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4.2 细 菌课题细菌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2)描述细菌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殖的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1)尝试进行“细菌如何产生”的实验设计。(2)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认同细菌繁殖速度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理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微生物吗?它就是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今天就让我们一块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导入2: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见过这些现象:你生病拉肚子,医生告诉你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前妈妈总是让你先洗手,吃剩的饭菜存放久了就会腐败变质,这些实例都与什么生物有关系呢?(细菌)那么细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引出课题。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细菌的发现1.让学生慢慢展开自己的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手上有生物吗?2.教师出示图片及资料: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所以肉眼是看不到的。提出质疑:人类是怎么发现这类生物的呢?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后,教师简单介绍细菌的发现过程。4.教师介绍细菌的两种来源,动画演示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讨论以下问题:(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据问题和早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2)在巴斯德设计的实验中,鹅颈瓶妙在何处?(3)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经过分析、探讨、交流后得出:使肉汤变浑浊的细菌来自空气。5.教师补充介绍巴斯德的成就,如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对微生物的研究成功挽救了法国的造酒业,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等。正是因为在微生物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巴斯德被人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6.教师进一步提出:从细菌的发现故事中,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样的认识?分组讨论后得出: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备注续表7.教师总结:如果没有高倍显微镜的发明,人们不会发现细菌这类微小生物;如果没有制作玻璃器皿工艺的发展,鹅颈瓶就不可能被制作,巴斯德也不可能做出如此缜密的实验。引导学生很自然地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课件出示电镜下不同细菌的形态图,教师提问:看图说出细菌有几种不同形态?师生交流后,指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它们均是独立生活的,其基本结构是一致的。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结合相关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从结构上看,细菌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2)细菌的细胞基本结构有哪些?(3)有的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分别是什么?这些特殊的结构对细菌有哪些作用?师生交流后归纳总结细菌的结构。3.指导学生比较植物、动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总结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课件上展现正确答案。4.教师精讲:细菌细胞比动植物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遗传物质,因此,细菌比动植物低等的多。5.教师提出: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吗?细菌是如何生活的呢?学生思考、讨论,经交流后得出:绝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解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三)细菌的生殖1.首先出示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菌生殖的图片,让学生推测其生殖方式。2.出示细菌分裂过程图示,总结细菌的分裂过程;然后出示细菌繁殖的动画,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食物和空间等不足时,细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教师讲述细菌的休眠体——芽孢,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体,恶劣环境下,一个细菌产生一个芽孢,条件适宜时重新成为一个新细胞,在数量上无变化。4.最后教师提出:细菌为什么能无处不在?师生交流得出:这与细菌的结构和繁殖速度有关。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消毒手套和口罩,这样做以能够杀死哪种生物或结构为标准?学生分组探讨,经交流后达成共识。备注四、总结收获,形成体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续表五、当堂演练,课时巩固1.芽孢的作用是( C )A.繁殖后代 B.生殖方式C.通过休眠抵抗恶劣环境 D.贮藏养料2.冰箱里的食物不容易腐烂变质,原因是( B )A.冰箱里没有细菌和真菌 B.冰箱里细菌和真菌繁殖慢C.冰箱里细菌和真菌被冻死了 D.冰箱里细菌和真菌都变成了芽孢3.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C )A.孢子生殖 B.有性生殖 C.分裂生殖 D.出芽生殖4.如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不同是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一般细菌的[4] 细胞质 内都没有叶绿体,其营养方式只能是 异养 。(3)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繁殖速度 快 ,在不良环境时形成 芽孢 。(4)图中表示的是具有[1] 荚膜 和[6] 鞭毛 的细菌。课堂反思: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生殖各环节过渡自然,注重知识点的衔接。教学过程多处采用对比与分析,特别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通过对比加深学生的认识。由旧知识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新知识,如由细菌的结构推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