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题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和食物链。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4.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网和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学难点食物网和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1:2017年2月17日,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政府发出消灭百万只袋鼠计划。设疑: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消灭这么多的袋鼠?过多的袋鼠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导入2:利用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引入。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出示思考题: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生思考回答:草地被网罩起来以后,鸟就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生态系统1.概念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议一议”问题的回答,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与环境两大方面。2.生态系统的组成(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教材20页“资料分析”中的问题。问题①:三者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问题②: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被微生物分解掉。问题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等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备注续表(2)教师设疑: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生回答:在生态系统中,除了各种生物之外,还有非生物成分。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3)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构建知识框架生态系统(4)巩固提升:完成教材24页练习1(1)、(2)和25页4、5题。(5)教师点拨①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但一些自养的细菌也属于生产者。②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不表示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一些食腐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属于分解者。③分解者主要是一些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有的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它们就属于消费者,一些细菌能自养,它们就属于生产者。(二)食物网和食物链1.食物链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识记。2.引导学生尝试完成教材22页“观察与思考”,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的连接图。小组内交流,完成讨论题目。教师点拨:如何数食物链的条数。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3.正确书写食物链生根据“观察与思考”,尝试写出一条食物链,并将本组内的食物链比较,判断正确的书写方式。师生共同归纳食物链的写法:起点是绿色植物,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直至最高级消费者为止。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4.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思考题的讨论:生讨论得出: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也不易排出,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人类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教师点拨: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进行富集,越是食物链的后端,有毒物质越多,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有毒物质最多;能量随着食物链递减,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获得的能量最少。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不要随意将有毒物质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师出示食物链:草→兔→狐为例,设疑(1)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吗?(2)兔的数量会无限增加吗?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备注续表生思考回答:(1)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其后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狐的数量会增加。(2)不会。随着天敌的增加与食物的缺乏,兔的数量会相应减少;兔的数量减少导致狐的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增多……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这个例子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特点与影响因素等。备注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生态系统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D )A.池塘中所有的鱼 B.池塘中的水C.池塘中所有的植物 D.一个池塘2.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B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符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 B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食草昆虫→青蛙→蛇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青蛙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续表 5.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C 。?A.鼠、蛇、鸟 B.鸟、鼠、蛇 C.鸟、蛇、鼠 D.蛇、鸟、鼠(2)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 分解者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C所在的最短的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丙对应的生物是 鹰 。?(4)分析如图可知,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6.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毒杀剂。当DDT进入生物体后与脂肪结合,不易排出。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名称海水生物A生物B生物C生物D生物EDDT含量(×10-6g)0.000 060.60.00640.0885.5(1)一般来说在受DDT污染的同一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捕食者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总是比被捕食者体内积累的DDT含量 高 。?(2)该生态系统中的A、B、C、D、E几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请写出它们所组成的食物链: B→D→A→C→E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太阳能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能是生物 B 。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分析,你认为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可能是生物 E 。?课堂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环境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认识;通过举例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通过食物网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辨析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简单讲述,利用图示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