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描述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3、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二、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三、学习难点:?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四、学习过程:(一)引入同学们见过变质的牛奶、长毛的馒头,为什么营养丰富的牛奶会变质、馒头会长毛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细菌和真菌的世界,来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二)新授1、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2、菌落课件展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让学生观察,比较。回答:(1)什么是菌落??(2)根据课件展示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学生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特点(从菌落大小、颜色、形态三个方面比较),完成表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引导和点拨。?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既然细菌和真菌比较小,我们一般观察到的是他们的菌落,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的细菌和真菌以便实验用,我们如何得到他们?(引入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学生阅读课本67页“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然后回答: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有哪几个步骤,怎样配制培养基?什么是接种? 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师生共同分析,总结。4、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生认真阅读以下内容:【提出问题】:洗手前比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多吗?【做出假设】: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洗手前手上已经布满了大量的细菌,洗手时把这些细菌冲洗掉了大部分,洗手后手上的细菌较少。【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球、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探究步骤】:(1)将两套高温灭菌的培养皿贴上标签(即洗手前———前,洗手后———后),标签 贴在培养皿底面。没有接种前不能打开培养皿。(2) 取无菌棉球在手心处擦一擦,然后打开标有“前”的培养皿,用棉球在培养基上轻 轻涂抹一下,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封好周围。(3)迅速将手冲洗几次,取无菌棉球在手心处擦一擦,打开标有“后”的培养皿,用棉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一下,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封好周(4)将两套培养皿置于温暖的环境或恒温箱中。每隔10小时观察一次,观察3 次。【 得出结论】: 洗手前比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多,原因是标有“前”的培养皿中的菌落大,而标有“后”的培养皿菌落小。然后讨论: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2、步骤2和3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3、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4、根据你积累的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小组讨论,代表交流展示。三、当堂检测 :1、细菌和真菌分布在( )。 A 土壤中 B. 水里 C 空气中 D 生物体上 2、下列关于细菌的菌落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较小 B. 或光滑黏稠 C. 或粗糙干燥 D. 比较大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 ) A氧气 B. 水 C有机物 D适宜的温度 4、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腐败,食品在冰箱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原因是在冰箱的环境中( )。 A. 无细菌 B. 细菌繁殖慢 C. 细菌被冻死 D. 细菌很少5、少量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 ) A . 制作培养基 B. 接种 C. 培养 D. 观察四、拓展延伸:根据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你会向妈妈提出什么样的保存食物的合理化建议?请课下收集食品保存的方法。五、小结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六、作业布置配套练习相关习题。板书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菌落 大小 比较细菌和真菌菌落 形态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颜色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分布:广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