、花粉过敏反应是春季出现得比较多的过敏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花粉过敏,某些人对花粉有“过敏”症状,其主要原因是( )A、花粉中含有有毒物质 B、人体抵抗抗原物质的能力过强 C、花粉能够传播病原体 D、人体抵抗抗原物质的能力过弱13、请同学们写出“四苗”常规接种疫苗的名称: (1) (2) (3) (4) 14、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A、降低人群易感性 B、提高人群易感性 C、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D、降低人群非特异性免疫水平15、当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异常细胞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使人( )A、发生肿瘤 B、患某种遗传病 C、患传染病 D、ABC皆有可能【拓展延伸】16、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多次暴发,由于国家采取了果断有效的措施,及时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最新研制的禽流感疫苗对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鸡进行实验的示意图,其中A、B两组是等量的、幼龄相同的健康小鸡。(1)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是 组健康小鸡,A组健康小鸡注射禽流感病毒后,体内会产生 ,所以能够正常生活。(2)从上图说明,养鸡场给健康鸡 ,可以有效预防禽流感的发生。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相当于 ,所产生的免疫属于 免疫。(3)若B组健康小鸡在接受禽流感病毒侵染后,有几只小鸡幸免于难,则这几只小鸡体内也会产生 ,以后也能正常生活。参考答案:【基础梳理】1、防御、破坏、排斥、损伤、肿瘤、平衡、稳定2、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否遗传 遗传 不遗传 是否有针对性 无特别的针对性 针对性强 是否与外来侵害物接触产生 不需要 需要接触 共同特点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3、抗原、蛋白质、抗体4、保护反应5、传染病、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综合应用】6、屏障、溶菌酶、杀菌、吞噬、非特异性免疫7、C8、特异性免疫、抗原9、D10、D11、血清、终生、1至212、B13、卡介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14、A15、A【拓展延伸】16、(1)B、禽流感病毒的抗体(2)注射疫苗、抗原、特异性(3)禽流感病毒的抗体第3节?人体免疫1.皮肤在人体的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属于人体的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 D.后天形成的防御防线2. 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 , 其作用机理是A. 卡介苗能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 , 将结核杆菌吞噬B. 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 , 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C. 卡介苗能够促进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 增强抵抗力D. 卡介苗进入人体后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结核杆菌3.狗在受伤后,会用舌头舔伤口,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A.抗体 B.消化酶 C.溶菌酶 D.生长素4.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A.患过腮腺炎的人以后不再患腮腺炎 B.给新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C.给肠炎患者注射青霉素 D.给山区人民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5.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这种免疫叫做 A.后天性免疫 B.计划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6.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的屏障作用 B.胃液的杀菌作用 C.注射狂犬疫苗 D.白细胞吞噬病菌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8.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加强营养9.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豆浆所起的作用和人体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 )A、抗原 特异性免疫 B、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 特异性免疫 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10.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的健康皮肤,不能用别人的皮肤,原因是( )A.植自己的皮肤颜色相同 B.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抗体C.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排异现象 D.B和C两项11.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容易被细菌感染,其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C.由于失血过多,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特异性勉疫力降低D.由于皮肤真皮内的血管大部分被破坏,导致酶的活性降低12.根据农业部统计,自2005年初至2006年3月,我国共发生35起禽流感疫情。已知该病的病原体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科学家已经研制出疫苗。疫苗在广泛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将未感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的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A组小鸡 10天 健康生活 20天 正常生活 注射H5N1型疫苗 注射H5N1型病毒 B组小鸡 10天 健康生活 20天 全部死亡(1)构成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化学成分是 (2)A组小鸡注射H5N1型疫苗以后,小鸡体内的 细胞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图示的动物实验中,设置B组小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3㎞2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13.约二百年前,很多人死于天花这种传染病,天花病人皮肤会长出很多小水泡,英国医生詹纳发现挤牛奶的女工经常染上一种类似天花但病症轻微的疾病(牛痘),而患过牛痘的女工一般不会染上天花。于是詹纳提出假设:“。。。。。。。。”。为了检验假设,詹纳做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从牛痘病人的水泡中取出脓液并涂刮到一名健康但易染天花的男子皮肤上,结果此男子染上了牛痘,但几天后即痊愈。实验二:从天花病人的水泡中取出脓液并涂刮到患过牛痘的男子的皮肤上,结果此男子没有染上天花。(说明:上述实验是在受试男子事先知情并自愿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问:(1)詹纳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患过牛痘的男子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天花病毒的___________。詹纳通过人工牛痘的方法使该男子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力,这对免疫叫做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 2.B 3.C 4.B 5.D 6.C 7.D 8.B 9.A 10.D 11.B12.(1)蛋白质和核酸(2)淋巴 与抗原结合,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或使抗原失去致病性)(3)对照(4)控制传染源13.(1)牛痘病人的身体中有一种能抵抗天花病毒的物质 (2)抗体 特异性免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生物下册4.13.3人体免疫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专题训练新版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4.13.3人体免疫典型例题新版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4.13.3人体免疫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4.13.3人体免疫教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4.13.3人体免疫知识梳理新版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4.13.3人体免疫练习新版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4.13.3人体免疫课时训练新版北师大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