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1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1课时 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及生殖课题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及生殖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2)概述细菌、真菌的结构繁殖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对图片等资料的观察、交流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2)在开放性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细菌和真菌”的学习,树立严谨认真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教学难点微生物菌落的培养;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1:你知道生物圈中除了动物和植物还有什么生物吗?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导入2: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毛的馒头或面包吗?你们知道那是什么生物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学生自学课本49~51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微生物?(2)微生物主要有哪些?(3)微生物的活动场所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微生物一般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三种。活动场所很广泛。2.细菌细菌就在我们身边,它有什么样的形态及结构呢?教师课件展示,学生结合课本认识细菌结构,并识图。让学生认识到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与以前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相比无细胞核。细菌进行分裂生殖。3.真菌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真菌,结合课本,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真菌的主要区别。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和生殖。续表活动:观察酵母菌处理方式:不同小组分别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然后交换。实验步骤按课本53页给出的实验步骤操作。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楚地看到酵母菌的细胞核,也能够看到酵母菌细胞上长出1~2个大小不同的突起。合作探究(1)细菌和真菌除有无细胞核外,还有哪些主要区别?(2)真菌和细菌都无叶绿体,你能试着推测一下它如何生活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大多是多细胞的(除酵母菌外)。两种微生物的生殖方式也不同。真菌和细菌都不含叶绿体,不能够自养,属于异养型。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C )A.细菌 B.蘑菇 C.草履虫 D.病毒2.蘑菇和细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A )A.孢子生殖、分裂生殖 B.营养生殖、分裂生殖C.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D.出芽生殖、分裂生殖3.与真菌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4.梅雨季节,南方衣柜里的衣物上会发霉长毛,这是( D )引起的。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5.请观察细菌的显微结构图,回答问题:(1)遗传物质存在于图中序号 ① 所指的结构中。?(2)这种细菌能运动吗? 能 。这是根据图中序号 ⑥ 所代表的结构做出判断的。?(3)细菌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 、叶绿体和液泡。?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本、学案和课件结合,对两类微生物进行比较、记忆,效果较好。但是其中的实验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制作和观察过程需要教师多予以指导。 第2课时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微生物的作用课题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微生物的作用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病毒的结构。(2)概述病毒的分类依据和繁殖特点。(3)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对图片等资料的观察、交流和讨论中,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2)在开放性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病毒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树立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意识。教学重点病毒的结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分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1:你患过感冒吗?你知道感冒是什么引起的吗?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病毒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导入2: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大家知道这些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有何作用吗?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病毒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1.病毒病毒的形态教师课件展示病毒形态图片,让学生认识病毒的不同形态。快速阅读课本57页,思考下列问题:(1)病毒有哪些结构?怎么产生新个体?(2)病毒的种类如何划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病毒无细胞结构,所有的病毒都有两部分构成;病毒的分类是根据宿主的类型而定的。病毒自我复制繁殖。2.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阅读课本58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腐生?腐生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有何作用?课件展示图片:一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中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腐生。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2)什么是寄生?寄生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有何作用?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做寄生。寄生微生物属于消费者。备注续表合作探究(1)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异养?(2)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生活在一起,都会对生物造成伤害吗?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这类微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对人和动植物造成伤害,与动植物共生的细菌和真菌是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关系。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病毒依据宿主的不同分为( D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 D.A、B、C都是2.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3.腐生和寄生的不同之处在于( C )A.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其他生物的体内和体表B.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无机环境C.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D.腐生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来源于绿色植物4.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B )A.变形虫 B.病毒C.真菌 D.细菌和放线菌5.酸奶的制作过程需要加入乳酸菌、嗜热杆菌等益生菌,因此需要专门进行菌种培养,如果不注意环境的消毒,培养益生菌的培养基上就可能发现下列哪种病毒( C )A.烟草花叶病毒 B.乙肝病毒 C.噬菌体 D.“SARS”病毒课堂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少,学生对病毒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流感等很多疾病皆由病毒引起,陌生是因为病毒形态极其微小,平时无法观察。所以,图片可以起到适当的弥补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可以联系想象出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