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题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2)尝试采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1:多媒体出示现代化养鸡场的照片。养鸡场又不是医院,饲养员为什么要像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呢?给散养的鸡喂食时不用穿白大褂,这又是为什么?由此引出课题。导入2:请学生准备腐败的食物和水果。然后提出:这些食品能吃吗?是谁让它们变质的呢?引出细菌、真菌。教师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这些食物易腐败变质呢?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观察菌落1.教师提出:除大型真菌外,细菌和大部分真菌个体微小。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看到它们,是因为它们现在构成了许许多多个菌落。一个菌落是如何形成的呢?2.指导学生阅读66页~67页课文,了解什么是菌落。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强调: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而来;构成一个菌落的是同种细菌或同种真菌。3.出示细菌和真菌菌落图片,让学生尝试着描述各自的特点。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细菌和真菌菌落各自的特点,并填写下表。(此表的答案在课件上展现)大小颜色形态细菌菌落真菌菌落5.课件出示图片,判断下列菌落是细菌菌落还是霉菌菌落。6.师生交流后共同总结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7.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例子。备注续表8.指导学生自主阅读67页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用什么物质来配?为什么?(2)用水果汁代替牛肉汁可以吗?(3)为什么要进行高温灭菌?(4)什么叫接种?9.师生交流后,总结出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和提供适宜温度培养。(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教师:细菌、真菌无处不在,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呢?2.学生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师提出要求:(1)各小组选择一种环境,检测该环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针对本小组提问和假设,设计和实验探究方案。(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案。(4)应如何设置对照组和控制实验变量。3.师生交流探究成果。进一步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2)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3)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4.师生交流后得出: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5.让学生推测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交流后总结。6.教师讲述制作泡菜的过程。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探讨交流后得出:有些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特定条件。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科学家在深海底部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2.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这是为什么?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鞋就容易长霉,这是为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总结:细菌生存能力强,分布广泛;细菌的生活需要温度、有机物等。备注四、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五、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下列关于细菌的菌落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D )A.比较小 B.或光滑黏稠C.或粗糙干燥 D.比较大2.用一般方法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是( B )A.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恒温培养B.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C.配制培养基、接种、恒温培养、高温灭菌D.配制培养基、恒温培养、接种、高温灭菌3.将少量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 B )A.制作培养基 B.接种C.培养 D.观察4.人的口腔中含有多种细菌,细菌在口腔中繁殖的适宜条件有( D )A.适宜的温度 B.营养物质C.充足的水分 D.以上三者均是5.细菌和真菌分布在( D )①土壤中 ②水里 ③空气中 ④生物体上A.仅①② B.仅③④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6.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做了如下设计: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实验设计: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拭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手和教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 ?(2)设计3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形成对照 ,它最适合与 2 号培养皿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是否接种细菌 。(3)科学地讲,3号培养皿是否可以作为1号培养皿的对照组? 不可以 ,理由是 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有两个变量 。课堂反思: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生物学教学还要更多地联系生活,把教学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