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3、概述尿液的组成和排出过程及意义。4、通过肾脏结构的学习,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5、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保护肾脏。返回返回回顾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人体内产生的废物有哪些?这些废物排出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几种?分别以哪种形式通过什么结构排出哪些废物。3、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4、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5、说出尿液的排出途径及意义。观察皮肤的结构图:1、皮肤的结构层次____2、皮肤的功能:1、保护作用2、分泌3、排泄4、调节体外5、感受外界刺激器官返回返回1、下列人体生理活动中属于排泄的是( )A、粪便的排出 B、胰腺分泌出胰液 C、糖类代谢产物的排出 D、皮脂腺分泌出皮脂2、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有( )①肺②直肠③肝脏④肾脏⑤皮肤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④⑤ D.②④⑤C练习B尿道膀胱输尿管肾脏(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问题三讨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返回返回肾脏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问题三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毛细血管肾小管肾静脉血液尿液集合管问题三返回返回角色: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自我介绍(1)自己的结构特点;(2)功能血液血液毛细血管尿尿的形成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原尿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水、无机盐、尿素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过滤作用)(重吸收作用)136245问题四讨论:流出肾脏的血液和流入的血液相比较,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增多,__________________ 等 减少。(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二氧化碳氧气、营养物质、 尿素问题五尿道膀胱输尿管肾脏体外意义1、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2、调节体内___________的平衡3、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____________。水分和无机盐废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原尿)1、血浆和原尿相比,原尿中不含________,原尿和尿液比较,尿液中不含___________血浆和尿液比较,尿液中不含__________2、尿素的浓度明显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排出的尿液约1.5升,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分子的蛋白质葡萄糖蛋白质和葡萄糖升高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使尿素浓缩。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主要成分 血浆中(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水 90 98 96蛋白质 8 0.03 0葡萄糖 0.1 0.1 0无机盐 0.72 0.72 1.1尿素 0.03 0.03 1.8返回返回1、某人在尿常规中出现血尿和尿蛋白,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2、如果尿液出现糖尿,可能是肾脏的_______发生病变;也有可能该患者患有______病。3、尿液中某些物质沉淀在肾脏内可能形成_____4、肾脏功能衰竭,可以使用人工肾脏和肾移植肾小球血液透析示意图(1)A处的结构相当于肾的?_____ 部分,该结构的半透膜起______作用. (3)C处和B处的血液相比,C成分主要有什么变化?ABC肾结石糖尿肾小球过滤尿素和无机盐的浓度降低肾小管返回返回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 起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组成和排出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2)通过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联系肾脏的有关疾病,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通过肾单位的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肾脏结构的学习,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保护肾脏。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尿液的形成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三、课前准备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肾单位的模型制作。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课题, 出示目标 由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废物导入,结合患者的血液透析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观察、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问题导学 提出问题,回顾知识 1、人体内产生的废物有哪些?这些废物排出的方式有哪几种? 2、什么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几种?分别以哪种形式通过什么结构排出哪些废物。 3、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4、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5、说出尿液的排出途径及意义。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分组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展示评析 点拨释疑 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引导学生描述人体废物的排出的三条途径,并进行纠正和补充。让学生明确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的。 通过让学生观察皮肤的结构,让学生讨论皮肤的结构层次及作用,通过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把免疫、神经调节等知识进行整合。 学生描述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皮肤的结构,结合问题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反馈检测 出示练习题,反馈评析。 思考练习题并进行回答,进一步理解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泌尿系统的组成 出示泌尿系统图片,让学外生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各部的名称和功能。 结合各部分的功能,描述排出途径。 引导学生观察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子,讨论尿液形成和血液循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宏观去认识尿液的形成。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析、纠正和补充。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描述尿液的排出途径。 通过尿液形成和血液循环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血液从肾动脉进入肾脏,由肾静脉流出,经过肾脏时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形成尿液,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将尿素等排出,等废物少。 肾脏的结构及肾单位的结构 出示肾脏的位置图,猪肾脏的实物图和肾脏的剖面图,引导学生对肾脏的位置、形状和内部的结构特点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从微观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出示肾单位的结构图,先让学生自己认识肾单位的结构,然后找一名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肾脏形成整体的认识。 让学生展示肾单位的模型,并根据学生模型进行评析。 角色扮演: 角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自我介绍: (1)结构特点(2)功能 根据学生的表演进行评析,补充和纠正。 学生观察并回答提出问题,对肾脏的位置、形状和内部形成宏观的认识。 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结构图,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通过肾单位的模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肾单位的结构认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构建以下概念:肾小球是入球小动脉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对血液具有过滤作用。肾小囊的壁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内壁具有过滤作用。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具有重吸收作用,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中。从而让学生形成生物学观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适应的。 尿液的形成过程 出示尿意形成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肾单位三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上讲台结合图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并进行评析。 结合图,引导学生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明确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差别。 提出问题:流出的血液和流出的血液相比,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尿液的形成和血液循环的关系。 观察尿液的形式示意图,进一步认识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让学生结合图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意义 引导学生描述尿液的排出途径及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婴幼儿出现遗尿的原因,把排尿和反射进行整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反馈检测 出示资料分析题,反馈评析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知识拓展 对血尿、尿蛋白、糖尿、肾结石等病因及血液透析原理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知识梳理 形成体系 引导学生对本章的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保护心脏。 学生总结达标检测 教师巡视,了解做题情况,评析 完成检测题 板书设计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