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教学目标:1、说出普通显微镜主要构件的名称和用途;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3、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表达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掌握观察的方法。三、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前面我们已经了解生物多样性,它们所表现的生命特征大同小异,如生长、繁殖等,原来,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要想看到细胞,必须要认识显微镜1、听教师讲解,回顾旧知识。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理清脉络构建框架(知识积累)1、组织学生学习室验室规则;2、用实物来逐一介绍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其用途;3、教师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认真听讲,了解室验室的相关规则;2、边听教师介绍边结合p32图3—2,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3、认真听讲和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1、为以后有一个好的室验纪律打基础;2、完成知识目标,为以后的实验打好基础;3、完成知识目标,为后面的操作奠定基础;学以致用(知识运用)1、要求学生开始进行操作;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1、根据刚才所学到的知识,变理论为实践,动手做实验;2、有问题的举手请教教师;通过亲自操作加深对显微镜各部分的认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完成三维目标;课堂小结(知识回顾)1、引导学生完成P34讨论的1、2、3题;2、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1、认真思考、找出答案;2、学习如何填写实验报告单;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5)收放三、结论1、上→像倒置2、放大倍数=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3、像与玻片的运动方向相反第2课时 观察动植物细胞一、教学目标: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3.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4.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提高归纳。二、材料器具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滴管,吸水纸,碘液,生理盐水,解剖针、刀片。三、方法步骤三人一组,分别进行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比较观察。(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1、准备。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2、制片。用刀片切取洋葱鳞片(约1厘米х1厘米),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用镊子夹往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3、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原来留在载玻片上的清水,好让碘液渗入到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把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1、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附着了一些碎屑。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用碘液染色,然后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四、讨论洋葱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五、课外活动下课后大家寻找一些其它植物或动物的细胞来实验一下,看与我们刚才观察到的情况是否相似。六、收获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学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生物新北师大版上册教案:第2单元 第3章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doc 七年级生物新北师大版上册教案:第2单元 第3章 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2课时 观察动植物细胞.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