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内容。(2)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3)课前观察周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教师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材料用具:纸盒、黑纸板、玻璃板、湿土、干土、冰冻过的湿土(5℃左右)。(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生物的生存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二、探究过程(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学生4人一组,分组讨论。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最后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教师要求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1、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2)实验过程: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鼠妇的数目环 境l mln2 mind mln4 min0 mln总 数平均数黑 暗潮 湿56789357明 亮 干 燥5432l153(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2、学生6~10实验小组: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湿土、冰湿土。(2)实验过程: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提示:实验开始时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学生: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冰湿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后一点是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讨论后作出的结论)。(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鼠妇的数目环 境1min2min3 min4min5min总 数平均数温 暖56689346~7冰 凉5442l163—4(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学生得出的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为什么)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进行情感教育)(二)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教师: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生活;还有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教师: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所以生态因素也就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问题: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受到了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展开讨论:1、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3、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呼吁人们为保持生态平衡而行动起来!)(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观察课本第10页中的图1—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况。 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土壤中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针对蚯蚓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学们要树立保护大自然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作业 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