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概述鱼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等,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渔业的发展及其保护。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理念。教学内容第四节 鱼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学习方法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法教具准备鱼骨标本,鱼的挂图法制渗透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备注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一、课题引入通过学生观察鱼骨标本导入新课——第四节 鱼二、目标展示、学生自学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三、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哪些是我国的“四大家鱼”,它们为何被称为“四大家鱼”?3、说出鱼的外形,鱼用什么呼吸?其呼吸结构是什么?4、鱼的主要特征有哪些?5、鱼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四、课堂巩固练习1.鲫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因为它的体色是( ) A.背面深黑色和腹面白色 B.背面灰色和腹面黑色 C.背面黑色和腹面灰色 D.背面深灰黑色和腹面白色 2. “水上大世界,动物添精彩”下列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是( ) A.蚯蚓 B.草鱼 C.青蛙 D.猎豹 3.鱼类游泳时的动力一般来自( ) A. 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B. 口不断吞水时的动力 C. 躯干和尾部的摆动 D. 背鳍的摆动 4.侧线是哪一类动物所特有的( ) A. 环节动物 B. 昆虫 C. 鸟类 D.鱼类 5.下列动物真正属于鱼的是( ) A.甲鱼 B.黄鳝 C.鲸鱼D.娃娃鱼 6.水中的氧气进入鱼体内的途径是( ) A.水→口→鳃→血液 B.水→鳃→血液 C.水→鼻→鳃→血液 D.水→口→鼻→鳃→血液 7.下列叙述中与鲫鱼适于水中生活无关的形态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 B.身体呈梭形 C.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D.身体的两侧有侧线 8.鲫鱼侧线的作用是( ) A.维持身体平衡 B.协助运动 C.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 D.排泄 9.鱼鳃的组成是由( ) A.鳃丝 B. 鳃耙、鳃弓 C.鳃丝、鳃弓 D.鳃丝、鳃耙、鳃弓 10.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鲫鱼开腔道:“ ‘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小时吗?”鲫鱼想了想说:“敢!”心里却说:“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的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便吧。”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 (1)鲫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岸上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的多,鲫鱼为啥还会憋死?五、课堂小结鱼的主要特征。六、布置作业1、课文P24 1,2题2、尝试饲养观赏鱼。板书设计1、动物按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2、脊椎动物的定义3、无脊椎动物的定义4、四大家鱼5、鱼的外形和呼吸器官的结构6、鱼的主要特征本课教学反思(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本课是脊椎动物学习的开始,对于本课的学习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时启发学生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及时给以回答,应尽量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去询问了解他们讨论的思路,及时引导。小组展示时,要给学生多提问一个为什么,及时迁移知识,给学生拓展认知。小组展示过程中,不论学生的展示的答案如何,都不能单一的给出对与错的评价,而是多鼓励学生迁移和拓展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