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等。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4、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原体以及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 (二)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和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原体以及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 2、 知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难点 1、探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学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形成自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与行为。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三、课前准备教师:1.准备相关的课件。2.面粉,水。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一、传染病的传播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资料:分析常见的几种传染病课堂小结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1、什么是传染病?2、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哪些?3、传染病的特点。导入: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自学指导阅读P56-57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传染病的特点?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3、完成P58的讨论题学生看书完成练习模拟探究:握手模拟传染病的传播假如面粉代表病原体,试着描述病原体是如何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讲述:通过手与手之间的接触,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体现了传染病的传染性。提问:假如你带有一种接触传染的病菌,你已与10个人握过手,而被你握过手的人,每个人又分别与10个人握过手,你把这种病菌传给了多少人?请你用算式表示出来。体现了传染病的传染性与流行性。分析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1、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如何预防?2、血吸虫病的防治(P64信息库)自学指导二阅读P58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传染病的流行同时具备的环节是什么?2、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4、根据传播途径不同,将传染病分为?教师展示课件小结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讲述:现在我们已经弄清了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你们能不能从中获得启发,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呢?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分析图片: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分别是?学生分析:老师是流行性感冒患者,在教室里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自学指导三:阅读P59 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学生继续分析:老师是流行性感冒患者,由于教学紧张不能请假仍然上课,分析针对此病的预防措施?教师讲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教师小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的课件。教师带学生分析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疾病对人类健康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学们,你们现在能说出流行性感冒、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教师讲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都学习到什么?学生归纳总结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学生课前思考、完成学生交流。学生思考、回答。想象传播过程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分析、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思考、讨论、回答。学生观看课件小结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举例说明。教师小结。学生观看课件。。回答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学生自主小结学生课后完成。板书设计: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一、传染病的传播1、模拟传染病的传播2、传染病的特点:(1)传染性 (2)流行性(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点评1、这节课能贯彻初中生物课程理念,在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教师的教学表现出较扎实的教学功底,得到普遍好评。2、能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回答成功引入新课,为本节探究创设了生活化的情景。3、能结合热点话题,如老师是流行性感冒患者让学生分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针对此病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展开教学,有效吸引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生活,是本节一个亮点。4、能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特别是整合了学生生活中的亲身体验、社会热点、多媒体资源、学生在课堂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优化了学习过程,而且能结合课堂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5、本节应该从最简单的传染病预防开始,最后再逐步过度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学液传染病,这样可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