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教材分析本章完成了对光合作用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但又不是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的简单完善,而是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学情分析本章安排了一个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的全过程探究。这是本册书的最后一个探究活动,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求较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过程和方法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难点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教具多媒体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教学导入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真的会产生氧气吗?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 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植物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新课教学当堂反馈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能训练练习导航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看表格,试着分析以下两个问题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中,你能预测出实验结果吗?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合理密植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越强。没有气泡冒出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反思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积极参与是有效参与的基础。没有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句空话。体验式探究是追求这一价值目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