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P61例1、例2,P63例3)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1和例2分别从比较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两方面引入面积的意义。例3介绍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承前启后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在活动中获得关于面积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3.通过实践操作,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重难点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难点:能正确区分和使用面积单位、长度单位。化解措施动手操作,对比探究。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操作感受,认识面积→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60页情境图,交流发现。2.谈话导入:教室内的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怎样用数据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1.认真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教室内的物体。(桌椅、黑板、门窗、国旗,这些物体都有一个平整、光滑的表面)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 用彩笔描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 自己完成二、操作感受,认识面积。(15分钟)1.教学面积的意义及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1)观察教材第60页情境图中黑板和国旗的表面,组织学生比较,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2)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3)组织学生列举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4)触摸体会:让学生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2.引导学生比较封闭图形的面积的大小。(1)课件出示两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2)出示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三种图形,请学生任选一种测量上面两个长方形的面积。1.学习面积的概念。(1)直观感受黑板和国旗表面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结果。(2)跟教师一起口述面积的概念,加深记忆。(3)以“××表面的大小就是××的面积”的句式说出其他物体的面积。(4)拿出自己的字典,摸一摸封面和侧面,体会这两个面的大小。2.探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猜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2)实践操作,选择合适的图形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明确:正方形能铺满整个长方形而没有空隙,是最佳的选择。2.下列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1)?/(6)个?/?(2)/(8)个?/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8分钟)1.讲解: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引导学生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3.引导学生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1.明确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2.观察边长分别为1厘米、1分米和1米的正方形,体会它们面积的大小,并列举出生活中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物体。3.明确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3.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面积呢?/面积是(4平方厘米)周长是(10厘米)/面积是(4平方厘米)周长是(8厘米)四、巩固应用,提升能力。(7分钟)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实践验证。4.下图是一面破损的墙,墙上有两个洞,比一比,这两个洞哪个面积大?/①的面积大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2.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周长与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面积是指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培优作业从下面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如下图),剩余图形的面积和周长都减少了吗?/剩余图形的面积减少了,周长没有减少。教学反思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面积和面积单位”设计微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