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绿色植物叶片的徒手切片的技能,提高动手操作水平。运用平板数码显微镜观察和识别叶片的横切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2.通过新闻实例,洞察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树立爱护植物,人人有责的观点。二、教学重点 说出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 说出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四、课前准备平板数码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毛笔、滴管、吸水纸,海桐叶片、迎春叶片、菠菜叶片、叶片的横切面玻片标本、清水。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过程学习流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赏叶片)欣赏视频《树叶贴画》导入新课。在欣赏美图的音乐声中,以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新课教学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探叶片)(观叶片)(识叶片结构)(思叶片功能)提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在树叶贴画中主要用到了该器官的哪些部分呢?展示叶的结构图。提问:哪个是叶的主要部分?再次重现树叶贴画的图,提问:不同植物的形态一样吗?结构呢?引出探究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探叶片】提出问题:不同种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相似吗?作出假设:不同种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相似(不同)。【观叶片】实验:1.肉眼观察:将叶片从边缘轻轻撕开(如下图)。结合书本95页,尝试说出A、B、C分别是叶片中的哪一个结构?完成学案填空。2. 显微镜观察(1)制作叶片的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播放实验视频《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步骤指导:4人一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友情提醒:安全使用刀片、镊子等锐器!)⑴将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⑵一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双面刀片,沿着和主脉垂直的方向横切叶片。⑶多切几次,将切下的薄片放入培养皿的清水中。⑷用毛笔选取最薄的一片,切面朝上,放于载玻片上,制成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数码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片的结构。数码显微镜:1.开平板。2.检查底座的光源调节转盘是否调至最小。打开显微镜开关,选择低倍物镜,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象,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象调清晰。【识叶片的结构】展示图: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实验照片,及时反馈情况,学生及时调整。最后,师生共同评价打分。图片展示实验观察结果。(菠菜、海桐、迎春叶片的横切面玻片标本)刚才在制作叶片横切面玻片标本时,无意间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这样的结构?谁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展示迎春叶下表皮。【思叶片的功能】(一)聚焦“表皮”问题1:表皮的外壁有一层什么?其特点是?功能是?问题2: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该颜色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问题3:表皮细胞排列有什么特点?这样排列对叶片有什么意义?问题4:因此表皮属于 组织。展示叶片表皮结构模式图。问题5:表皮中除了透明的表皮细胞外,还有一种绿色的肾形细胞是什么?问题6:该细胞为什么呈现出绿色?问题7:一对肾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放入中间的空隙是什么?展示图片:开放时的气孔和闭合时的气孔。说明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聚焦“叶肉”问题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问题2:叶横切面接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分别叫什么?排列有什么不同?哪种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多?问题3:请你根据以上特点解释为什么接近上表皮叶片比接近下表皮叶片更绿?问题4:思考为什么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中进行?问题5:结合光合作用的产物,思考叶肉属于什么 组织?(三)聚焦“叶脉”如果将叶片的表皮和叶肉去除,那么剩下的这些“经络”就是?展示叶脉书签的图片。通过“叶脉书签”,你觉得叶脉会有哪些作用?展示叶脉的图片,介绍导管和筛管,回顾导管和筛管的作用。叶。学生由图得知:一般情况下,叶主要由叶片、叶柄、托叶构成。叶片。请学生回答。请学生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进行。学生填学案。A——表皮B——叶肉C——叶脉得出结论:从外部结构看,不同种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相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临时玻片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与洋葱外表皮实验对比,得出本实验与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人一组,按照实验指导,制作叶片的横切玻片标本。每三组挑选一种叶片制作。学生操作:1.将小组制作好的叶片横切图在平板上截图发到教师机。2.对照课本图6-5,尝试说出叶片各部分的结构名称。3.比比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评分标准):叶片的各部分结构清晰各占1分,共5分。整体结构完整,再加1分。对照课本图6-5,说出A—E的结构名称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内部结构来看,不同种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也相似。学生回答:这是叶片的表皮结构。自学书P95,思考学案上“聚焦表皮”的1-4。回答1:角质层。透明,蜡质。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的水分过度散失。回答2:无色透明;透光。回答3:紧密;保护。回答4:保护组织。回答5:保卫细胞。回答6:因为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回答7:气孔。自学书P96,小组讨论学案“聚焦叶肉”的2-5题回答2:栅栏层像栅栏一样排列紧密。海绵层排列疏松。栅栏层中的叶绿体较多。回答3:靠近上表皮的栅栏层排列比靠近下表皮的海绵层更紧密,而且栅栏层中的叶绿体较多。回答4: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而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栅栏层和海绵层中。回答5:营养组织。叶脉。“骨架”——支持的作用。叶脉由导管和筛管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叶脉属于输导组织。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前面所学的知识基础之上,强化新知构建。 通过数字化实验室的平板数码显微镜,学生可以及时将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片拍照,以作业的形式提交给老师;老师可以在讲台上通过教师机时时监测学生的实验情况并及时评价和呈现所有学生的实验情况;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后及时调整,规范操作。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学生的大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来自于生物实验教学,而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一定的实验教学设备和技术。因此,生物实验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将更加有助于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逐渐主动获取新知。课堂小结1.表皮具有保护功能,气孔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是产物。光线透过透明的表皮到达叶肉。2.叶肉细胞中有较多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能将水和无机盐运送至叶肉细胞,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也可通过叶脉及时运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中。综上,叶 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 细胞中进行。学生根据问题填空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意识。过渡语本节课我们通过“赏”—“探”—“观”—“识”—“思”几个环节来学习了本节新课。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习题来检测一下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课堂反馈题目:判断,单选,双选学以致用:“叶片中的秘密”——天天和石头玩抛叶片游戏,规定:树叶在下落之后,上表皮先着地,是天天赢;反之,则是石头赢。你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若树叶是平整的)学生用手势答题真相大揭秘:上表皮先着地的概率大。学生说明理由。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闻播报新闻播报《辰山植物园,植物叶片成“签到本”》看完这则新闻,你有何感想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结束语经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有收获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会让这种不文明的现象逐渐消失!植物对于我们如此重要,所以爱护植物,从爱护身边每一片叶子开始!课外拓展1.睡莲等浮水植物的叶和陆生植物的叶在结构上可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叶片为什么会呈现绿色?而部分叶片如枫叶却是红色的?落叶会变成黄色?可查阅相关百科全书或利用网络资源,下节课小组汇报结果。通过课后调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