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血液组成一节之后,在心脏和血液循环之前,它是前一节内容的一个延生,也是血液循环的一个基础,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就非常的重要。本节主要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及分布,课本首先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让学生对三种血管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具体分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及分布。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及分布是本节的重点,根据血管的结构特点,血流方向,分布情况,判定是什么血管是本节的难点。【学情分析】经过快一年的生物学习,学生们基本具备了生物学的基础思维,可以初步自学、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简单问题,本节以自学为主。【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使学生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自学导思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学法指导】1.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血管横切面图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2.能力目标(1)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2)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人体不同类型血管的横切面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2)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使学生认同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构结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教学难点:1.能够分辨动脉和静脉血管。2.理解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2分钟)人体的血管就像复杂的交通系统,连接着每一个细胞,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生活中或者电视上有时会出现不同的流血现象,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人体又有哪些血管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跟随创设的情景进行思考跟随老师创设的情景做思考,同时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中。语言和图片结合引入,根据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配合疑问,带着问题学习,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望。二、讲授新知(3分钟)展示图片,讲述三种血管的关系。从心脏出发的是大动脉,不断分支越分越细,最小的动脉再分支就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聚成最小的静脉,不断汇聚越聚越粗,最后汇聚成连接心脏的较大静脉。展示动脉和静脉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判断是什么血管。学生跟随图片的讲解,初步了解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概念,理解三种血管的关系。根据概念学会判断三种血管。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三种血管,以便后面的观察和比较。三、合作探究(25分钟)1.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提出问题:①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②血流速度一样吗?③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的通过情况怎样?说明了毛细血管的什么特点?播放视频资料2.动脉、静脉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展示两个血管的横切面提出问题:①这两个血管有何区别?②哪个是动脉?哪个是静脉?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③哪个通常分布在身体的深层?哪个分布在表层?这样的分布有什么意义呢?④胳膊上的“青筋”是那种血管?为什么?⑤下肢的血液要流回心脏,是逆流而上的,为什么不会倒流呢?展示静脉瓣的示意图静脉曲张和下肢水肿3.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提出问题:①毛细血管有哪些结构特点?有何意义?②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如何进行物质交换?展示图片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问:①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②血流速度不同:动脉中最快,静脉较慢,毛细血管最慢③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只能单行通过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及时纠正和补充。结合问题,自学课本57、59页对问题有初步的了解。①管腔大小、管壁厚薄②动脉中的血液从心脏到全身各处,压力大,速度快,所以管壁厚,弹性大;静脉血液从全身流回心脏,流速慢,所以管壁薄,管腔大③动脉一般分布在身体的深层,静脉在表层;动脉血流快,压力大,一旦出血不易止血,危及生命;所以动脉一般分布在深层。④是静脉,多分布在表层;⑤静脉瓣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组内交流讨论选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组间纠错补充完善小组共同学习课本58页,快速找到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①数量大、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内径小,血流速度最慢;管壁很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②血液中的养料和氧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条件所限,只能观看视频,带着问题观察有助于锻炼观察能力;小组讨论和展示锻炼了语言交流能力。最终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及血流情况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带着问题先自学课本,锻炼了自学能力,再小组交流完善,锻炼了合作交流能力,组间展示,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学、合作、展示充分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做好指导和总体把握即可,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展示的主体的教育思想。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使学生解释这些现象的同时又获得了知识。之前有动脉和静脉的学习做铺垫,毛细血管的学习水到渠成,非常自然,突破了难点。四、总结点拨(5分钟)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第2题同时出示幻灯片学生自己总结,大家一起补充,最后根据幻灯片展示的内容对本节课作总结。先自己记忆,再小组互相提问。锻炼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五、应用提高(5分钟)1.血液在人体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B.动脉→毛细血管→静脉C.静脉→毛细血管→动脉D.静脉→动脉→毛细血管2.某学生不慎被墙壁瓷砖划伤,血色鲜红,呈喷涌状,判断损伤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都有独立思考,举手抢答。3.当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在被扎处的远心端静脉积血膨大突起,这说明( )A.静脉内血液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B.静脉的分布位置都十分浅C.静脉的管腔很大,管壁的弹性大D.静脉血管内无瓣膜反馈学情,检验学习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