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二、方法目标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三、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教学重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四种标本、摖镜纸、纱布。学生:按照课本插图,认识显微镜各个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显微镜的发展史。【教学流程】导课走进新单元让学生朗读第二单元开篇,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了解细胞。同学们:你现在看到的就是细胞,是放大了百倍以上的,说明我们肉眼直接看不到细胞的,那么就必须借助一种工具——显微镜 要想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今天我们来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板书: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学生自读教材 教师用语: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围绕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活动形式:学生自读教材后提出问题,教师板书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归纳出自探题:教师用语: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是应该学习的知识,我将大家设置的问题梳理为这样的自探题,为大家学习教材提供帮助。(1)显微镜是有哪些部件组成的?各部件分别具有哪些作用?(2)显微镜的使用有几大步骤?请详细说明各个步骤如何操作?(3)取镜和安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对光时如何选物镜、怎样转动转换器、在什么情况下才算成功?怎样观察标本?(5)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应该怎样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6)低倍目镜换高倍目镜时,物像发生了哪些变化?活动形式: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设疑,教师补充和完善,使提出的问题更全面,然后引导学生对照问题自学。3.学生围绕自探题自主探究活动形式:学生结合课本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多边互动,合作探究活动形式:学困生展示,中等生、优等生点评补充,教师引领、点拨、总结。点评要点:1.A显微镜主要有以下部件组成: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光圈、反光镜、镜座、镜柱、镜壁、细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B目镜和物镜能够放大物象;转换器能够调换物镜;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入镜筒;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2.显微镜的使用有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部分。详细步骤可让学生边说教师边操作。3.取镜和安放 在学生操作的同时强调手指不要触摸镜头,要对显微镜进行爱护教育。左手托,右手握,放到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处偏左侧。4.A两人一组按照课本上的指导进行对光,教师提示:先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时不能掰物镜,应扣住转换器的凹槽转动。在对光时,左眼看到的是应该叫明亮视野,不叫光圈。B观察 两人一组进行观察,一人说步骤一人进行操作,这里面要提醒学生注意: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这时眼睛一定要看这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左眼注视目镜,使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细准焦螺旋是物像更清晰。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如果要把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物象和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6.物像是放大了;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少,细胞越少,个数越多。训练检测,目标探究一、小组竞赛巩固教师用语:为了了解学生对显微镜操作的规范性,你们再复习一下进行小组竞赛。活动形式: 把学生分成四组,中间这组站起来进行操作,其他三组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限定2分钟找到物像。即一组做,另三组找错误。二、教师出示预设达标练习题教师用语:为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下列达标练习题,请你们再次阅读教材,认真完成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案栏内):1.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物镜 B.反光镜 C.细准焦螺旋 D.遮光器2.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消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3.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4.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5.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6.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A.3个 B.5个 C.7个 D.9个7.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A.粗准焦螺旋 B.压片夹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8.用来擦拭显微镜头污点的是( ) A.纸巾 B.布 C.棉花 D.擦镜纸9.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B.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10.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 )A.手蒙右眼,左眼观察目镜 B.对光时,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C.用手扳物镜转换低、高倍镜 D.高倍镜下用粗准焦调螺旋调焦(二)非选择题1.右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根据图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注意[ ]里填写字,_______上填写名称(1)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__。(2)反光镜是[ ],粗准焦螺旋是[ ]。12.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1)上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____________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盖玻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形式: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习题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教师用语: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或是生活中与本节知识相关联的有哪些不能解释的问题,大胆提出来,咱们共同讨论。活动形式:师生质疑,比如如果显微镜上有黑点,如何确定黑点的位置?其他学生解释,教师点评。课堂小结:教师用语:通过本节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请你总结一下。活动形式: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综合完善。本课知识体系: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练习使用显微镜【板书设计】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显微镜的构造1.构造2.作用二、使用方法:1.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2.清理器材3.注意事项三、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