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3、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能力目标1、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提升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合作完成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1、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二、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2、设计探究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教师提供资料分析提问:吸收的水中近99%的水哪去了?2、多媒体展示图片: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通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分析:(1)这些水珠主要从哪里来?(2)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3)袋内的水珠是以液体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呢?还是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呢?3、导出: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蒸腾水分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进行。4、结合叶片的结构(图片展示),明确蒸腾作用发生的结构用实验探究蒸腾作用,以教材中P93练习2为例来进行。提问: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由哪来的?5、展示水分蒸腾示意图学生归纳蒸腾作用的过程教师小结蒸腾作用的途径: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部分散失到体外,蒸腾作用则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提问:植物体为什么消耗能量吸收大量的水分,但绝大多数都通过蒸腾作用又回到大自然中呢?6、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讨论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什么?7、师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根吸收水分;(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8、知识拓展(1)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2)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3) 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为什么?四、总结你学习本节知识后有哪些收获?五、教学反思六、板书设计第4节蒸腾作用一、什么是蒸腾作用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