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描述豆类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2)、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2)、在比较两类种子的结构特点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2)、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解剖和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2)、说出种子的结构。教学难点:(1)、玉米种子的解剖和观察。(2)、理解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设计理念: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学习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生物学的情趣。进而提高他们生物学素养。本节课力求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观察种子实验活动中。同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间,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播,尽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法和学法设计:采用实物与图像情景引入法、问题设置法预习以及直观教学法,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和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自我检测,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思考能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回顾理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回顾孢子植物,自然引出种子;展示不同的苹果、花生等和植物种子的图片。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引入“小麦种子→面粉→面包”,“黄豆→豆腐→豆油”这两个实体图片。再到“一粒种子→植物体”引出种子的魔力。第四,介绍种子的力量。观看苹果、花生、小麦种子,结合实验室中的菜豆、玉米种子。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种子有奇特的魔力,思考种子的结构先由实物,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由不同植物种子的图片和导语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出示预习提纲,学生自主预习课件出示本课预习提纲,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了解,便于下步讲解实验操作释疑解惑一、观察种子的结构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播放“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实验,让学生解剖种子,让学生对照书本认识其结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认识其结构,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4部分2、学生读玉米种子的解剖过程,引导学生做这个实验。之后再提供视频,让学生再学习。同时老师对关键点进行提醒。3、归纳、总结两种种子的区别。菜豆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种子结构的异同。二、种子的发育提供玉米种子和玉米幼苗;菜豆种子和菜豆幼苗。 巡视、参与讨论、指导、点拨。学生根据视频动手操作解剖菜豆种子的结构,并认识其结构。一个学生念书,其余学生动手操作解剖玉米种子的结构,并认识其结构。学生根据书本提示、老师讲解,能区别对待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学生比较菜豆种子和豆芽、玉米种子和玉米幼苗来分析出新植物体的是由整个胚发育来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强调胚完整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更清楚的认识种子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并且乐于参与操作实验。通过学生对种子的解剖观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实物又回到图片,加强知识内容的直观性,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进一步巩固知识。加强直观教学,增加感性认识,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互助、教师引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三、 植物产生种子的意义巡视、参与讨论、指导、点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淀粉、油和蛋白质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明白种子比孢子生命力强的原因,理解种子的产生对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意义通过资料分析认识种子植物有种子的意义小结将本节知识点汇总共同回答,一起参与将知识点汇总,加强总结随堂检测及时反馈老师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抢答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反反馈知识,巩固新知动手实验加强巩固辅导学生再次解剖种子学学生动手解剖种子加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升华课堂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进行思考升华课堂,加强学生对植物种子的理解板书设计 种子的结构 玉米种子 菜豆种子教后反思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学习过程、探究过程的体验,强化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