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题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续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1:教师提出:自然界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会失去缤纷色彩;没有动物,地球将会失去鸟语花香;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惹人注目,但是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导入2: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却不会越积越厚?这主要是微生物在起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1.课件展示图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梨和香蕉中的有机物被枯草杆菌分解成什么物质?(2)图示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哪些物质?这些物质的去向呢?(3)细菌和真菌到底在自然界主要起到什么作用呢?通过教材80页第1自然段找出答案。2.思维拓展:(1)小明的妈妈把鱼的内脏埋在花盆里,小明觉得很不卫生,但妈妈说:“过一段日子这些内脏就会不见了。”为什么鱼的内脏会不见呢?小明的妈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试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落红→春泥→护花”的全过程。学生分组讨论,经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后得出腐生性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1.过渡:既然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那么它们会对动植物和人造成伤害吗?2.教师出示各种感染细菌和真菌疾病的人的图片(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足癣、手癣),让学生分析这些图片能说明什么问题?并提出:为什么菌类会引起人患病呢?引出寄生的概念。教师重点指出: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能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三)与动植物共生过渡: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表或体内导致寄主患病,是不是所有细菌和真菌都会对动植物造成不同伤害呢?引出共生的概念。1.出示地衣及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微生物与地衣和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2.教师提出:除了地衣、根瘤,你还能举出细菌或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例子吗?师生交流总结。3.技能训练:为了验证细菌对植物体是否有分解作用,某小组提出了3种实验方案。方案甲组乙组一放在无菌条件暴露在空气中二灭菌处理,无菌条件灭菌处理,暴露在空气中三灭菌处理,无菌条件灭菌处理接种细菌再无菌条件备注续表讨论:(1)甲、乙两组是否要用相同的树叶?(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答案在课件上展示。)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农民伯伯在种完棉花后,土壤的肥力减弱,通常会再种植一茬大豆,这样就能增强土壤的肥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达成共识。1.根瘤菌能提升土壤的肥力。2.对植物落叶掩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植物的生长有帮助。备注四、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五、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C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三种都不是2.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A )A.人与体内的蛔虫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C.地衣 D.羊的肠道内分解纤维素的细菌3.在下列细菌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B )A.根瘤菌 B.肺炎双球菌 C.乳酸菌 D.醋酸菌4.如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③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细菌 和 真菌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分解者 。(2)③过程能为植物提供的物质除二氧化碳外,还有 无机盐 和 水 。课堂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另外,还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