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备课人 课型新授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2.描述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结合日常事例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哲学观点:物质是基础。重点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的能量。2.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难点1.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区别。2.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对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对之前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内容进行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由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地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本节预习导学习题。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1.生物体能由小变大;2.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三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细胞中有哪些物质?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水、糖、酸……)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淀粉)动物油(脂类)得出:(1)细胞内物质的分类: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个过程中蒸发掉了。(2)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更小的颗粒——原子构成的。(举例: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做实验验证:蔗糖放到水中,糖溶化了,水也有了甜味。得出结论:①分子是能够运动的。②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分散开来,挤进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认识到细胞中有这些物质后,那细胞中的物质是不是封闭的?细胞里面的物质会到外面去吗?细胞外面的物质能到里面来吗?是什么控制细胞中的物质进出的?思考:物质进出细胞的界限为细胞膜。根据现象作出判断:放入清水中的萎蔫青菜会重新硬挺起来。据测定,某海藻细胞中镁的浓度仅为海水中镁浓度的万分之一。细胞膜并未将细胞完全封闭起来,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怎样控制呢?1.对有用的物质——进入2.对无用的物质——挡在外面3.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三)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吃饭呢?体内的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能量的形式和转换:电流中的电能——光能和热能 蜡烛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汽油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哪种形式呢?这些食物,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说到底,是来自这些生物的细胞。那么细胞中的能量又是哪里来的?又将怎样转变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离不开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怎样转换?(看动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尝试着对能量转换器进行理解。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植物体中,叶绿体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化学能被线粒体转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因此我们把叶绿体、线粒体称为能量转换器。其中:叶绿体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物质中的能量;线粒体中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换成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四)细胞核是控制中心1.师问:细胞中还有一个细胞核,它有什么作用呢?生看教科书P52页“小资料”。师总结: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人体,说明受精卵中含有指导人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一信息是由父母遗传下来的,因而叫遗传信息。2.师问:遗传信息在哪里呢?看资料分析:A.和克隆羊多莉身世有关的羊有几只?它们分别提供了什么?B.多莉和谁长得像?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师总结: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请学生完成本节习题。五、深化练习,拓展新知请学生完成本节课时作业习题。作业完成本节相关练习册教学反思?本课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