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案

资源简介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不同成分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5.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二)能力目标
尝试将所学知识与身边的实际问题相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三、教学难点
1.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设置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从描述中可以看出牧草的生长跟哪些因素有关?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为什么用网罩起来的牧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上。
(二)生态系统(25分钟)
1.生态系统的组成(5分钟)
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层层深入的,因此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入手。教师播放森林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也可选择其他生态系统,但在视频中最好能体现出各种组成成分。在播放之前引导学生认真的观察,在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播放后请学生说出在视频中所看到的,一个学生说的可能有限,让其他学生相互补充尽可能多地呈现出,并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正是这些成分构成了美丽的生态系统。接着引导学生,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将这些成分进行归类,并最终总结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如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设计意图】: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入手,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式层层深入。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细菌真菌所扮演的角色(5分钟)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动物入手,去分析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生活的?学生回答出动物是依靠吃其他生物为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发现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都来源于植物。引导同学们继续思考,植物又是如何生长生活的?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描述出植物是通过吸收水分、二氧化碳等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再比较二者生活所需物质能量获得的途径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动物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学生可能说出的角色名称与书本上的不同,如动物,学生可能会说出取食者、掠夺者。但通过以上分析学生能很好地认识到动物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而动物是消费者,植物是生产者。教师强调生产者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及其他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有机物。
细菌真菌等学生感性认识很少,因此教师通过播放细菌分解动物尸体过程的音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学生看完视频资料很容易说出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具有分解作用及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教师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相互作用实现物质能量的流动。
【设计意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所扮演的角色中,生产者和分解者相对较消费者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上注重根据解决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和情境。
3.生态系统(5分钟)
在分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概括出什么是生态系统。教师提出问题,动物园是生态系统吗?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的真正内涵。
4.食物链(5分钟)
在生态系统统一的整体中,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而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教师在课件中出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的三种常见生物,让学生们理顺一下,这几种生物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把关系图展示给大家,并描述这种关系。教师以这一简单链条为基础,教会学生食物链概念和食物链写法。在讲解中要强调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并且“”指向一定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并一直到最高级的消费者为一条食物链。
【设计意图】:教师从简单的几个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理顺和解决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概念,让学生较好的明晰食物链的构成及食物链的写法。
5.食物网(5分钟)
教师指出实际上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很多,并可以试着让学生说出可能的生物种类。教师展示出8~9种常见的种类,引导学生用食物链的形式分析出这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完成书上的P22页观察与思考的图。也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打印出与课件相同的生物的图片,如不同于书本上的动物,把狼与羊添加入内,可能比鹰与兔能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解和分析。学生在积极地参与每组的分析和讨论中理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食物链。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到前面展示他们的连线图,并讲解食物链条数。在一组展示的同时,下面的同学认真听,给予补充,完成连图,并总结出食物链相交错形成食物网。这一过程是对食物链知识的一个巩固,更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与生物之间都直接和间接地与其他生物相互联系,食物链条是相互交错分布的,也是错综复杂的。教师引导和讲述,正是因为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在食物网中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三)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5分钟)
学生观察课本第26页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对已经学习的生态系统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提高,在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地给出现实生活的例子,如日本的水俣病,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最终要让学生明确,这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得到积累的现象被称为,生物富集。而处于食物链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富集程度要高于食物链较低级别的生物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0分钟)
以讲述食物网知识所用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如果食物网中的一个小小的成员,数量发生变化,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如果鹰或狼等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数量增加或减少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通过已经学过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很容易分析出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带来的后果。学生思考后很容易回答出,如果某一个生物数量的变化,由于这种直接和间接的取食关系,可能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的变化,并且体会到位于较高层次的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更大。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人类捕杀鹰或狼使其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完全去除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同学们会联想到北方草地的现状,分析出草食动物会因为失去制约而大量的繁殖,最终草地退化,从而整个草地生态系统崩溃。同学们也同样会认识到一种新的生物的加入也会打破这种平衡。
通过分析,同学们能很好地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链条关系存在,但是正如这条链的细线一样,这种保持平衡的能力是有限,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整个生态系统也要发生瘫痪的,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理解了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组成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高,还是生物种类组成少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高?
【设计意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根本要素,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的能力如何体现,这是认识的难点。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生物数量的变化不同种类生物数量的变化生物种类的增加或减少生物种类的多少等不同角度思考可能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体会什么是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成分
三、食物链
物质和能量
四、食物网
食物链相交错连接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