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合作用的原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2.归纳资料,分析得出光合作用释放氧的来源.3.结合农业生成上的典型实例,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2.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2.体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3.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教学重点】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教学难点】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给大家讲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在阳光明媚的周末,老爷爷带着三岁的孙女来到了植物园.孙女很喜欢花草,觉得它们特别可爱,于是她把手中的面包揉碎了撒在草地上.老爷爷就问她了,为什么呀?孙女说小草要吃面包.老爷爷告诉她,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到中午的时候,该吃饭了,孙女喝了点水,然后跑到太阳底下.老爷爷又问她干嘛不吃饭呀.孙女说,不吃了,晒晒太阳就饱了.这个小故事里面蕴含着什么生物学道理?二、新课学习光合作用的原料在缺少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制造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光合作用的水,这说明水也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实验探究(Ⅰ)实验目的: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结果:装置一中的叶片没有变蓝,而装置二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得出结论:1.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装置一中没有淀粉生成,装置二中有淀粉生成.2.两个装置的区别是装置一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装置二中盛有清水.3.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溶液,二者易发生反应,即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4.装置一不能产生淀粉是因为其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了.5.可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探究(Ⅱ)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料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与产物氧气中的氧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被标记过的,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未被标记过的.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放出的氧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水.农业上增加二氧化碳的措施: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加快植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很多,有哪些措施呢?【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水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