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心脏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第二单元第二章是按照人体的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安排的。本节内容对全章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材这样安排,符合生物体的结构顺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知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心脏是“生命之泵”,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整个血液循环的中心,因此,本小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本章最后一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的重要知识基础。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此外,由于初一学生没学过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也没有血液循环的初步知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不太好理解,所以首先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这是基础,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房室瓣和动脉瓣如何动作以及如何控制血流的方向是难点,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突破,以便于学生掌握。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心脏所连的血管。 3. 解释心瓣膜的开关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4. 描述心输出量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 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提高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四、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五、教学难点 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六、教学方法 类比分析、自主探究、直观教学、归纳总结。七、课前准备 心脏模型、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 类比分析??? 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前两节学习了物质运输的载体和管道,分别是血液和血管。我们知道了血液只有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才能起到物质运输的作用。那么,血液流动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呢?利用多媒体展示抽水的水泵图片。心脏是如何来提供动力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图片,分析比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心脏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学生联想到水泵和心脏具有相似的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心脏为什么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自然萌生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心脏的好奇心。?【摸一摸】摸摸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 判断并说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看一看】看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和完整的心脏,说出心脏的具体位置和形状。【摆一摆】观察心脏模型,尝试着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时,区分心脏的各个方位。【比一比】握紧拳头,比比谁的大。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近。 通过切身体验,表述自己的心脏的位置。 观察“人体体腔解剖图”,进一步确认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 成员之间相讨论、合作,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心脏的上方连着血管。心脏的形状是桃子状,桃子尖向下,偏向左方。 现场做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知识。 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心脏模型,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 小组合作,锻炼的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并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回忆捏完整的猪心脏的感受,并描述。 回忆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肌肉能够收缩和舒张,与它输送血液的功能有关。 心脏很软,很有弹性,推测,心脏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根据结构特点推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心脏的 结构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2)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心脏的 工作过程(3)观察心脏壁的厚度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心脏压送出的血液总能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参照课本上的彩图,探究解剖好的心脏,了解心脏的结构。【探一探】1、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在这些腔中,哪些是相通的,哪些是不相通的?3、心脏的每个腔是否都连接血管?分别连接哪些血管?4、相通的腔以及腔与血管之间是否有瓣膜?若有,分别位于什么位置?提出问题:推测瓣膜的作用。演示心脏灌流实验:观察水从什么地方流出,思考为什么?如果从肺静脉注水,水将从______流出;如果从主动脉注水,水将从______流出;如果从上腔静脉注水,水将从_____流出;如果从肺动脉注水,水将从______流出;试着用箭头将血流方向标出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心脏的肌肉发达,能够有节律地收缩,就像抽水用的泵一样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那这个“泵”是怎样工作的?PPT展示心脏的工作示三幅示意图:1)左右心房收缩 2)左右心室收缩 3)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引导学生分步观察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变化及血液流动方向。5、心脏不同腔的壁的厚度是否一样?若不同,哪些厚一些,哪些薄一些,最厚的是哪个腔?你能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吗? 1、心脏由四个腔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2、心脏的左右不相通,同一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3、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着不同的血管。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室 肺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分析、总结规律: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4、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膜状的结构存在。动脉向里看,在与心室相连的动脉基部也有膜状的结构。房室瓣和动脉瓣。观察、描述房室瓣、动脉瓣的位置并猜测其作用。总结瓣膜作用:防止血液倒流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后回答:1)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2)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3)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经静脉回流入心房。? 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学生有条不紊地观察、记录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根据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地逐个掌握,从而使形成的概念清晰、具体,易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直观教具可加深领会知识,同时学会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新的观察。利用多媒体演示心脏的工作过程,使知识变得动态、真实,给学生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感性材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心房收缩将血液压至心室,心室收缩将血液压至全身,射血的距离长,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同理,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至肺,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压至全身,距离最长,所以左心室壁最厚。5、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壁最厚。 3、心率和心输出量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3.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意义:心输出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率比一般人慢。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每搏输出量大,在安静状态下,只要较少的心脏搏动次数就能达到普通人的心输出量。 计算数据 成年人75次/min 70mL 5250mL 讨论: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心脏更健康? 跳绳、跑步、进行有氧运动、打篮球……通过算一算,了解心脏强大的工作能力,学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提高认识,进而关注身心健康,加强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4、归纳总结教师用PPT展示心脏的解剖图,引导学生齐声朗诵描述心脏的小诗: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其中的意思,总结归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鼓励学生运用心脏的结构知识,画出心脏结构模式简图。 观看图片、朗诵诗歌,回忆本节学习的内容,讨论分析诗歌的每一句所包含的意思,归纳心脏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画心脏结构模式图,学习小组的代表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合,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图,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记忆和提取,树立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意识。 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