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年级八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间的传递。过程与方法尝试进行观察和资料分析,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发现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科学史,体验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教学难点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 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 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AG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AE建立表象10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图片JI升华感情4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生物遗传下来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那么,基因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二、新课(一)基因和染色体我们知道,大多数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通过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桥梁”的呢?1.展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图”。提问:人类有多少对染色体?染色体一般呈现什么性状?2.观察与思考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的问题,然后老师讲解。 出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模式图,得出结论: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 小结并过渡: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那么基因是什么?它在哪里呢? (二)基因 提问: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基因?还是含有多个基因? (三)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尝试绘图表示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四)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的传递 讨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来源怎样?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最后一段,引导讨论:①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②马蛔虫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有多少对多少条?成对的染色体有什么特点?2.组织学生填写完成教材第32页“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总结:生物的体细胞中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三、小结四、随堂训练五、布置作业优化设计P20-23(能力提升第7、8、10、16、19不做)复习旧知,引入新知。通过观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图”和“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认识染色体的组成,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学生自主完成“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得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巩固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