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性别和性别决定》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并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男女平等”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2、难点:生男生女的原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教具(乒乓球(白色35个,黄色35个))媒体组合应用——游戏活动——生男生女的原理动画,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极积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3) 游戏法。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教学程序情景导入新课:(1)投影(一张孕妇的图片)并进行提问:你们想到一个什么问题? (里面的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2)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旧社会农村的婆婆对生女孩的媳妇总是不满意,认为生不出男孩就是女人的过错。学生进行自由讨论。(3)引入课题:性别和性别决定讲授新课:提问:男性与女性在性别上的不同,男性与女性为什么会有性别的不同呢?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男性与女性性别的差异呢?(由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引出人类的染色体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课件:(出示男女染色体)学生看图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解决男女性别的差异——是由于第23对性染色体不同而导致的。知道什么是性染色体和人体染色体的表示方法。师生进行小结:1.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共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2.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点?男性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3.人体染色体表示方法:男性染色体表示22+XY――女性染色体表示22+XX。过渡:人体的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什么关系? 课件:性别遗传的基因图解突出重点:根据遗传规律,生殖细胞中基因不成对,男性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精子即男性能形成X精子和Y精子,女性只能产生X卵细胞,X精子受精生女孩,Y精子受精生男孩结论:生男生女是由男性(父亲)决定的。提出问题:一对夫妇一胎中生男生女的机率是多大。游戏:生男生女的原理游戏规则:1、把70个乒乓球(白色35个,黄色35个)放在纸箱内,分别代表男性产生的两种生殖细胞(X、Y),任意选择如黄色代表X染色体(即代表会生女孩),白色代表Y染色体(即代表生男孩)。 2、学生轮流随机抽取乒乓球,每个同学抽两次,一次只能抽取一个,否则无效。3、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教师应强调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4、由男女代表各1人,分别抽取50次,规则如上,同时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数据分析,教师对全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学生比较“生男”“生女”的比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类生男生女的原理,通过游戏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结论: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生男”还是“生女”是随机的,“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基本相同。男性精子中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这就是生男还是生女的原理。课件:人的性别遗传图解生男生女机率引导学生按照投影进行示意图的填写,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中生男生女的机率是相等的。过渡:现实生活中,男女性别的比例与理论上是否保持一致?(课件)展示中国近年来五次人口普查男女性别的比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归纳总结:利用板书进行小结。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1、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坚决杜绝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2、男女的比例出现的问题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男生大大超过女性,对于男性面临的问题:不好好努力,争取一番事业,以后在社会上不能立足,同时不能拥有幸福的家庭;对于女生来讲,更不能在中学时代出现早恋的现象,走上社会,有机会选择更优秀的对象。随堂练习1、生男还是生女主要决定于母亲,与父亲无关。2、小明是个男孩,他只接受了父亲的基因,而没有接受母亲的基因?3、小明的父母如果再生一个孩子,从理论上讲,生男孩的机率有多大?课后拓展:1、人们的观念和医疗技术会不会影响男女性别的比例?2、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吗? 板书设计: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 一、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 二、生男生女决定于精子的类型 生男生女的机率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