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举例说出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关系。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活动、实物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2.形成保护自身运动器官、进行合理而科学运动的意识。 3.培养学生认同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理解运动对动物的意义。难点: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关系。三、教学策略: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行为和各种运动方式。通过摸耳朵的活动让学生思考运动系统的组成。小组合作完成观察与思考,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然后通过伸肘和屈肘动作,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并与杠杆原理进行类比,理解在运动中,骨、关节和骨骼肌所起的作用。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谈话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课前准备视频、标本、图片、猪的关节、鸡翅、PPT,对学生进行分组。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师: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在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生:……(思考回答)师: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那么动物的运动器官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呢?让我们以哺乳动物为例来探究。(二)新课1、运动系统的组成活动:摸耳朵。师:通过体验,你认为这个动作是靠哪些结构来完成的?生思考回答。师: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答案,答案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课件展示导学提纲(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有问题小组讨论)(1)观察人体骨骼模型,重点观察前肢和后肢,注意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并试着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找一找相应的骨。(师介绍人体有206块骨,这些骨不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进而介绍骨连接的三种方式: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活动的连接(关节),引出关节,并强调骨和骨骼的区别)(2)取剖开的猪的关节,对照关节的模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思考:关节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在运动中,关节十分灵活又比较牢固,与此特点相适应的结构分别是什么?你能说出你的身体上的五个关节的名称吗?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PPT展示脱臼和关节炎图片,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师:仅靠骨和关节就能完成运动吗?视频:刘翔跑步摔倒,展示刘翔的跟腱断裂。培养学生对运动员的尊敬情感。引出运动还需要骨骼肌的参与。)(3)取一个完整的除去羽毛和皮肤的鸡翅,观察肌肉的怎样附着在骨上的。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的运动。除去肌肉,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师讲述:我们在用绳子拉车的时候,可以向前拉而不能向后推。如果想让车倒退,还需要在车后面另拴绳子。如果把肌肉比作拉车的绳子,那么一个运动至少要有几组肌肉参与?它们是如何协调配合的?引出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请同学们把手臂举起,练习屈肘和伸肘的动作,并用另一只手触摸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感受它们有什么变化。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44第一段内容,引导学生探究、讨论:(1)肱骨上为什么附着两组肌肉? (2) 屈肘和伸肘时,这两组肌肉分别有什么变化特点?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讲述:骨骼肌只能通过收缩牵拉骨运动,而不能推开骨运动。所以屈肘和伸肘需要两组肌肉来完成。 屈肘和伸肘时,这两组肌肉一组收缩,同时另一组舒张。只有两者配合默契,才能完成运动。师:只有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动作吗? (提示:请同学们回忆一次剧烈运动后的情景。) 学生回忆,并回答: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等。讲述: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师:哺乳动物靠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对于哺乳动物而言,运动有什么意义呢?要求学生自学认识哺乳动物运动的意义。师:今天的课程结束了,老师想用阿基米德的名言与同学们共勉: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七、作业 课后完成: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八、板书设计: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屈肘运动: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运动: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