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蒸腾作用》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演示和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失水以及与其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知识与能力目标】描述植物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教学难点】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提前准备用于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提前准备用于“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材料。一、 复习提问:播放PPT,展示图片,提出问题:1.叶片表皮上的气孔有什么作用?2.根是依靠什么结构来吸收水分的?3.植物体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到哪里去了呢?二、 新课讲解:播放PPT,展示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其中只有2.2kg的水作为玉米植株的组成成分以及参与各种生理过程。问题:玉米吸收的水中近99%的水去哪里了呢?展示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以上问题加以分析、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展示图片并让学生分析判断: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哪里?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主要在叶片下表皮。 展示资料: 气孔的结构与调节,让学生知道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 讲述: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下表皮进行,少量在叶柄及幼嫩的茎进行。蒸腾作用的强弱可由气孔的开合调节。 展示图片:水分蒸腾示意图,让学生描述蒸腾作用的过程。讲述:蒸腾作用的途径: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部分散失到体外,蒸腾作用则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问题:植物体为什么消耗能量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绝大多数都通过蒸腾作用又回到大自然中呢?让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学生对以上问题加以分析、讨论、交流。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根吸收水分;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生活链接:1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2. 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3.森林附近的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为什么?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蒸腾作用的概念、场所等,知道了蒸腾作用的意义。四、布置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1、2五、板书设计:第4节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1、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2、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场所: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下表皮进行,少量在叶柄及幼嫩的茎进行。 (3)蒸腾作用的强弱可由气孔的开合调节。3、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二、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根吸收水分;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