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2.描述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能力目标:1.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观察鸡翅的关节和骨骼肌中,培养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细致观察与科学推理的学科素养。●教学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肌肉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教学难点骨、关节、肌肉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等。●教具准备人体骨骼模型、鸡翅、镊子、剪刀、一次性手套、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认识——能“动”,那动物的运动是如何实现的呢?本节课,我们以哺乳动物和鸟类为例来探究运动是怎么形成的。思考并回答由动物名称中的“动”出发,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的四个问题。认真阅读,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做好标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通过自学,同学们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有哪些结构组成?(板书)踊跃回答完成知识目标1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骨1.请大家观察P42家兔的骨骼,根据家兔的肱骨、桡骨、尺骨的位置,你能找到人体的肱骨、桡骨、尺骨吗?(PPT:家兔骨骼与人体骨骼示意图)2.问:如果我们人体没有骨,将会是怎样的呢?说明骨对动物体起什么作用。3.问:人体就只有一块骨吗?成年人有206块骨,骨与骨是怎么连接的呢?(PPT:示关节)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连接形成骨骼。对比家兔的骨骼,了解人体肱骨、桡骨、尺骨的位置。根据已有知识,大胆推测骨的作用。积极思考并回答。观察图片,认真倾听。了解人体的骨骼。提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作出科学推测的学科素养。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关节问:通过自学,同学们知道关节有哪些结构组成呢?活动一 认识关节1.讲解解剖的步骤及方法,并示图PPT : 温馨提示2.识别鸡翅关节的结构(板书)3.剪开关节囊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说明关节有什么特性。4.摸摸关节软骨,有什么感觉?关节腔中,有滑液,它有什么作用?说明关节有什么特性?回顾自学内容,回答关节的组成了解解剖方法及注意事项。两位组员动手剖关节,其他组员识别鸡翅关节的结构。根据已有知识大胆推测关节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完成能力目标1、2帮助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点3.肌肉附着在骨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1.观察P43右上的鸡翅图,我们可知骨骼肌是由哪两部分组成?那我们继续利用鸡翅,来观察骨骼肌的结构及其特点。活动二 认识骨骼肌2.识别肌腹和肌腱(提示可通过颜色、位置来区别)3.使骨骼肌牢牢的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肌腹还是肌腱?(提示用镊子挑起看看)4.肌腱的两端是连于同一块骨上还是不同的骨上?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并出示模式图。问:肌腱的两端为什么要连接在不同的骨上呢?有什么作用呢?观察P43鸡翅的图,并回答问题小组成员做好分工,观察员、记录员等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提高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活动三做铺垫。二、运动的产生活动三 观察骨、关节、骨骼肌的位置关系,理解运动的产生1.演示拉动骨骼肌的方法步骤(主要是手握鸡翅的部位)2.提出相应问题,PPT呈现3.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骨骼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运动。结论2: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4.示屈肘、伸肘的动图,归纳总结运动产生的过程。5.问: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可以独立完成吗?引导学生:运动需要能量,所以还需要哪些系统的参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参与。倾听教师讲解小组分工合作,并记录观察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结合自身的运动经历,回答问题。完成知识目标1、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运动的完成还需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三、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PPT:示老鹰捕食、羚羊躲避天敌、孔雀开屏的图片问:联系生活,说说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畅所欲言完成知识目标3四、课堂小结紧扣学习目标,以问题形式总结本节内容。积极回答问题,巩固知识。构建本节知识框架●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