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回顾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有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1.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2.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3.哪些部位有瓣膜?达些瓣膜有什么作用?4.根据瓣膜的作用,推测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邻 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心脏与之相连的血管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肺静脉房室瓣房室瓣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动脉瓣动脉瓣只能使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血液流动的方向心室动脉心房静脉思考:用新鲜的猪心,把水从肺静脉注入,水会从哪里流出?由心肌构成,左心室壁最厚血液循环根据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起点:心室终点:心房腹腔内器官的毛细血管身体上部的毛细血管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下腔静脉身体下部的毛细血管右心房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 组织细胞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物质上、下腔静脉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泡二氧化碳氧气肺静脉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肺循环体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动脉血 静脉血观察与思考:讨论: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2.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指端毛细血管 小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不可能。观察与思考:讨论:3.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可能。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静脉——脚趾观察与思考:讨论:4.这个红细胞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氧与上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离;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上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来自肺泡中的氧结合。动脉血: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少、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含氧少,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的血。 不对。1、动脉、静脉是血管的类型,判断依据是血流方向。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运回心脏的血管2、动脉血、静脉血是血液类型,判断依据是含氧量高低和颜色。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吗?1.体循环是“左出右回”,肺循环是“右出左回” 。2.血液流动方向是“室—动—毛—静—房” 。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注意:3.体循环 “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肺循环“动脉流静脉血、静脉流动脉血” 。冠状动脉示意图 人在参加体育或体育活动时,心跳会加快,这样可以保证心脏输出的血量能够满足机体的需要。但是缺乏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心跳会特别快,并出现不舒服,甚至晕倒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缺乏锻炼的人,心脏壁的肌肉不够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不够多,在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只有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勉强满足机体的需要。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强 (上臂的肱动脉)收缩压指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舒张压指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收缩压正常值为12~18.7kPa.舒张压正常值为8~12kPa.1kPa≈7.5mmHg1、流过主动脉的血是( ),流过肺动脉的血是 ( ),流过上、下腔静脉的血是( ), 流过肺静脉的血是( )。 A、动脉血 B、静脉血2、回到左心房的血管是( ),回到右心房的血 管是(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AABBCD3、有人说:“在动脉血管里流动脉血,在静脉血管里静脉血.”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正确.肺动脉流的不是动脉血,而是静脉血.4、无论体循环还是肺循环,血流方向都遵循什么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一名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径。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动脉下肢伤口 心脏肌肉发达,能够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压入全身各处,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又由于动脉瓣与房室瓣的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因此即使你做倒立,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做倒立。倒立时,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吗?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设计说明基本教学思路:复习回顾心脏的结构,可采用指图的方式,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温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血液循环过程的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件,使学生获得循环途径的直观感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分析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由此突破难点。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进而形成对心脏的保护意识。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教学策略利用心脏结构图——巩固对心脏结构的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视频“血液循环录像”——直观感受血液循环途径。利用课件加深对血液循环途径、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变化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展示 多媒体展示本节教学目标 个别学生读,其他同学感知复习旧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工作原理) 多媒体展示问题 1.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 2.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3.哪些部位有瓣膜?达些瓣膜有什么作用? 4.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邻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详细讲解思考题。 学生思考回答、到黑板前指图。总结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以及瓣膜的功能。新课导入 根据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起点:心室。终点:心房。 学生认真听讲讲解新知 血液循环的途径 1、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2、结合前面学生学过的心脏处的血液流动,引导学生将体循环和肺循环合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3、总结血液循环图,用不同颜色体现血液成分的变化。 看图、听讲并描述血液循环路线观看血液循环途径视频。 展示、观看血液循环途径视频。 学生观看。 进一步感受心脏的特点、功能、理解血液循环途径。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途径 教师依次展示四个问题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2、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 3、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4.这个红细胞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及时总结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血液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1、提出动脉血、静脉血概念,提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是含氧量和颜色的不同。 2、展示问题: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吗?让学生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区别。 3、进一步强调血液循环的特点 思考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1、观看冠状动脉图片 2、讲解长时间剧烈运动心跳会加快的原因,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认同健康而强壮的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血压 高血压目前已成为大家比较熟悉的疾病,血压是什么?怎样表示?讲解血压的正常值 知道血压的概念、血压的正常值。树立健康意识。课堂练习 教师依次展示6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回答分析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